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启动“冲刺年度指标”劳动竞赛以来,一航局各单位迅速部署落实,锚定目标任务,掀起大干热潮。“中交一航”推出“劳动竞赛”栏目,聚焦火热的施工一线,感受昂扬的进取力量。本期走进广东狮子洋通道,感受一航人高效完成双层盖梁施工的攻坚故事。
竞赛目标
狮子洋通道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直连南沙自贸区和东莞滨海湾新区两大发展平台,是横向串联三大都市圈、辐射东西两翼的干线通道。日前,狮子洋通道全线启动劳动竞赛推进会,一航局承建的T10合同段项目开启了完成桩基150根,承台62座,墩柱113根,主线盖梁39座的大干攻坚战。
五公司负责广东狮子洋通道虎门港互通主线桥和匝道桥施工,双层门式盖梁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劳动竞赛期间,共需浇注混凝土30217立方米、使用钢筋4138吨,具有施工难度高、结构复杂、体量大的特点,占竞赛总目标的40%。想要做好双层盖梁施工,项目团队要做哪些努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索其中奥秘。
狮子洋跨江通道项目采用双层门式桥墩结构设计,桥墩最大高度约53米,最长跨度达75米。为确保效率,盖梁混凝土需要一次性浇注,这对支架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
“按照总工期计划,我们要用10套支架涵盖63种盖梁型式,每套要周转13次。”项目总工刘永祥介绍,“项目中的每一座盖梁结构形式不一,要求支架具备高通用性和周转率。因此,设计合适的支架是盖梁施工保质保量的前提。”相比于常规方案,这一方案节省了钢材,综合施工效率提升约10%,为盖梁施工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主线桥盖梁最大单体混凝土浇注方量高达1212.7立方米,相当于5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加之广东气候常年高温,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温控尤为重要。项目团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试拌了十几种不同配比,进行40多次试验对比,将C50盖梁混凝土的每方水泥用量优化至223千克,最终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不仅降低了温控难度,还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为防止浇注时因水化热反应导致开裂,项目团队还引入“循环水流”技术,预先将冷却水管嵌入混凝土,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冷却水管与混凝土温度智能调控系统相连,由系统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动态调控水循环的温度、流速与流向,以此实现精准控温。
施工过程中,浇注后的盖梁混凝土结构需要具备足够的抗裂性。但狮子洋通道临近海洋,环境潮湿多盐,钢绞线容易因盐雾和潮气产生锈蚀,加剧老化,这样可能导致张拉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现象,影响质量。为此,项目团队采用自制的下料平台,并设计专用“放盘架”,给钢绞线布置了一条使其不会触地的“空中跑道”,防止污染。同时在穿束时用塑料膜、土工布、PVC管等材料细密包覆,严防水汽进入,避免因存放导致的生锈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项目部所施工的钢绞线全部检测为Ι类,预应力施工也得以顺利开展。在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项目部率先实现全线首座“无缝盖梁”,保质又保量,得到业主及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
目前,项目已完成建设主线盖梁28座,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为项目如期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素 材 | 五公司
供 稿 | 黄俊植、张 鹏、张 宇
责 编 | 杨 珂
校 核 | 许泽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