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荐书 -- 《情报站图文史——奥本海默、风语者、瓦尔基里行动》

职场   文化   2024-05-19 06:38   上海  

点击上方关注「ADU咨询」,每周一老陈陪你读一本书,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视界


情报站图文史:


1939-1945年冲突中的无声对决



作者:


【美】尼尔·卡根/史蒂芬·希斯洛普

         

        朱鸿飞  译


尼尔・卡根和史蒂芬・希斯洛普是美国著名作家,两人曾分别担任过《时代・生活丛书》的总编和主编,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关于美国的二战史。在二人合著的《情报战图文史》中,两位作者通过丰富的图片和通俗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二战中的间谍、密码破译者和秘密行动,多角度展示了战争背后的无声较量,剖析了秘密战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本书集微观视角与宏大视野于一体,堪称一部全景式二战情报战史。

本期“老陈荐书”介绍书中的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均被拍成电影,并在中国上映。这三部电影分别是《奥本海默》、《风语者》和《瓦尔基里行动》。

《奥本海默》是2023年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传记电影,主演基里安・墨菲。影片讲述的是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年)在二战期间领导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以及他在二战后遭遇不公正听证会的故事。

那么,在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有哪些间谍故事呢?

1943年4月,时年39岁的奥本海默成为“曼哈顿计划”的关键人物。但是,他尚未获得安全许可,因为联邦调查局和美国陆军情报部怀疑他与一个苏联的间谍网有关。奥本海默的弟弟弗兰克和妻子基蒂曾经或现在是共产党员;20世纪30年代后期,奥本海默在加州大学任教时,经常接触到共产党人或同情共产党的人;1940年,奥本海默在加州的伯克利遇到了共产党人史蒂夫・纳尔逊,纳尔逊是苏联秘密特工,向苏联驻旧金山领事馆的情报官报告;在奥本海默被选中领导“曼哈顿计划”前后,联邦调查局监听到一个电话,纳尔逊在电话中称,奥本海默曾被看成“红色”科学家。

在这关键的时刻,莱斯利・格罗夫斯保住了奥本海默的职位。格罗夫斯准将是“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他选择了奥本海默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相信奥本海默能协调那些自尊心膨胀而容易受伤的聪明科学家的行动。格罗夫斯将军相信奥本海默热爱美国,在当时或过去都不是共产主义者。

“曼哈顿计划”的安全措施非常严格,但并非无懈可击。几个构成真正安全威胁的科学家被吸纳,包括19岁的神童西奥多・霍尔,他将核秘密泄露给苏联特工,并在1944年拿到了最高安全等级的白色身份牌。

1945年7月16日拂晓,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此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正在德国的波茨坦举行会议。杜鲁门向斯大林通报了美国新战略武器成功研制的消息,他发现斯大林并没有惊讶。实际上,斯大林已经知道“曼哈顿计划”,而且苏联在间谍的帮助下,已经开始研制核武器,并于1949年8月测试成功。

“曼哈顿计划”相关的重要苏联间谍,除了前面提到的霍尔,还有英国物理学家克劳斯・富克斯,他提供了钚弹和氢弹的设计细节,在向苏联泄露的核武器情报的重要性方面,无人可与他相提并论。朱利叶斯・罗森堡和埃塞尔・罗森堡夫妇因间谍罪被判处死刑,他们的罪名是将情报转给苏联情报官员。

1953年,奥本海默被终止了安全许可。1954年5月,在听证会上,三名主持听证会的官员中有两名裁定奥本海默构成安全风险,奥本海默失去了在政府内的信任地位。13年后,奥本海默因喉癌去世,享年63岁。

《风语者》是2002年吴宇森执导的一部动作战争片,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影片讲述了军官乔奉命保护纳瓦霍族的密码员亚当,两人的关系在不断碰撞中发展,由龌龊争斗到生死与共。

二战期间,激烈作战中的无线电信息经常由战斗人员用明语发送,因为没有时间和手段来使用密码机或密码本,这使得他们的信息暴露在敌方监听员面前。为此,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从纳瓦霍、霍皮、科曼切和乔克托等印第安部落招募了成百上千名美国原住民。他们用只有本族人能听懂的部落语言沟通。此外,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发展出暗语来挫败任何有可能知道他们语言的敌人。在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中,科曼切密语者随美军一起登陆,确保战场上无线电通信的安全。

