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佛山到泰山一一“马良”献上年末“收官之作”(画千整理)

文摘   2024-12-24 16:27   河南  
点击上面“听全文”按钮,解放双眼,畅听文字!

从千佛山到泰山一一“马良”献上年末“收官之作”

◎画千整理


时间真快、一年又将过去了。天已大冷了,但七十“马良”脚步还没有停下来。2024年12月20日一一23日从千佛山到泰山一一“马良”献上年末“收官之作”。

一、理论会议


12月21日上午,洪画千应邀出席中国儿研会济南理论会议。

下午洪画千宣读论文、并致敬十位童话大师、怀念中国儿研会创办人。

2024年12月21日,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明天出版社承办的“多维视野下的新时代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山庄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学者、专家、创作者、阅读推广人、教育工作者等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会上,(右起)洪画千和著名作家曹文轩、薛涛合影。

和中国儿研会刘芳芳合影

和香港友人吴少芳见面,互致问候、交换礼品。

和中南大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蔡俊合影

和各地老师朋友一起合影

和参加小组讨论会老师合影。特别高兴认识获理论新人奖张明明博士(前排左三)。

洪画千应邀出席会议、宣读了论文(见附录)因那天是冬至日。画千还特别提到了:怀念1980年6月1日,中国儿研会创办人陈子君、陈模、洪汛涛、浦漫汀、张美妮等。致敬中国童话十家叶圣陶、叶君健、张天翼、严文井、金近、陈伯吹、贺宜、洪汛涛、包蕾、葛翠琳。虽然他们都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辉煌文教出版艺术成就和贡献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四十年前今天。中国安徒生、童话十家陈伯吹和洪汛涛先生(1984年8月)应邀在新疆讲课和采风的照片。(上图二左起:洪汛涛、陈伯吹)太经典了!也太珍贵了!逝去大师、永远童话!怀念、缅怀、追思、致敬!

二、阅读活动

洪画千在短短四天中,在百忙之中还举行了二场阅读活动。22日下午1:30-3:30在济南锦秀文书店。结束后、马上去泰安、参加23日下午2:00-3:00阅读活动(3:40赶到高铁站、抓紧上车、晚上8.30回沪)。


洪画千在锦秀文书店和孩子们讲故事。


童话,藏着童心,更藏着诗意,是孩子们打开心灵世界的一扇窗户。1954年,中国童话学奠基人洪汛涛创作了《神笔马良》、还出品了电影《神笔》。这些作品早已成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这则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童话,至今仍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启蒙一代代孩童成长。人们尊称洪汛涛为“神笔马良之父”。70年后,童话大师洪汛涛之子、著名阅读推广人洪画千,应邀来到济南和泰安开展了“神笔马良”山东首场阅读讲座。

“有一个画面我从没忘了,有一段旋律会无意哼着,是那些激动的时刻,让我成为了我。……看《神笔》马良的我们、如今描绘蓝图、创意无穷,看《大闹天宫》我仰望星空遨游天宫,看动画片的我们一代代长大了。”央视龙年春晚《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歌舞表演视频开启了这场童话之旅。

随后,洪画千先生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国童话十家”及其代表作,如洪汛涛先生的《神笔马良》、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等,让学生们沉浸在具有中国风韵的奇妙童话世界中,感受中国童话的独有魅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着孩子们思考勇敢、善良、友谊等主题,让他们明白这些品质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接着,洪画千先生还为学生们介绍了“神笔马良”之父洪汛涛的生平与创作经历,以象征着创造与想象智慧与梦想的“神笔”,启发孩子像“马良”一样,机智勇敢、勇于探索、扬帆起航,用知识的力量描绘出美好未来。现场全体师生和读者观看了由洪汛涛先生担任编剧的经典电影《神笔》片段。通过阅读分享和影视欣赏,学生们感知到童话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洪画千先生鼓励孩子们多阅读童话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色彩。

在讲座的互动提问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问题、分享自己阅读《神笔马良》的心得体会。洪画千先生耐心倾听,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故事中的道理和启示。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在交流中收获满满。

最后,洪画千先生为二年级学生在《神笔马良》书籍扉页上盖上珍贵的纪念章:有洪汛涛爷爷殷切寄语“读要博,写要勤”,更有参与了国旗设计的张光宇先生为《神笔马良》创作的插画纪念章。学生们捧着具有珍贵纪念意义的书籍和洪画千先生合影留念。


