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七个注重”做好立体贯通式科学教育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在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教育规划、场景场所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注重创新赋能,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育人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师资建设、硬件建设、经费支持等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课程服务中心牵头抓总、职能部门配合协助、各年级主体落实的新时代科学教育体系。
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组织架构
注重思想引领,形成科学教学规划。学校地处具有开放创新理念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科技产业林立,科技人才众多,科技元素尤显突出。基于此优势,学校开始了科学教育做“加法”的探索,提出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的目标。学校在整体规划下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加大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变革学习方式、变革评价方式、构建场所场景、整合社会力量,切实破解了一些基础教育阶段的难点堵点,探索出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注重规划落实,完善科学课程体系。学校不断完善科学规划体系,以“院士工作站——科学教育实践研究会——航天科学实践教育基地”三维主体带动科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科学教育整体规划站位高,可操作性强。在此基础上,学校现已形成了凸显“以普及带提高”的进阶式立体化科学课程体系。
“以普及带提高”的进阶式立体化科学课程体系简图
注重资源整合,凝聚协调育人合力。首先,学校与航天科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学校还注重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邀请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等走进校园,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和创业故事,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职业理想。目前,学校已形成了大中小一体化纵向贯通式和“校家政社”横向融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
大中小一体化纵向贯通式和“校家政社”横向融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
注重分层学习,推进科学课堂改革。学校认真推进 以“科学素养、创新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构建以探究为主的课堂学习主渠道,辅以项目式学习和分层学习。探究为主的课堂学习的核心是“两给四会”:“两给”主要指向发现与识别;“四会”更注重培养与发展,包括学习过程中的会预习、会思考、会讨论和会总结。学校坚持基于学生能力开展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分层学习,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基础提升创新思维。围绕国家课程实施,学校坚持推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关注社会热点及现实生活、实现跨学科探究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品格的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能力和精神。
指向科学素养提升的学习模式
注重实验教学,提升师生科学素养。学校注重培养教师课程创生的能力,教师全员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创新开发专题教师培训。教师们在科学教育中积极探索,出版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系列丛书《中国探月工程与月球基地设计(上、下册)》《AI未来之城设计(上、下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课堂,打破常规教学思路,基于多元需求和开放平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注重数字赋能,拓展多元科学空间。学校坚持“需求引领,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数字基础环境建设,打造5G远程互动型、VR互动型、示范教学型等智慧教室。打造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教育创客空间等24间,努力满足师生跨校区、智能化、沉浸式的教与学需求。学校强化数字管理服务,建设以科大讯飞智学网为依托的教学云平台,覆盖“教—学—管—考—评—研—训”等数字化教育场景。
安徽省淮南市:
让科学的种子花开四野
安徽省淮南市教体局把科学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以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强一支科教队伍、开发一批特色课程、构建一种良性生态、培育一批示范学校为抓手,持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助力“双减”,课内课外做好“加法”
为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淮南各中小学校紧紧围绕科学教育这一核心任务,在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上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创新性打造“1+X”课程建设,开发课程资源。围绕“生活力课程体系”,引导学校各学科教师开设了“科学力”板块课程,包含趣味数学、启智魔方、无线电测向等。在课后服务时段,学校精心设计了“一周体验、两轮选课、定期约课”的选课机制。开学第一周为课程体验周,学生可以自由体验各类校本科学课程。之后,所有学生进行第一轮选课,个别需要调整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周结束后进行第二轮选课。对学校开展的科普讲座、科普剧表演等,学生也可以提前约课,实现了所有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参与科学教育的目标,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无线电测向”课程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小学结合地域和办学特色,在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基地过程中挖掘科普教育资源,开发“耕读园”劳动示范基地、班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生态劳动园、教师劳动实验基地,让科技的力量在农业生产中赋能。在课内,通过对农业生产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导学生利用科学技术知识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栽培、采摘和后期加工,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技能,让他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
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小学劳动教育
发掘资源,校内校外“双向奔赴”
