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一晃而过,李子柒再度归来仍是顶流。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却能治愈当代城市打工人疲惫一天的心。
在她的世界里,永远有繁花似锦、流云细雾和奢侈的非遗手艺,处处透露着中式生活的浪漫精神。
而这些浪漫和平静的精髓,除了精工细作的艺术制作过程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便是她镜头里随处可见的花朵。
竹屋外小路边的绣球、日常窗边的山茶与蔷薇、衣帽间堂前的一瓶紫色睡莲、奶奶也喜欢的向日葵……院子里随处可见蜀葵、南天竹、菊花等各种四季花朵。
人在此情此景之间生活,才酝酿出那份独一无二的中式风雅之感与独具匠心的浪漫艺术感。
▲图片来源:李子柒视频截图
以花造雅并不是李子柒的新创,中国古人很早便开始挖掘花朵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蕴。
最早以花入药医治身体,后逐渐以花入生活日常欣赏、入画入诗成为重要的审美客体,在几千年中发展成了中国独特的花文化。
要探寻中国花文化的精髓,最直观的载体便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在历朝历代的绘画名作里,我们总能看到那些饱含情感的画家文人对花朵形态的描绘和记录。同时,站在植物学视角,我们还能看到古代植物科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等更多有趣的内涵意蕴,真正理解不同时期的花文化发展的深层背景,读懂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而市面上能在一本书中汇集多维度、跨学科的解读书籍是非常少见的,《画中有花朵》就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读完这本书,你将真正打开欣赏中国花文化的大门。
壹
中国「风雅」审美巅峰
——宋代一枝花
中国人的「雅」是骨子里的,发展到宋代更是到达一种相当鼎盛的程度。宋代工笔画代表作品之一的《花篮图》便反映了这一现象。这组画由宫廷画师李嵩绘制,整体画作以静态的花篮作为主体,反映鲜花在当时的审美体系中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目前仅有春、夏、冬花图流传于世,秋花图已经丢失
这组花篮图中一共呈现15个物种,鲜花的形态层次细致,敷色沉着,艳丽雅致。这样的佳作,除了画家绘画技艺高超,也和宋代花卉产业和花文化发展的繁盛密切相关。
毕竟,可以说没有哪个时代的人比宋人更热爱鲜花了。
宋代社会整体重文轻武,文人群体庞大而活跃。而皇帝对花的喜爱又深深感染了文人群体。于是,社会自上而下形成了以种花、赏花、插花、簪花、食花、咏花、绘花等多种方式爱花的风气。
宋代花卉产业非常兴盛。在《冬花》图中,可以看到光是梅花就有两种,分别是蔷薇科的绿萼梅和蜡梅科的蜡梅。
与赏花意趣相辅相成的,是宋代花卉种植业的发达。
宋代的花卉业已经采取规模化种植,培育技术也在唐代的基础上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能够实现移植、野生驯化、筛选变异等多种培育形式。据记载,宋代花农嫁接的茶花甚至可以在一株花上开出十种颜色!
不仅如此,各种花卉产区还会在开花的季节举办各种规模盛大的花会、花市,比如洛阳牡丹、扬州芍药、成都海棠等,随之发展兴盛的还有宋代的插花艺术。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成为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至此,中国人的风雅血脉已成。
▲宋代《寒窗读易图》细节
贰
“你若有信,我必不误”
最浪漫的约定
如果说这世上有最美的约定,那一定是百花与风的约定。
中国传统文化里所有关于诺言、关于等候、关于约定的精神,都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得到了极其诗意的体现。
你一定会好奇,到底什么才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呢?
“二十四番花信风”最早可能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出现,但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指代,直到明代才基本确定下来。
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分为三候,共计七十二候。其中从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二十四候。
这段时间内,江南大地逐渐从冬季进入到春季,自然界万物从寂静到苏醒,受到光照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许多物种在这段时间内渐次开花。浪漫的古人们觉得是这一时间的风先来,一次次吹开了各种不同的花。所谓“信”就是守信,每年应花期而来的风,就是“花信风”。其实更准确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指的是“风信”。
“二十四番花信风”以梅花最先,楝花最后。二十个风信过后便意味着进入夏季时节。农民们以此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是风与花之间的约定,更是中国古代农人与自然的约定。
风儿与农人最懂得所有植物的梦想,他们带着二十四番耐心、二十四番热诚,一遍遍叫醒沉睡的花朵和大地,迎接一年的丰饶。
不过随着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气候等条件变化,二十四个节气间15天的间隔尚可容纳,但花信风5天的间隔有时就显得较为局促,于是人们渐渐不再使用花信风来指导实际生活了。但花信风在文学和绘画中流传下来,其精神和浪漫内涵流传至今。清代“官员画家”董诰绘制的《二十四番花信风图》就是花信风题材的代表作品。
▲二十四番花信风图(部分)
董诰是乾隆和嘉庆两朝的重臣,绘画和书法极佳,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他的绘画风格既有宫廷画家的工整严谨,也有业余文人画家的潇洒飘逸,给人观感从容不迫、纯净自然,他的画充分表现了二十四种花的勃勃生命力;再加上乾隆皇帝对每一信花的题诗,让这些花儿也更呈现出极强烈的中国传统精神风格和气质之美。
▲小寒,一侯梅花、二侯山茶、三侯水仙
风有信,如期而来;花不误,迎风盛开。后来有人以风与花之间这种绝不辜负的约定来形容爱人之间的深深爱意,细细想来,这难道不比西方消费主义之下的“钻石恒久远”更加真挚与浪漫吗?
从这个小寒开始,不妨也数一次花信风吧,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流传,漫长岁月亦可日日含香。
叁
中国人的优雅
藏在每一天的生活细节里
经常看到文学和艺术作品里会讲法国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浪漫、意大利的空气里都充满优雅。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又怎么会缺少浪漫与优雅?只不过,中国古人的优雅和浪漫相对含蓄内敛,它们都藏在了古人每一天的生活细节里。
只有真正读懂那些古代文人的浪漫,才能在某一天看到那朵让你发出感叹的花时,明白自己的血脉究竟觉醒自何处。而这一切,不妨从打开这本《画中有花朵》开始。
这本书精妙编排,融合多个跨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作者选取中国古代从汉至清的13幅精品古画重点展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花文化的发展过程,搭配40余幅其他古画进行延展讲解,介绍了大约90多种古人关注的花卉物种。
全书内容生动有趣,专业知识讲解深入浅出。每个单元都以古画中的故事切入,现代白话讲解再现古画中的场景,带领读者沉浸式进入古代文人的浪漫世界,感受古人的精神;同时又融合了古代历史中涉及到的各种地理、器物、服饰、娱乐等多方面知识,让人不禁感叹眼界大开、妙趣横生。
汪曾祺曾在《人间草木》中写道:“如果说世间有什么东西能代表美好,我想,没有什么比花更合适的了。”
真正的浪漫并不仅限于华丽和浮夸的样貌,它也可以是存在于生活细节中的一朵花。就像汪曾祺记忆中的奶奶,家里有一束蜡梅和天竺摆在家中才是真正过年了。
这便是中国人的浪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