“门架结构检验合格,大车行走机构检验合格……可以装船。”管道公司南通港粮油装卸设备项目迎来大干时节,设备监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技术员张津铭仔细清点着一个个装置,目送着这批特殊“零件”逐一装车,运往张家港进行组装。
港口机械如同形态各异的巨型积木,项目共包含2台卸船机、2台装船机、3台门座起重机共7台“大积木”,每台“积木”由上千个质量标准不同、装配精度不同的钢结构零件组成,对质量验收是个不小的挑战。大机安装时间日益临近,为从源头上把控钢材的制造质量和供货速度,项目部将几位青年技术员集结起来,成立“监造小分队”,兵分两路前往南京、无锡两地的重机厂房,当好设备监造“把关人”。
“津铭、屹晨,到了厂子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好工程质量‘第一关’。”项目技术负责人田增旺对小队成员嘱咐道。为更好完成监造工作,小分队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吃透《技术规格书》标准。夜晚收工后,小分队成员便前往自习室,交流学习规格书,研讨监造标准。张津铭还自创了一套“临阵磨枪法”:“对于当前正在制造的工件,我会提前熟悉工件对应的图纸和规格书要求,做好一整套思路计划,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上,这样在检查时才能更胸有成竹。”
除了强化学习外,与制造厂老师傅的交流也成为了小队成员的宝贵经历。“验收标准中的螺栓连接的预紧力,啮合间隙是否符合国标……”李屹晨将“取经”得来的经验记录到笔记本上,“多一点专业知识,监造工作便能多一份保障。”
白天,监造小分队在车间里东奔西走,实时监督结构件的制造情况,对每一个环节“抽丝剥茧”。面对专业人员提出的质疑时,小队成员引用标准、设计要求严格把关,他们作为新员工,提出的问题有时连制造厂的老师傅都啧啧称赞。
话分两头,在南京重机厂监造的项目施工员李屹晨也发现了潜在隐患。“工件一定要在干燥的环境下上漆,再等几天。”门座式起重机圆筒部件正准备进行刷漆环节,李屹晨即刻出声制止。当时南京正处于阴雨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在《技术规格书》中明确提出,空气湿度过大不利于上漆,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工件生锈。”李屹晨向厂家澄清了技术要点,收获了一致点赞。
驻厂监造周期长,当前监造小队仍驻守厂房,对各道工序、工艺以及发货情况进行全方位跟踪监督,严格执行全过程质量管控,坚守监造工作“最后一公里”,力求将品质优良的设备送进南通港。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赵 磊
责 编 | 李 业
校 核 | 乔庆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