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河南省一位村民在河里发现了一只巨鳖,量了一下竟然有75厘米长,体重更是达到了23公斤,是一般甲鱼的六倍左右。这样巨大的鳖实在罕见,人们纷纷感叹这是一只难得一见的“大鳖王”。很快,有人当场出高价想买下它,但也有人担心,这么大的鳖突然出现在当地,可能意味着生态隐患。为了弄清楚它的来历,生物学家对这只鳖进行了鉴定,发现它并不是普通的本土物种,而是外来物种佛罗里达鳖。
这种被称为珍珠鳖的外来物种近年来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现身,比如广东珠江、江苏京杭大运河和上海松江等地。佛罗里达鳖体型大,裙边肥厚,壳的颜色是灰黑色,上面分布着圆形斑点,前缘还有像珍珠一样的小颗粒,因此得名珍珠鳖。它喜欢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淡水区域,经常贴着水面晒太阳,属于肉食性动物,以鱼虾、青蛙和软体动物为主食。每年夏季是它的繁殖期,一次能产下23枚左右的卵。
佛罗里达鳖不仅体型大,生长速度也极快,每年能长2到3公斤,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到6公斤。在养殖环境下,这些鳖能快速长大,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长到几十斤。然而,它的高适应性和强繁殖力使其迅速占领我国的淡水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中华鳖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
佛罗里达鳖的生态威胁
中华鳖是我国本土分布最广的鳖类,个体相对较小,通常体长在20-25厘米,体重1公斤左右。因为佛罗里达鳖体型大、竞争力强,中华鳖在与它的对抗中往往落于下风。此外,由于两者外形相似,不少不良商家用生长较快的佛罗里达鳖冒充中华鳖,以“百年老鳖”为噱头高价售卖,牟取暴利。这种乱象加剧了佛罗里达鳖向野外扩散的风险。
我国多个地方已经频繁发现巨大的佛罗里达鳖,比如海南、两广、江浙等16个省市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优越生态环境为佛罗里达鳖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条件。由于它的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又没有自然天敌,佛罗里达鳖在当地水域可能迅速泛滥,威胁到本土鱼类、两栖动物和其他爬行动物的生存,进一步扰乱当地生态平衡。
盲目放生的危害
佛罗里达鳖的大量出现与“盲目放生”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鳖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很多人出于善意购买“老鳖”放生。然而,放生外来物种却可能对本地生态造成严重威胁。比如,佛罗里达鳖的快速扩散可能导致中华鳖和其他本土水生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一旦这种情况失控,就会造成长江、黄河等水域的生态危机。
有些人认为,可以通过食用佛罗里达鳖来解决它泛滥的问题。然而,这种外来物种在野外环境中可能携带大量病毒,只有人工养殖的佛罗里达鳖更适合食用。因此,大规模食用野外佛罗里达鳖并不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保护生态平衡从不放生外来物种开始
放生是一种善举,但盲目放生往往事与愿违,甚至成为生态入侵的导火索。佛罗里达鳖虽然不像小龙虾、牛蛙等外来物种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但它的数量一旦失控,同样会对生态平衡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我国在治理外来物种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面对佛罗里达鳖的快速扩散,仍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源。因此,在放生前务必要三思而后行,避免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