洪画千在泰安文化路小学和孩子们互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了成长与智慧,更激发了他们对童话故事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了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在童话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勇往直前。


三、从千佛山到泰山


12月20日中午到济南后、下午畅游五龙潭公园南门出→趵突泉北门进东门出→泉城广场→黑虎泉→解放阁→宽厚里。


22日中午还参观了我们开会的舜耕山庄、见到我最喜欢吃的山东把子肉。


23日上午我来到了美丽的、刚下过大雪的五岳独尊的泰山。


四、附录:论文

一、论坛主题:多维视野下的新时代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

二、研讨议题: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和文类研究

中国首部“童话学”理论的专著一一《童话学》探究

洪画千著


1986年洪汛涛著50多万字理论巨著《童话学》讲稿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


一、《童话学》作者

“本会秘书长洪汛涛先生50万字理论专著《童话学》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童话学理论专著。

1988年11月20日,洪汛涛秘书长的专著《童话学》和编著《童话十家》同获由本会举办的“全国首届儿童文学理论奖”专著奖。一一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

中国童话已从叶圣陶到洪汛涛走过了风风雨雨的百年,也走过了辉煌的百年。百年童话、波澜壮阔、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经典荟萃、群星闪耀、星光熠熠。承上启下涌现出了大批名家名作。其中,有一部甚是难得、极为厚重的作品;它史无前例、体大思精、网罗宏富;具有深远指导意义和重大史料价值。堪称童话理论的一大创举、一面旗帜、一座高峰、一个丰碑,那就是五十多万字的中国首部“童话学”理论专著一一《童话学》。

这是一部中国童话作家自己写的《童话学》。作者就是“神笔马良”之父一一洪涛先生(1928年4月9日一一2001年9月22日)浙江浦江人、后定居上海。他是中国著名并有世界影响的、深受一代代少年儿童热爱的文学大家;他是一位个性独特、才识卓越的童话作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感悟独特、论理卓越的理论家、教育家;他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和组织家,是中国儿童文学卓越的领军和核心人物。他是童话的巨人,为我国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一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文教艺术出版的杰出成就。

一部理论巨著《童话学》和一部经典童话《神笔马良》奠定了洪汛涛先生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重要地位,并以其包容性、创新能力、视角高度和视野宽度,一直保持着引领者的姿态。尤其是他在“童话学”上的成就与建树,至今仍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二、《童话学》由来

50多万字的理论巨著《童话学》的由来,我们先来看看作者自己的阐述:

我和《童话学》

我是一个童话作家,我的本分是写作童话。1982年始,文化部举办儿童文学讲习班,我任讲师,主讲童话理论。参加讲习班的大多是各地有一定文学写作经验的拔尖的青年作者。虽然我的创作时间比他们长,也许创作经验教训也多些,但是我的这些东西都在自己脑子里,缺乏系统性,也不曾提到理论高度深化认识。我非常希望有一本“童话学”。当时,我找来1929年世界书局出版的《童话学ABC》。但是读后,觉得只有它的书名叫“童话学”,而其内容全是讲民间风俗、习惯之类,是一本介绍民俗学的书;所举的例子,都是外国的。编者自己说明,这是据西人意尔斯莱的《童话与民俗》一书译编缩写而成。其一书中说的“童话”是西方早时的神话和传说,不是我们现在大家所说的童话;其二作者是西人,是翻译的,讲的是西方的传说和风俗习惯,不是我们中国的。我不知道这书为什么要叫《童话学ABC》,很可能是出版者世界书局为了凑那套“ABC丛书”之数,才用了这个名称的。

于是,我便多次在报端疾呼“希望有人来写一本《童话学》”,一本由中国人来写、属中国童话的中国童话学。等待多时,未见有人响应,只好将我所能找到的童话创作作品都找来,研究这些作品,从中摸出一些道道来,发现那些理论的东西,加上自己数十年来写作的心得,我写了一个又一个提纲,讲了一课又一课。每讲完一回,我都根据学员的笔记和录下的音带对照,整理出一份份讲稿,开始写立足于中国童话的《童话学》。历时五载,躲在上海吴淞口一个部队的招待所里,度过一个个酷暑寒冬。终于1986年,一部41万字的《童话学》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这部作品问世,许多报刊都作了介绍。很快被传到了台湾。据说台湾的有些学者,买不到这部书,是用复印机一张一张印出来的,一部556页的书,复印件该是多么厚的一大叠。不久,我们“开放”,台湾“解禁”,两岸儿童文学界同仁有了往来,台湾出版了我修订的《童话学》台湾版。这是台湾儿童文学界推出的第一本大陆童话理论著作。他们在封面上印上两行字:“全国第一部童话学专著”,“本书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工作者搭起一座合作的桥梁”。由是,《童话学》以祖国大陆、台湾两条途径,进入世界各使用华文的地区。目前,美国有人将此书译为英文。如果《童话学》英文本问世,则有更多人读到这本书了。

