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难忘曾老师
◎王长远
我的小学一年级是1981年从乔端公社(83年才改为“乔端乡”)东桥村一队一个叫“东庙”的破庙里开始的(现在东河南路口大路北边那一带),二年级后半季迁移到“陕山庙”(也就是现在的“乔端完小”)路南边的院子里。后来路北的院子里是四五年级,路南的院子里是一二三年级。
在众多教过我的老师当中,教四年级语文的曾老师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曾老师是个黑黑瘦瘦的小老头,略微有点秃顶所以花白的头发一直都是偏向头发最少的那个地方。个子虽然不低但是走路一直喜欢佝偻着腰。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因为长期吸烟被熏得焦黄焦黄。脸上的皱纹有点深刻,好似饱经世事沧桑。除了热天穿灰色的短袖其他时间几乎都是一身深蓝色的呢子中山装。上衣外边有四个口袋,里边不知道装的啥总是鼓鼓囊囊。左上边的口袋里经常并排别着两根钢笔(那时候的知识分子都喜欢把衣服上边的口袋盖拉一个口子,钢笔别在口袋里,上边那一部分刚好可以从口子那露出来,否则笔太长了装不下,并且这样方便掏出来使用),当时我也很好奇为啥别人都是别一根钢笔他咋别两根呢?或许是肚子里的墨水比别人多呢也说不定?
那时候我记得他经常一个人住在山陕庙进去拱形门东边的那一间屋子里,早上去学校的早了需要喊醒他让他开门。后来他又住进了阅台上边那个大殿西边的那一间屋里。那个大殿是山陕庙遗留下来的,砖很大,瓦很旧,墙很黑,一切都充满了神秘感。并且大殿外边有几棵古柏树,柏树树根还放了好多个大石碑(石碑有青色的有白色的,上边有许多文字但是根本不认识。小时候以为石碑都是坟上才有的物件所以心生恐惧),大殿的东山墙外边与中学的院墙中间还有两棺坟更是平添几分阴森森的感觉,就这他竟然敢一个人睡在这里,他的胆子可真不是一般的大?曾老师的世界我真的不懂。
曾老师平时满脸的严肃,但是只要一张嘴便是扑面而来的幽默感和风趣感。在课堂上更是博古通今旁引博证,同学们听他的课就好像被打了鸡血一样个个激情澎湃,耳朵恨不得像兔子一样竖起来听,生怕漏掉宝贵的知识点。
比如说遇到下雪的天气他在讲完课本基础知识之后就会尽可能多的教我们一些课外知识。什么“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一个清朝皇帝做的“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那时间觉得皇帝做的诗也不过如此);张打油做的打油诗“江山一桶龙,井上黑窟窿。黄狗变白狗,白狗身上肿”;还有个张军阀写的“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同学们听了都是笑的肚子直疼。
到了年前快放寒假的时候他就给我们讲关于春联的趣事,其中解缙和曹尚书斗法的故事至今依然清晰。
解缙自幼聪明过人,出口成章。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在自家大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认为自家的竹园景色不应被解缙借用,于是命家人把园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后,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另外一个是卖豆芽的过年的时候门上贴了一副叠字对联。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仍然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他在黑板上写下来后让同学们踊跃发言,看看谁能正确的读出来,最后又告诉我们如何区分上下联(对子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声调如果是三声或者是四声就是上联;如果是一声二声就是下联)
到了春花烂漫的季节学校组织上山春游,爬到山顶休息的时候他又给我们讲了明朝四大才子唐伯虎做的那首“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目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几年前登华山我还引用过这首诗来显摆并且惹得掌声一片)。
有一次讲课的时候谈到圆周率π,他还教给我们一个快速谐音记忆法: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3.1415926535897932384626……)
那个时间已经开始流行英语了,谁要是平常说话嘴里能够蹦出来一半句英文那是非常傲娇的一件事儿,于是他还教我们当时在中学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来是卡姆去是狗,点头噎死摇头挠。豪肚油肚问你好,谢谢你是三克油…”这个段子后来曾经出现在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当中。实际上包括后来宋小宝段子当中“咖啡换牛奶”那一段谬论最早也是上四年级的时候听曾老师讲述过的,这说明曾老师教授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还有许多有趣并且通俗易懂的打油诗“远看泰山黑乎乎,上边细来下边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边细来上边粗”;郭沫若写的“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等等。搞得我后来编顺口溜也是随口拈来,可能都是受这个老头的影响太大。
转眼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曾老师教授的众多知识虽然许多已经还给了课本,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历经了岁月的磨砺之后仍然积淀了下来。他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为沉闷枯燥的学生生活平添许多活力增添不少色彩。回忆起往事这个幽默风趣的小老头还经常浮现在脑海。
作者简介:
王长远,南召县乔端镇东桥村人。开过书店,做过中药材购销,从事过保险代理。喜爱文学以及当地民间传统文化搜集与整理。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发稿时间:每周一、三、五、周末发稿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