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必须打造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育人格局。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区内优质科技资源为先导,利用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实验室、中科院大气所、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等优质科技资源,通过校内外双循环模式,积极助力科学教育跨越式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有效联动,引领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科学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家长进入社区、科技场馆等拓宽科学视野,探索协同育人;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实践能力;围绕科学教育主题,建设一系列汇聚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构建的“校内基础+校外延伸”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让许多小学生走进了大学实验室。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形式实施“七个一”系列科学活动:“一”次跨学科单元主题项目学习——学校的优秀教师与淮南师范学院的课程专家共同研讨,梳理学科“知识树”;“一”次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淮南师范学院实验室和科技馆参观、实验,沉浸式感受科研氛围和科研环境;“一”次前沿讲座——邀请专家向学生讲述奋斗与成长的故事和科技创新发展成果;“一”次人物访谈——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工作学习内容、领域前沿方向;“一”次科技创新绘画——引导学生用绘画语言,呈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次实践体验——走进科技馆和高校,在专业的实验室中进行科学操作,探究前沿领域的必备职业技能;“一”次科技项目研究——指导科学潜质突出的学生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创新的设计。
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趣味科学实验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思源实验学校:
立足课堂、发展特色
引导学生爱追梦、爱创造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思源实验学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师资雄厚、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科学+理念,引领发展长远化
学校加大对科技教育发展的投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己任。在市、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技教育环境。
学校积极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教育体系,以“引奇思妙想,创科技之源”为主题的“1+1+X”科创课程。第一个“1”是落实具有普及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第二个“1”是邀请县教研部门组建名优教师团队,指导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的“中小学生实验拓展课程”;“X”则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设施设备和师资情况,通过自建、引进和购买等方式,形成校本化科学教育特色课程。
科学+研讨,教育教研常态化
为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成立科学教研组,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将教育教研常态化。学校实行“微教研—周教研—联片教研”三级教研模式,每天早上同年级同学科进行15分钟的微教研。科学教研组老师围坐在一起,探讨昨日的教学困惑和当日的教学安排。
科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周教研,严格按照学校集体备课七大流程执行:正能量(团结)、课例研究、集中讨论形成共识、主备解读备课意图、再次讨论形成共案、解读新课标、分派隔周主备任务。
学校多次参与承办县直片区联片教研,邀请其他学校科学教师参加,与学校科学老师进行校级沟通,听取收集县域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拓宽教师交流空间。三级教研既加速了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成为带动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科学+智创,学生活动趣味化
学校深度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借助科技节、项目化学习、爱科学月、科技周等开展各类科学教育相关活动,通过全校学生、家长、老师选择,开设了编程类、种植类、自然类等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小研究”“小实验”“小制作”等竞赛。
学校在做好全员普及科学教育的基础上,为让有兴趣、有天赋、有志向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厚植科学根基,继续通过图形化编程、机器人搭建、自然科学等科技类社团引导学生探究实践,在社团活动中深入学习,促使学生保持好奇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关键的意志品格,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科学+协同,探究空间延伸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不能被束缚在教室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更广阔的天地。学校通过协同家庭、社区,关注社会,使课内与课外、生活与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学校积极推行课外科创活动,开展家庭科创空间创建,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实践,通过发动、宣传和评比,助力学生建成“思源少年家庭科创室”,组织开展家庭科创室典型案例评比,推广学生家庭科创室典型项目,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开辟科学探索的“第二课堂”,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最后的话
查看以往内容,请在公众号对话窗口回复指定关键词,或者点击相应菜单。
回复实验,查看更多精彩实验图文!
回复魔术,查看更多精彩科学魔术介绍!
回复制作,查看更多精彩制作图文介绍!
回复科普,查看更多精彩制作和实验制作科普视频!
回复视频,观看老师视频课程内容!
回复创客,观看创客教育资源!
回复发明,查看更多发明创意创新教学资源!
回复讲座,查看刘老师线上线下讲座内容!
回复动图,查看更多精彩动图!
也可以添加刘松老师个人微信号:908705798
邀请加入微信交流群
中小学创意玩科学QQ群:371190260(已满)
中小学创意玩科学2QQ群:697631184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的目的、形式及内容。
此公众号为个人维护,内容均来自原创及互连网转载。最终目的为从事科学、科技教育以及科技爱好者们收集整理自己需要的科技相关课程、案例、素材等内容,不涉及商业用途。
2.有关原创文章的版权
本公众号上原创文章未经本人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及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3.有关本站侵权
本公众号所转载的内容,均是本人未发现有对文章版权声明的文章、已连续授权转载或没有来自传统媒体。如果本公众号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人,本人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文章!
抖音开通,一起与我互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