《童话学》的问世,我没有认为它是一本完美的定本。因为我认为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创业,光靠认真和执着,还是不行的。欣慰的是1986年《童话学》出世后,我看到有一系列的童话方面的理论著作接踵出版。1989年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童话辞典》,1990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外童话大观》。尔后,1992年又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童话史》。新近得知,一部《中国童话美学》即将面世。

我自己也不敢有辍,《童话学》面世后,又写了一本25章的《童话艺术思考》,1988年,由希望出版社出版。我在后记中写道:“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童话学》中所没有写进去的,有的是无法写进去的,有的是后来想到的,有的《童话学》中虽曾提及,但过于简略,这里再作一详细的阐述……可把它作为《童话学》的一种续本和释本。”这部书,很快在台湾也印出了台湾版。另外,我在各地各种报刊上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童话的理论,现在正在收集和整理。

……(洪汛涛)

1979年,党中央批准举办第二次评奖活动,这是我国少儿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文艺界的一件大事。洪汛涛先生代表上海赴北京参加了一年的评奖工作。任评委、评奖办公室副主任。为了评奖工作顺利展开、也为了对每一位作者和每一部作品负责,洪汛涛先生和康克清评委主任等一起认真研读了各地推荐上来的全部作品。在这个基础上洪汛涛先生写成了《童话学》,洪先生之后在《童话学.后记》中说:“我在这部书中所阐述的某些论点,也来源自这些作品。从他们的创作实践中,我受到启示,把它上升为理论。所以,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大家的集体著作。”

十年“文革”结束后,各行各业都抓紧在拨乱反正。文化部为了恢复被破坏的文学体系,抓紧培养更多年轻作者,1982年开始举办全国性的“儿童文学讲习班”,邀请国内有成就的十几位文学专家组成“讲师团”。但讲习班中必定要有人讲童话,文化部就专门邀请洪汛涛先生一人负责专讲童话,一共举办了十期全国各地讲学班,他期期都参加。他的讲课生动活泼、反应热烈、受到学员欢迎,这一切都是源于他认真准备,还潜心写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就这样,每讲一回,便作一些补充,课越讲到后来,内容越趋丰富。后来,不少省市的作家协会及一些大专院校和出版社,也纷纷来请他去讲童话,他基本上还是使用这份提纲。后来大家都想请他把口头讲话这份提纲写成书面文字不可。洪汛涛先生忽然想起,自己在《儿童.文学.作家》书上曾经写过这样二句话:

“童话,是一门科学。应该有人来写一本《童话学》。”

在不少会议上,先生也多次大声呼吁过,至今无人响应。他想,那么,何不把自已文学创作撂下一个时期,以提纲为基础,来写一部理论书呢?而那书名,就叫《童话学》讲稿,那又多好。1986年,洪汛涛经过“面壁三年”,苦读、苦写,三易其稿,以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独到见解,终于写成了《童话学》。由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就印了八千本,这是一个出版史上的奇迹。

201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新出版的《童话学》修订本,是洪汛涛先生在原著基础上,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有的章节做了进一步详细阐述和补充说明。修改幅度也是较大的,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增加内容的涉及面也很广,书的每一页、每一句、每个字他都经过了认真的修订。既有主旨立意上的提升,也有词句和文字上的改动。如关于台湾的童话,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岸接触、来往与了解尚不及今日,所以巜童话学》书中也没有详细介绍台湾作家和作品。洪汛涛多次讲:“在《童话学》能够再版的时候,我希望一定要增加上台湾童话这一章。这是颇为重要的一章。”如今,先生遗愿实现了,在修订本中印上了作者特意增写的这一章节(1500余文字),详细介绍了台湾童话,使《童话学》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加丰富。


