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勒川,刺勒歌和黄河

情感   旅游   2024-07-08 00:01   福建  





在草原看完日出后,我们驱车前往库布其沙漠,沿途美丽的阴山山脉风光,刺勒川风光,让我叹为观止。
    
                       

「01 刺勒川

PART1


绿色一直从山峰绵延到山脚下,平原上,像一张厚厚的绿毯,偶尔穿插着黄金花,向日葵,间或一两个牧民,赶着一群群调皮的绵羊,和着安静啃食青草的奶牛,诗意在画卷上肆意流淌,令人心醉。














敕勒,少数民族名,以游牧为生。南北朝居住于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北部。《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敕勒川,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整首歌辞大气磅礴,粗犷雄放,刚劲有力,让人读来心胸开张,情绪酣畅,油然涌出一股豪迈之气。


可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首诗歌诞生在一场刀光血影的战争中。


高欢,祖籍河北,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娶了鲜卑的贵族女子娄昭君为妻,自己也更名为贺六浑这样的鲜卑名字。说到这儿,可能我们还是不懂他是谁,其实,他的孙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兰陵王高长恭。


南北朝时期,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的年仅11岁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实际上自己掌控了整个东魏的政权。高欢把持东魏政权,觊觎强盛的西魏,想吞并西魏,统一北方。


在武定四年(546)九月,秋高气爽,高欢率领10万大军把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团团围住,引诱西魏出兵交战,但是西魏韦孝宽据城固守,不骄不躁。东魏大军远道而来,意在速战,一举拿下,以免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然而韦孝宽任敌军辱骂、逗引,就是不出战,急得高欢束手无策。


于是,10月下令攻城。韦孝宽随机应变,誓死抵抗。僵持日久,东魏军无法攻进城内,高欢焦躁不安,攻之不下,弃之不甘。






高欢为了安定军心,鼓舞士气,大宴全体将士,酒宴上,高欢命斛律金大将歌舞助兴。但见斛律金长剑出鞘,且醉且舞,只听得雄壮激越的《敕勒川》在大帐内盘旋,帐外风萧萧,野茫茫,高欢一时心酸,不觉泣下。高欢围困玉壁50天,心计施尽,寸功未得,士卒死的死,伤的伤,精疲力尽,心急如焚,旧病复发,只好撤军。这一战,令韦孝宽美名传扬,高欢一败涂地,不久便死去。


所以说,这是一首因为战争流传下来的诗歌,是诞生于战争中的悲歌,有悲切悱恻,有慷慨激昂,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迷惘。最早使用鲜卑语演唱,因为斛律金是鲜卑人,后来被译成了汉语。


                   

                     

「02 鄂尔多斯

PART2 

的黄河」

                   

沿途的风景在不舍中不断地掠了过去,瞬间我们已经置身于鄂尔多斯附近了。我惊奇地看到了母亲河黄河。只是,恬静的她,给我的记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印象中青春年少的红歌岁月里,《保卫黄河》的歌词是这样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我一直以为,黄河肯定是浪涛汹涌,像一个桀骜不驯的少年。不料,在这儿,没有咆哮的声音,看不到泥沙裹挟,她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缓缓地平静地躺在满是绿色高粱、向日葵的田地间,喜悦地安宁地注视着她孕育的生命。




面对着两侧的万亩良田,顷刻间,莫名的感动填满了我,我一下子接受了她。

 

END


        喜欢请关注,转载请联系,谢谢!

女人有约
想要无可替代,就必须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