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两个多月,应该接触了各部门的业务工作,聊聊这段时间的体会吧。”周一一早,项目支部书记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细细回想,脑海中却整理不出思绪,涨红了脸,半晌也没说出个所以然。田书记笑了笑,轻拍我的肩膀:“这样吧,咱们的数智化工厂你也去过几次,尝试做一次深度报道,从记者的视角重新认识一下建设一线。”
“要去现场采访吗?”听到消息,我又惊又喜,这将是我第一次深度报道,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胜任这项任务:我该问些什么?会不会影响现场施工?大家愿意配合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吗……忐忑如同石头般压在心头。
怀揣着复杂的心情,我来到管片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大脑瞬间变得空白,原本背好的采访问题也忘得一干二净,只能在生产线旁盲目游走。每当与现场技术主办和工人四目相对,我总是下意识躲避,一上午都在手忙脚乱中匆匆而过。
下午汇报时,我将自己的狼狈一五一十地描述出来。“哈哈,这也算是你的入职体会啦。”田书记调侃,“不知道问什么,是因为你对他们的工作不熟悉。采访之前,要提前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车间的工作流程、技术特点,列好采访提纲;还要确定好采访人选,提前约定时间,做好万全的准备,而不是凭着一腔热血‘无脑冲’。”看着我忧心忡忡的样子,书记又笑着说:“我知道你担心同事太忙不愿配合,别担心,大家都很支持,尽管大胆去问。”
回到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撰写采访提纲。“数智化工厂有很多数字化手段,那我应该找信息技术主办李佳琪,他肯定了如指掌。我还要了解管片生产工艺和高质量举措……”以人为纲,以案为要,新的采访提纲逐渐成形。
第二天,我再次踏上“战场”,刚走进车间,就看见李佳琪向我热情地打招呼。“昨天我就注意到你神神秘秘地瞎逛,听书记说你是要搞采访啊。走,我给你好好讲讲。”他边走边为我逐一介绍管片工厂的智慧之处,我听得津津有味,手中的相机也没闲着,一路上,那些展现管片生产流程的照片与视频都被我收入囊中。
“陈哥,可以讲一下管片智能养护棚吗?”告别李佳琪后,我又找到了质量科长陈桢。他带我来到一片神秘的棚区。平平无奇的外表,没想到里面却别有洞天。
一下午的时间转瞬即逝,晚上,我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欣赏本子上密密麻麻的信息和相册里丰富的照片,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仿佛整个工厂就在我的脑海中“开工”。回过神来,一篇文章在笔下悄然诞生。
素 材 | 《筑港报》
供 稿 | 庄 严
责 编 | 李 业
校 核 | 潘祚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