三、《童话学》内容

《童话学》共分四大部分:

1、童话的基本论述。

论述了童话的概念、功用、对象与特征;

2、童话的发展历史。

阐述了童话的产生、起源、中国古代童话的概貌与外来童话的影响,现代童话的开发、进展与争论,当代童话的新兴、扼杀与恢复;

3、童话的作家作品。

对叶圣陶、张天翼、严文井、陈伯吹、贺宜、金近、包蕾和葛翠琳等作家,分别作了生平介绍和作品评析;

4、童话的继承更新。论述了童话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童话的近况和前景。

说《童话学》是巨著,不只是因为它有这么多字数和这么大篇幅,更在于这部书有着充实的内容和丰富的资料。例如:论、史、评这三个部分,占着全书六分之五的篇幅,而支撑着这三部分的,就是大量珍贵的史料,以及论述和介绍中外古今著名的作家和作品。而特别可贵的是,先生没有引用他人文章、全部是自已一个字一个字用笔写出来的。他还为写作《童话学》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书中条分缕析,解读精到,还有很多独家的真知灼见。

如第三章节《童话的作家作品》:

作者洪汛涛先生是中国卓越的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创办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任首任秘书长;曾多次参加主持全国和地方少儿文艺评奖工作(如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主编出版过多部童话集、和许多童话作家均有交往,掌握着详细的资料,对他们的文学生涯了如指掌;研读过他们的作品,评其作品更是如数家珍。

如书中对八位童话大师论述,每一位大师都分二个章节。先叙其生平、再评其主要作品。集中展示了大师的才华与个性、哲思与理念、激情与感悟、精神与人格。他的评论文字,通俗易懂,细细评述;而不象某些论者不看原作脱离原作,只凭自已所谓感性体悟,讲述一些空泛的大话……而且,作者洪汛涛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童话大家,用童话作家独特的眼光去评析童话,那就更有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深刻的认识。他在《童话学》书中完整周详的介绍童话作家的人品、文品、作品,更有助于读者提高对童话作家的作品的欣赏力、也为历史和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史料。

作者以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和独到的理论研究见解,全面系统地阐述“童话学”。这是一部由童话作家自己撰写的权威学术专著,思想活、观点新、论断大胆、针对实际、即评即论、夹叙夹议、深入浅出、生动好读,开一代理论研究明白、晓畅之风,是“论、史、评”合成一体的理论专著。


四、《童话学》特色

1、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有些理论书籍专用术语连篇,内容却显得空洞。洪汛涛先生得力于他丰富的创作实践和长期对童话的潜心研究,在这部著作里避免了这个通病,做到内容实而不空,论述有理有据。比如,在谈到童话的概念应该如何表达才比较科学的时候,作者拟了这么一个定义:“童话——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这句话不是轻易写出来的。为了下这个定义,作者做过深入的研究,他从古代史料中去考证,从国外书报上找论据,还查阅各类辞书的有关条目,相互比较,采众说之长,补各家之不足,并且从不同历史时期童话内涵的细微变化中去体察意会,最后才得这么一个结论。这个定义本身是否已经尽善尽美,固然还可以讨论、补充甚至修正,但他把得出这个定义的种种依据一一列出,使得读者得以全面了解它的形成过程,对定义的认知自然也就深刻得多了。其他章节也广征博引,依靠大量珍贵史料,论述得头头是道,在告诉读者明确结论同时,又提供了丰富知识,使这本书既有吸引力又有说服力。

2、立论大胆,观点新颖。

说到我国童话的初创阶段,洪汛涛先生充分肯定了孙毓修所做的巨大贡献。这个名字在近年有关童话的文论中,偶尔也有提及,但如此重视他的作用,明确将他置于这么显要历史地位的,还很少有过。其他方面,关于童话的特征、起源、继承和创新等方面,他也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谈到有关问题时,他总是先客观地介绍别人的各种论点,然后又从容不迫地谈出自己的看法,供读者鉴别和比较。他鲜明的观点和坦诚的态度,对推动我国童话学的研究、发展,已经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

