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著的《六百年故宫》,洋洋洒洒51万字,从纵向的角度,分建筑,藏品、人物三大线索,为我们讲述了从永乐帝朱棣到崇祯朱由检,从顺治帝福临到宣统帝溥仪, 600年间(1420-2020)紫禁城中发生的风云变幻。
诚如书中所讲,读懂故宫,就读懂历史和人生。
而我们又常常听到这样的经典,读书妙处无穷,书香熏染人生。
这本围绕着各个皇帝成长的《六百年故宫》,读书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甚至可以说,读懂故宫,就读懂了学习。
01
读好书医愚,过智慧在线人生
万历皇帝想当一辈子甚至长生不老的皇帝,所以把儿子朱常洛(后来的泰昌帝)以及皇长孙朱由校(天启皇帝)视为仇敌,觉得他们就是来夺自己皇位的。
因此,尽管有很多忠臣奏请,万历皇帝就是不让朱由校出阁读书。
呆在皇宫里,不读书又生活优裕,朱由校每天在宫里做什么呢?
爬树,掏鸟窝、养猫、斗鸡、逮蟋蟀、捉迷藏、爬山、赏花、划船、溜冰、游戏、看戏、演戏、骑马、打猎。当时正碰到宫里在修建三大殿,他对泥瓦匠、木工、雕刻等都很熟稔。
后来朱由校当皇帝,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这个皇帝当得极不合格,天天专注于做木匠活,太监魏忠贤只手遮天,戕害忠良、扰乱后宫,排斥异己,无恶不作,弄得朝廷内外乌烟瘴气,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白羽也评价自己:“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天启帝的人生,因为没有读书,活成了一出悲剧。
而吟诵“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南宋莆田学子陈俊卿,却因为读书,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本来籍籍无名的他,考中榜眼后官至宰相,得以大展宏图,实现了一生的抱负。
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金克木来说,更是如此。
1935年,金克木经人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负责借书还书。
看着一个个如饥似渴读书的教授和学生,金克木想:“我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读书呢?”
由于不懂该读什么书,金克木索性就按别人借书的书目,一本本认真学习。
岁月如梭,金克木自学了英语、法语、德语、世界语、印地语、梵语等十多种语言,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梵语研究家,与季羡林、张中行、邓广铭并称为“燕园四老”。
02
用终身学习,解决知识半衰期
康熙童年时,学习满蒙骑射,识汉字,读“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培养兴趣,养成好学的习惯;
青年苦学,举行“经筵大典”,听解“四书”“五经”等,即使平定三藩,亲征葛尔丹时,康熙也从未间断过学习,还让传教士张诚教几何学。
再年长些,康熙除了涉猎《史记》《资治通鉴》等。他还读遍道、释、医、药、农、地理、治河之书,并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医学、药学、测绘、语言、音乐、绘画、人体解剖等,真正做到了博览群书、融会贯通。
老年读书,康熙强调书不贵多而贵精,重在回眸人生,养生养心。
确实,终身学习很有必要。
毕竟几千年的文明,想用短短的一生掌握绝非易事。
何况,现代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加以更新,一般5-7年就会过时,进入“知识半衰期”。我们只有不断地充电,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就像许多忙着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他们努力就是不想被淘汰,同时还渴望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终身学习是如今的必须。
2020年一则《邢台78岁农民读大学》的消息爆红网络。
河北省邢台市穆口村村民任民昌,只有小学文化却一直勤奋好学。
年轻时,他对畜牧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向有经验的前辈学,而且买了很多书,这些专业书籍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任民昌的读书笔记。
他研制出的禽畜防病治病药方,效果显著;他撰写的《养殖效方集锦》和《绿色环保高效养殖》,也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现在78岁的任民昌,满脑子想的还是要努力学习,争取两年半后能专升本。
03
高雅的品味,从书香中走来
书中,我惊讶于雍正的审美情趣,真得是达到了精致、雅致、和极致。
在圆明园的“深柳读书堂”屏风上,有雍亲王时期的《十二美人图》,每张绘一美人,主题各不相同。
其中有一幅“鉴古图”,画一美女斜坐在斑竹椅上,若有所思;身前的华贵桌案、周围的黄花梨多宝格,陈列着各色古物。是什么样的古物才配得上这位美人呢?
画中是宋汝窑水仙盆和天青釉三足洗,这些物件体现出雍亲王淡雅高贵的品味,特别反映了他恬淡超然的情趣。
很喜欢一句话:读书,能使人精于谈吐、显于气质,丰于阅历,展于品味。
有个昵称魔兽世界的网友说,提升品味,主要是要提高修养,一是品格修养,二是文化艺术修养。
深以为然。
如果一个人品格高尚、正直、豁达、进取、有责任感,那么他的品味就是“高”的;而文化艺术的修养,最能体现“雅”字。
比如说,文学好,说话有内涵,语句就会文明优雅,再举个例子,美术方面造诣高,懂得色彩的搭配和谐,打扮上会优雅脱俗,居家布置上会别具一格,充满情趣。
这二者的结合,就能产生“高雅”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到,高雅不一定非得有钱,反过来,有钱也不一定就会高雅,有时用钱堆砌的附庸风雅,可能还会掉进粗俗的坑里呢。
有这样的一则笑话:
有对土豪夫妻去参加文化沙龙。他们认真准备,穿得珠光宝气,结果发现与素雅的周围人格格不入。
聚会期间,一个文友唱起了《满江红》这首歌,夫妻俩都觉得真好听。
于是就问,这首歌是谁写的?有人回答道:岳飞。
富太太很认真地问道,“能不能告诉我这位岳飞的电话号码和居住地址,我到时去拜访他。”
众皆愕然。
于谦曾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还是好好读书为佳。
04
塞万提斯写道: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六百年故宫》的历史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份高贵。
试想,在清风明月夜,有人捧一卷诗书,莞尔低眉间,定然尽是风流。
所以,我们要好好读书,医治愚昧、过智慧人生;用终身学习这一法宝,来解决知识半衰期;我们还会欣喜地发现,高雅的品味,也从书香中走来。
读不读书的人生,截然不同;
让我们追寻着欧阳修的脚步,“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用书本点亮每一个春夏秋冬,一起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吧!
喜欢请关注,转载请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