太平洋战场上,超过350名纳瓦霍密语者在海军陆战队服役。电影《风语者》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纳瓦霍语没有文字,只有语言。对他们来说,什么事都靠记忆。纳瓦霍密语者继承了部落的勇敢精神,在塞班岛、硫磺岛等激烈争夺的太平洋岛屿上的火力下镇定自若。他们的服务在那些地方不可或缺。美军的通信军官称,如果没有他们,海军陆战队永远拿不下硫磺岛。

《瓦尔基里行动》是美国2007年的一部电影,主演是大名鼎鼎的汤姆・克鲁斯。影片讲述的是在二战末期的1944年7月,纳粹德国的高层人士组织的一起刺杀希特勒的行动。行动代号“瓦尔基里”。

时年36岁的施陶芬贝格是德国预备役部队参谋长。他与其他阴谋反对元首的许多人一样,抱有一线希望,如果希特勒被暗杀,英美或许会与德国单独和解。施陶芬贝格是一个自豪的民族主义者,曾支持希特勒致力于打造大德意志帝国,心安理得地在他麾下工作,直到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施陶芬贝格在那时得出结论,希特勒对德国国防军和德意志民族构成了巨大威胁。后来,施陶芬贝格从东线的苏德战场被调到北非,在隆美尔元帅麾下作战。1943年4月,施陶芬贝格在突尼斯遭遇盟军飞机的扫射,失去了一只眼、右前臂和左手的两个手指,他因此离开了一线作战部队。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国面临两线作战。施陶芬贝格和他的同谋者加快了暗杀希特勒的行动。这个暗杀集团包括很多纳粹德国的高层,如路德维希・贝克将军、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前莱比锡市长卡尔・弗里德里希・格德勒。如果政变成功,格德勒将出任总理。

随着战线逼近德国本土,施陶芬贝格数次被召去向希特勒汇报预备役部队的准备情况。施陶芬贝格打算与希特勒同归于尽,但其他阴谋者认为他太重要了,需要他在暗杀得手后,能继续确保后续政变行动的成功。施陶芬贝格计划将定时炸弹放在公文包里,在会议期间放置在离希特勒尽可能近的地方,在爆炸前找借口离开。

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被召去参加与希特勒和其他军官的会议。那天上午十点,施陶芬贝格和助手带着两颗炸弹从柏林飞到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指挥中心——狼穴。12点30分,施陶芬贝格在一间房里用左手开始设置炸弹,但独臂影响了他的速度,他刚来得及设置好第一颗炸弹,就被叫去开会。12点35分,他将炸弹放在脚下,坐到希特勒右边第三个座位。随后,施陶芬贝格借故离开了会议室。他走后,一个军官踢倒了公文包,随后把公文包放到了会议桌的一条厚实的木腿后,使得炸弹离希特勒更远了。12点42分,炸弹爆炸,威力大到被误以为发生了空袭。但希特勒并没有被炸死,只是受了轻伤。如果施陶芬贝格没有离开会议室,坚持与希特勒同归于尽;如果炸弹没有被移到会议桌的木腿后,希特勒会被炸死;如果施陶芬贝格来得及设置好两颗炸弹,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将被炸死。但历史无法被假设。

▲ 会议室布局

政变失败后,数千名德国人成为嫌疑犯,付出了生命代价,包括著名的隆美尔元帅。致力于杀死纳粹独裁者的特雷斯科将军在临终前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一如既往地确信,我们做了正确的事。我相信希特勒不仅是德国,也是整个世界的恶魔。”

如果想听老陈荐书的全部合集,可以到喜马拉雅搜专辑《老陈荐书》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直接收听~(文字版请在公众号消息栏中回复“老陈荐书”即可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为陈阳老师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来信告知,谢谢!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陈阳
ADU首席顾问
8年房地产行业、12年建筑设计行业、16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
ADU目前为设计公司提供战略、财务、

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长按二维码添加周老师微信进行咨询与报名
企业咨询与课程报名:
微信 /手机 182 2117 7299

ADU咨询
促进设计行业管理进步,探索智力型企业的成长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