3、联系实际,有论有争。

来自实践而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论。洪汛涛先生具有写作这类理论文章的优越条件,他几十年来写出了《神笔马良》等许多优秀儿童文学(500多万字)名作,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后来又主编过多种文学选本,阅读、赏析和研究了大量新作,并多次主持过全国性和地方性评奖活动,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整个童话的历史与现状。因此,他写《童话学》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做到了脚踏实地,有的放矢,紧密联系实际。如关于借替和拟人,他谈到了童话物性,便明确指出当时那种认为拟人化已经过时、把物性视为框框意见的意见是错误的。涉及某些错误观点时,他不留情面,直截了当明确地指出。洪汛涛在书中直言不讳,据理力争,这种理论研究的科学精神,很宝贵。

4、语言生动、优美而富有感情。

一般来说,理论文章既无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难出现可歌可泣的人物、场景,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童话学》却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作者不摆“理论大师”的架子,他仍以童话作家饱蘸感情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继承?他这样写道:“不做败家子,把过去的好东西一股脑儿丢掉;也不当守财奴,死死守住祖传的家产。”他如此形象地叙述,避免了用抽象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复古主义等名词术语,把文章写得生动有味。写童话作家那一章,开头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类似的文字,还能举出不少。《童话学》是本理论书,但作者在字里行间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介绍前辈作家披荆斩棘的劳绩,他从容陈述,流露出自己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批评有害的观点时,他又大声疾呼,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懑;展望童话前景,洪汛涛先生又不失童话大家的本色,乐观,向上,充满了美好憧憬。这些,都为这本理论专著增添了难能可贵的风采。

洪汛涛先生一生为人低调、非常谦逊。他在《童话学》书名后特意加了:讲稿(二字)。讲稿就是指可供大家讨论和参考的底稿、草稿。还有作者汛涛先生在《童话学》书中论及了许多作者、许多作品,却只字不提自已。安徽少儿社在出版《童话学》时就特别提出:“这显然是一个欠缺,是一个遗憾。”

为了文学事业,洪汛涛先生殚精竭虑辛劳一生,长时间超负荷编书写作,终于积劳成疾,过早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使我们想起他就感到无比伤心。今年他离开我们已整整23年了。让人欣慰的是,书比人长寿,捧读他的劳动成果,使人觉得他依然和我们在一起。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童话学》,聆听他对童话的种种评论和叙述,就是对他的最好缅怀和最好纪念。

什么是文化自信?什么是童话传统?我们从《童话学》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五、童话的定义

试想,世界上,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大宗儿童文学财宝中,数量最多的,该是童话吧!

那些光耀夺目的、灿若明星的珍品,该是童话吧!(洪汛涛)

在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学的百花园里,童话以自已特有的风采,展示着她引人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青睐。

在我国,童话这一名称更有着她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她与国外有些标有童话记号的儿童文学有本质上的区别。洪汛涛先生的童话定义,这就是:“童话一一一种以幻想、夸张、拟人为表现特征的儿童文学样式。”只要看一看百年来,我国许多素有定评的童话作家和他们的优秀的童话作品,我们不难得出统一的结论:洪先生这个童话定义完全符合中国童话发展的规律、对今后童话的创研、教学、阅读都有深远指导意义。


六、童话发展史

“童话创作,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也是日益发展的。

到了解放前夕,童话已经有了一支创作队伍,许多作家,写出了优秀的作品。童话,可以说已进入成年阶段了。

中国的现代童话,发起于二十世纪的初期,至此已经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新中国成立,正好是二十世纪的中叶。后半个世纪的童话,在前半个世纪的基础上,将有更新更大的发展。”(洪汛涛)

我国的现代的童话,已走过了波澜壮阔的百年、也是不平凡的百年。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怀着无比敬仰和崇敬的心情,回哞百年童话,看到了一代代童话作家所走过的曲曲折折的世纪之路、在漫漫长路上,留下了众多拓荒者的艰辛、歌苦、梦想和收获……

到了清朝末年,国人看到外国列强的兴起,而中国日益孱弱,那种变革维新的思想亦更加抬头,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教育得道”是一条强国的道路。1902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开办了,开始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新知识教育,以编辑发行中小学堂的教科书为主,先后还创办了《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妇女杂志》、《少年杂志》、《儿童教育画》等许多刊物。其中,有一个叫《童话》。这《童话》不定期出版,象刊物,又象是丛书。《童话》的创办,时间是1909年,即宣统元年的三月。根据现有资料,这是我们中国第一次出现“童话”这个词。《童话》的创办者,也就是编撰者,叫孙毓修。

