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荐书 -- 《战争广告代理商——波黑战争背后的国际舆论战(下)》

职场   文化   2024-03-31 10:30   上海  

点击上方关注「ADU咨询」,每周一老陈陪你读一本书,感受不同作者眼中的视界


战争广告代理商:


舆论的力量



作者:


【日】高木彻

         

         孙逢明  译



在上期“老陈荐书”中,我们谈到,在波黑宣布独立的1992年3月,波黑政府派出外交部长西拉伊季奇到西方国家游说,试图把波黑战争国际化。西拉伊季奇在美国罗德公关公司高管哈弗的支持下,成功地将“种族清洗”的罪名赋予战争中的对手——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将其定义为全球公敌。
对此,米洛舍维奇展开了反击。
1992年7月14日,米兰・帕尼奇就任南斯拉夫联盟总理。帕尼奇1929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但却拥有美国国籍。他在26岁流亡到美国。后来在加州创办了ICN制药公司,成功地发展成国际化大企业,总资产15亿美元。策划这个任命的是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帕尼奇这位新总理的使命,就是挽回日益恶化的塞尔维亚形象。

▲ 米兰・帕尼奇
上期我们介绍过,此时的南斯拉夫联盟旗下只有两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其中,塞尔维亚的人口占90%,面积占80%,所以真正的实权人物是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而不是联盟的总统或总理。

一个塞尔维亚裔美国人从加州来到贝尔格莱德,当上了总理,光是这段独特的经历,就已经使很多西方媒体产生了特别兴趣。帕尼奇的家庭也很独特,他自己是塞尔维亚人,妻子是克罗地亚人,女儿嫁给了波斯尼亚人。

帕尼奇开始马不停蹄地走访各国。他用两周时间走访了13个国家,与27位国家元首进行了会谈,基本涵盖了欧洲主要国家。帕尼奇没有回避“种族清洗”的话题,他说:“种族清洗是我国的耻辱。它害得塞尔维亚人被全世界当成了野蛮人。我会立刻制止这种行为。”没过多久,西方媒体当中寄希望于帕尼奇的论调逐渐增多了。
帕尼奇就任后的半个多月,1992年8月2日,纽约小报《新闻日报》头条刊登了一则消息,波黑境内有一处塞尔维亚人建造的集中营,用来关押波斯尼亚人。报道引用了从集中营逃出来的两名囚犯的证言,有8000多名非塞尔维亚人被囚禁在集中营里。有些人惨遭枪杀,有些人被活活饿死。写这篇报道的记者罗伊・加特曼后来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

这篇报道并不是哈弗安排人写的,但正好与他的公关策略一致。此前,哈弗已经在整理集中营的资料,但并没有引起轰动。

《新闻日报》的报道后发布后,英国的电视新闻制作公司ITN在波黑采访了两个集中营,但采访团队看到的场景只能算是战俘收容所,与人们印象中的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无法相提并论。不过,在采访中,随行的摄影师杰里米・阿尔文将镜头对准一名瘦削的青年男子,两人之间隔着带刺铁丝网。这个录像带来了极大冲击力,完全符合人们心目中集中营的景象,使得美国舆论沸腾了。布什总统在白宫记者见面会上说:“我们绝对不能允许世界上再次出现纳粹集中营那样的人神共愤的行为。”这次讲话彻底决定了事情的走向。

《新闻日报》的报道一出来,帕尼奇就高呼:“假的,不可能有这样的事。”但是,所谓的集中营发生在波黑境内,是居住在波黑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建立的集中营,而不是在南斯拉夫境内。也就是说,这是发生在其他国家的事。帕尼奇既没有管辖权,也很难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国际舆论并不理解这一复杂的政治结构,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是塞维尔人搞出的集中营。

正在此时,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ABC时政记者唐纳森给焦头烂额的帕尼奇提了个建议,让帕尼奇从南斯拉夫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坐飞机突然访问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与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举行高层会谈,由ABC全程跟踪采访。这样的和平壮举有助于挽回塞尔维亚的被动局面。
帕尼奇接受了这个建议。8月13日,帕尼奇和ABC的团队从贝尔格莱德飞往200公里外的萨拉热窝。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ABC的节目制作人大卫・卡普兰在乘车从机场前往市区的路上,被狙击手击中,数小时后在医院去世,享年45岁。事件发生后,帕尼奇取消了首脑会谈。美国媒体大规模报道了这一事件,认为凶手很可能是塞尔维亚人。但时至今日,凶手是谁,尚不明确。然而对塞尔维亚人来说,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

