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父亲动了个小手术,虽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去,但好在有姐姐妹妹照顾。后来,利用周末回了趟山东单县老家,正好赶上几个同学前来看望老爷子,闲聊之时,说起了这几年老家交通的变化,机场有了,高铁站也有了。
细算了下,最近几年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特别是孩子在广东出生、上学之后,我总是感觉,回趟老家实在是不怎么方便,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高铁,都要再换乘2个小时以上的大巴车,早晨出发、晚上到家,颠颠簸簸都要一天时间,但这也已比上大学时方便不少。
作为工程人,天南海北来回跑,已成家常便饭。工作十多年,在北方只呆了两年,其余时间全在广东,有幸参建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两个超级工程。在施工现场,经常碰到老家来的工人,经常会被问起在广东适不适应。可能是对工作性质比较了解,也可能是老婆孩子都在身边,我不仅相当适应,甚至对一年四季的绿意葱葱和“广式生活”情有独钟:喝到中午的早茶,调节身体的凉茶……甚至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为了听到一句“靓仔”,主动申请跟着项目总务到菜市场转上一圈儿。
每次和媒体记者对接,都会提及我们承建的工程有哪些亮点、创新点,还会着重强调工程建设的意义,缩短了多少距离。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数据,如若细细品味,把它们换算成“回家的距离”,会不会是另一种感悟?
想起深中通道通车之前,碰到一个家在惠州的顺风车司机。他说:“通车以后回老家看望父母更方便了,时间能缩短不少。”我那时还在感慨,工程结束后一起奋斗的同事又要“天南海北”,如能第一批登上深中通道,最好能下车走上一走,将是何等圆满。最后幸得如愿以偿,带着老婆孩子登上“深中通道建设者专列”,尽情释放作为参建者的骄傲和满足,那时的我已然把深中通道当成了“回家”的路。
如今来到华南公司,从佛山到中山的距离也不算远,自驾或者城际,两小时就能到达。几个“小伙伴”互相开玩笑:“距离产生美”。但内心深处,谁不希望距离自己的家人短一点,再短一点。而我们建设的每一项工程,不都是在缩短与家人的距离吗?
无论身处何地,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者,我们把建设的路都当成回家的路,把建设的房都当成自己的家,完工之际,这片“繁华”也属于我们每位建设者。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董永贺
责 编 | 李 业
校 核 | 乔庆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