《童话》的第一篇作品,是《无猫国》。这篇作品,应该说是我国第一篇叫“童话”的作品。这篇作品有五千多字。孙毓修撰写的这篇《无猫国》,采自《泰西五十轶事》。这篇作品,如若以今天的童话概念来说,是不成其为童话的。但是,这篇作品开创了“童话”的先例。自此,中国有了“童话”这个名称了。

至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早起用“童话”此词的,即为《童话》此一刊物,《无猫国》此一作品。

自孙毓修开始,中国向来就有,但没有名字的这一大宗少年儿童的文学作品,有了名字:“童话”。童话,以新的名字,向广大读者群,向全国文学界,向数万万少年儿童,宣布它的存在,它被命名了。

孙毓修是一位童话的辟径者,可惜他还不能算是一位童话作家,因为他撰写的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改写的,或译述的,他没有留下创作的童话作品。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对童话所作出的巨大的贡献。孙毓修是中国现代童话当之无愧的祖师。

鲁迅、茅盾、郭沫若、老舍、叶圣陶、巴金、冰心、冯雪峰等我国著名文学大家,都曾以自已的创作、翻译和理论,对我国的童话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百年沧桑的现代童话,我们看见一代代关心儿童的作家,承上启下、前赴后继;在童话广阔的天地间,执笔为耕、辛勤耕耘,走过了曲曲折折的世纪之路,留下了众多拓荒者的艰辛、歌苦、梦想和收获……孕育有年,终于成就了今日童话的好天好地。

“一代代创新,

一代代积累,

一代比一代进步,

一代比一代繁荣。

……

这就是我们的‘童话发展史’。”(洪汛涛)


七、童话的名词

洪汛涛先生在第二部分《童话的发展历史》引言首先阐明:童话的发展史,乃是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有人主张“童话外来”说,把中国童话说成是“五四”前后从国外传过来的,是舶来品。他禁不住有些愤懑、在书中大胆提出:

“我们要谈中国的童话的历史,我们决不可把它说成是有了“童话”这个名称以后,中国才开始有童话。……世界上的万物,总是先有物,才有名的,决没有一件东西,先有了名,然后有物的……正如“空气”这个名词,说不定也是近代才有的,说不定也是外国传过来的;但是,总不能说,我们中国古代没有空气,是从外国传过来这个名词以后,中国才有空气的。这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这是一个有文化自信的中国童话作家,为了维护祖国尊严、尊重文化遗产而克制不住的激愤。

对于这段论述先生还作了如下的概述:

1986年,我的《童话学》一书,在安徽出版后,很快传到了海峡的对岸,所说先前在台湾的流传本是根据安徽的本子复印的。后来台湾的富春文化专业公司正式印出了《童话学》的台湾版。这台湾版的封面上印上一行字:“本书为海峡两岸儿童文学工作者搭起一座合作的桥梁”。

确实如此,台湾儿童文学界对此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当然,我没有看到全部。台湾不少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在他们的讲演中,在他们的论文中,在他们的专著中,每有提及《童话学》中的一些观念和论点,有的表示赞同,有的提出异议,有的加以引申,有的作了评析。这些学者都十分认真,所作议论也非常中肯,这些意见,我很受启发,对我很有教益,我衷心感谢。

当然,任何一场讨论中,也不可避免有一些意见,当事人不是都能完全同意的。

譬如,有几位学者,他们的论文和专著中,认为我“否定”了过去“大多数人”的说法:“童话”这一名称是从日本传过来的。认为我“考证”出中国出现“童话”两字较日本为早。云云。

“童话”一词由日本传入说,大多根据周作人在《童话评论》(1934年新文化书社)一文中的论述:“童话这个名称,据我知道,是从日本来的。中国唐朝的《诺皋记》里虽然记录着很好的童话,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名称。十八世纪中,日本小说家山东京传在《骨董集》里才用童话这两个字,曲亭马琴在《燕石杂志》及《玄同放言》中又发表许多童话的考证,于是这名称可说已完全确定了。”

不同意上说的,主要根据日本上笙一郎著的《儿童文学引论》(1983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此书上说:“所谓童话,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在日本,从大正时代到近年来,一直都把这种文学样式叫‘童话’。”因为大正元年才是1912年,比周作人所说的时间——《骨董集》写于1814至1815年,要晚得多。