帕尼奇想出的下一个策略是举办一次大型会议,让主要国家的元首齐聚一堂,共同商议波黑战争的解决方案。他征询了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英国首相梅杰的意见,然后将会议时间定在8月26日。全世界都希望这次大会能带来和平,但参会的各国人员都知道,这次会议不是谈论实质性问题的场所,只是一个用来宣传各自立场的演出舞台。

会议上,东道主英国首相梅杰首先对塞尔维亚进行了严厉批判。德国外长金克尔断言塞尔维亚是罪恶的根源。代表美国出席的是代理国务卿伊格尔伯格,此人曾任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但他在伦敦会议上几乎一直保持沉默,并在暗地里同波黑政府接触。

帕尼奇在伦敦会议上有一个惊人的计划,与米洛舍维奇决裂。有一次,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米洛舍维奇提问,就在米洛舍维奇站起来准备回答时,帕尼奇大声呼喊:“主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然后他对米洛舍维奇毫不客气地说:“你坐下,代表这个国家的是我。”在场的众人被惊呆了。这是帕尼奇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他以这种令人震惊的形式宣告与米洛舍维奇的决裂。休会的时候,帕尼奇对米洛舍维奇说:“你就在这里担下波黑战争的责任,辞去总统职务吧。”
伦敦会议结束后,波黑战争背后的舆论争夺战进入了最后的第三阶段——9月的联合国第47届大会。哈弗给波黑政府提出的行动计划是将南斯拉夫联盟驱逐出联合国。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波黑包装成多民族国家。

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摩洛哥向大会提交了将南斯拉夫联盟驱逐出联合国的决议案,定于9月22日表决。于是9月21日成了决定南斯拉夫命运的最后一天。南斯拉夫没有时间争取所有参会国家的支持,不过联合国实际上是由美、英、法、中、俄五大常任理事国主宰的,如果能够和这5个国家谈妥,就有希望扭转局势。

9月21日白天,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了演讲。随后,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外长和帕尼奇聚集在俄罗斯代表团的会议室,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帕尼奇坦言,他和米洛舍维奇正在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如果南斯拉夫被驱逐,他自己将下台,米洛舍维奇独霸南斯拉夫,会直接插手波黑内战,直到占领波黑全境。如果南斯拉夫能保留联合国席位,帕尼奇就能赢得国民的信任,走向和平。

中国外长钱其琛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表示同意,法国外长迪马表达了支持的意向,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转向中立,但是美国的代理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基本没有发言。帕尼奇决定孤注一掷,他对伊格尔伯格说:“今年11月,就会举行美国总统大选。如果你们不支持我,我可能会说一些影响选举结果的话。”

这显然是对美国的威胁,美国不会屈服于南斯拉夫联盟总理的威胁。伊格尔伯格注视着帕尼奇,严肃地说:“假如我站在你的立场上,绝对不会说那样的话。”或许伊格尔伯格参加这个小范围会议,意味着还有一点协商余地。但由于帕尼奇发言不谨慎,这最后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伊格尔伯格强烈主张将南斯拉夫驱逐出联合国,给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带来了很大影响。

第二天的投票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赞成驱逐南斯拉夫的国家有127个,反对的国家有6个,弃权的26个。此时,距离波黑外长西拉伊季奇孤身一人飞到纽约,仅仅过去了7个半月。从国际公关角度看,塞尔维亚人已被塑造成罪恶的侵略者形象,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帕尼奇回到美国,继续担任他的制药公司CEO。哈弗拯救了波黑政府,因此获得了美国公关协会的最高奖项——银砧奖。

▲ 米洛舍维奇接受审判
3年后的1995年11月,波黑战争结束。2001年4月,米洛舍维奇被塞尔维亚政府逮捕,后被送往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接受审判。2006年3月,米洛舍维奇在海牙监狱中去世,享年65岁。

如果想听老陈荐书的全部合集,可以到喜马拉雅搜专辑《老陈荐书》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直接收听~(文字版请在公众号消息栏中回复“老陈荐书”即可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为陈阳老师原创文章,
转发请注明作者、出处,并来信告知,谢谢!
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陈阳
ADU首席顾问
8年房地产行业、12年建筑设计行业、16年管理咨询工作经验
ADU目前为设计公司提供战略、财务、

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长按二维码添加周老师微信进行咨询与报名
企业咨询与课程报名:
微信 /手机 182 2117 7299

ADU咨询
促进设计行业管理进步,探索智力型企业的成长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