我认为两说持有者,都是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我在《童话学》中是这样写的:“肯定和否定的意见都有,但都没有充分、有力的证据。”(安徽版12页,台湾版25页)我还说:“光有这些材料,也不能断定说‘童话’这个名称是由中国传到日本去的。”“‘童话’这个名称,传过来,传过去,都有可能性。”(安徽版16页,台湾版29页)我说:“这还是一个悬案。”(安徽版14页,台湾版29页)我在1989年12月31日台湾《国语日报》“儿童文学版”发表《〈童话学〉台湾版出版以后》一文中说:“关于‘童话’这个词的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有的说,日本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但都没有足够的论据。我写《童话学》的时候,也由于缺乏资料,持两可态度。”

我很赞成有的台湾学者们的意见,在还没阅读更多日本文学资料之前,这不能成为定论。这些说法,都还没有找到充分的证据。

在治学上,我一向认为论说一定要有根据,有第一手的材料,写《童话学》,为时五载,许多有关书刊文章,我都尽一切可能找来,披阅一过,方始落笔。关于“童话”这一名词的来历,我知道,首先必须找到周作人所说的那本《骨董集》。我曾为此花去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找这本日本江户时代、距今将近两百年的山东京传的《骨董集》,国内的大图书馆,几乎我都寻觅过,无一得抉。后来,我托去日本的朋友,去过几个图书馆,没有找着。我也托过多位日本作家,他们大都不知道山东京传其人,更没人知道《骨董集》这书。我在写作《童话学》最后一稿时,只得写上:“我们至今未能找到那本《骨董集》。”(安徽版13页,台湾版26页。)

1987年夏天,我去长沙参加一个笔会。回上海的火车上,湖南省作家协会的几个作家,送一位女士上火车,正好安排和我同在一间包房。车开了,我们寒暄起来,始知她是一位日本文学评论家,在东京一个大学教书,她和同事们主办了一份研究中国文学的刊物。我们是同行,她中文非常好,因此,我们一直谈文学,谈到了上海才分手。

此后,我们成为好朋友,常有书信往返。我就在信上托她,请她代为找一找山东京传的这本《骨董集》。她就帮我去找,她问了许多专家学者,也跑了许多图书馆,来信说,仍无着落。从此我不抱任何希望。又经过很长日子,在1988年9月5日,她突然给我寄来了山东京传的《骨董集》的目录和“童话”两字出处的一篇《打出小槌·猿蟹合战》的复印件(附后)。

她的信上说:“这本古藉是日本××图书馆的藏书,线装本,经过各种各样的麻烦手续才能看到。文章当然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古文,字体又是很漂亮的平假名草书体。像我这样的人连看都看不懂。恐怕是上帝保佑吧!我看来看去忽然发现‘童话’两个字了。希望这一资料对您有用。但是,如果您要在刊物上发表这一份资料的相片的话,请千万不要提到我的名字和图书馆的名字,因为这××图书馆规定是禁止别人复印和发表资料的。”

很感谢这位日本作家××××女士,但是遵她所嘱,我只能将她的姓名隐去了。而且永远隐去了,她为中国童话研究,作出了贡献。那个图书馆自然是不公开不对外的国家图书馆。我们只得也隐其名称,如果他们读到此文,也请他们看在孩子们的份上,不要追究了吧!

为了可供有志者作深入的研究,这里我将这份得来不易的珍贵资料,随此文字公诸于众了。

恐怕,这是中国(可能包括日本)第一次发表日本江户时代作家山东京传的《骨董集》的有关影印片。

这影印片上的文字,除汉字外的日本江户时代的古文,平假名的草书体,据那位日本作家说,现在他们一代人都不认识了,我找过好几位精谙日文的翻译家,也不识得,故无法翻译出来(如果读者中哪位能译出,请寄我们,非常感激)。

我也只能看出其中有“童话”两字。我想,这可以说明:日本最早出现“童话”两字,是江户时代。大约是1814至1815年。

我们中国,以目前资料来看,最早是1909年孙毓修编撰的《童话》出版。

这份山东京传《骨董集》资料的发现,使得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是大有学术价值的。

我想,如果有人将这一印片上的文字翻译出来,也许会有一些更新的发现。

我希望能再找到日本曲亭马琴的《燕石杂志》和《玄同放言》,据说作者在这两部书中发表了许多童话的考证。未知日本何处能觅见此两书。在此呼请日本朋友们,给予帮助。

因为,我们还不明白,山东京传的“童话”两字,是他创造的呢?还是由何而来?

因为,我们还不明白,山东京传的“童话”两字的发现,是不是由此就可以得出定论,中国的“童话”两字,是由日本传过来。照我的想法,也还不足以说明中国的“童话”两字就是从日本传过来的。中国段成式的《叶限》故事,比贝洛的《灰姑娘》早八百多年,不能就此说,外国的《灰姑娘》是由中国传过去。我在《童话学》中说过:“过去和现在,有一些文章都把何者文字记载出现最早,作为根据,断言别处都由此传播过去。那是一种简单化的推理法。”(安徽版224—225,台湾版251。)

关于“童话”名词的来历,作为一个童话研究学者,是应该去探索,去考证,以求出“定论”来的。但有的童话史论工作者,绕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名词”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有我们古老的悠久的童话传统,没有人说过,中国古无童话,是从外国传过来的,这是我们海峡两岸绝大部分童话工作者的共识吧!我想这是主要的。不知是不是这样?(洪汛涛)


八、童话的作家

洪汛涛先生在《童话学》第三部分就专门用七个章节介绍七位前辈作家(他们都是中国童话十家)。先生和许多童话大师均有交往,掌握着详细的资料,对他们的文学生涯了如指掌;读过他们的作品,评其作品更是如数家珍。他先叙其生平事迹,再评其作品,集中展示大师才华与个性、哲思与理念、激情与感悟、精神与人格。他的评论,采用紧扣文章的方法,细细评述,恰当引述原文,而不像某些论者脱离原作,只凭读后的所谓感性体悟,讲述一些广泛的空话和大话,以自已联想和自由发挥取优评析。而且,洪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大家,用童话作家独特的眼光去评析童话作品,那就更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艺术上的指导,完整周详介绍童话大师的人品、文品、作品,更有助于读者对原作欣赏力的提高。

他称:“叶圣陶虽然写的童话篇数不多,但他以他这些作品,开创了童话的一代之风。”

他认为张天翼的文字语言:“在童话作家中是独异的一家。”

他说:“严文井虽然是位老作家,但他的童话作品是年轻的。因为他的童话中,总是充满着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他赞佩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是一篇地地道道民族气派的中国童话。”

对于贺宜,他用诗的语言赞美道:“他的童话作品,是一个童话作家的童话作品。”

他推崇金近的作品风格:“是朴实的,文如其人。”

他正确剖析了包蕾作品的特色,是源于他:“曾经在影剧创作上作出就。”

1980年,洪汛涛先生在北京主持“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还提议为这些前辈作家授予终身荣誉奖,以表达对他们文学成就的崇高敬意。

1980年5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万人授奖大会召开前二天,洪汛涛先生还特意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永远感谢他们》的短文,深切缅怀和追思那些去世的作家,他在文中不禁动情地写道:“我们将不会忘记那些为少年儿童们留下了好作品而己经去世了的作家们的。他们将永远激励我们这些生者,更好地、更多地为亿万少年儿童创作精神食量。


九、童话的倾向

洪汛涛先生在《童活学》书中指出:“这些年,童话创作数量,要超过“文革”前。从题材来说,比以前广阔了。从手法来说,比以前多样了。从幻想来说,比以前大胆了。从内容来说,比以前深刻了。”他还指出了二种倾向性的问题。

一种倾向是洋化。先生在《童话学》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当然,在童话界也还有一些人,一开口“言必丹麦”,一提童话只有一个安徒生。一篇理论里尽是安徒生一人如何如何说。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介绍安徒生,而不提其他童话作家和作品。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不少作品是世界人民所公认的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这些作品,对中国童话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作用。我们今天还是应该向他很好学习,我们学习他不是太多,还是很不够的。我们决不可轻视和否定安徒生的作品。但是安徒生的作品与中国的传统童话,并不等同,不可照搬。用安徒生作品作标准,或者以其他外国作家作品作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童话,是不一定都恰当的。”洪汛涛先生当年指出的现像,至今还存在。特别是童书绘本市场,洋童话太多太多,本土童话、特别是经典老童话太少太少了、原创童话更少,有许多优秀老作家和优秀作品一起都被彻底湮没了。洪汛涛先生在书中进一步指出:“我们中国应有中国的童话传统,我们中国是按中国童话的路子在前进着的”这二句活,值得大家去举一反三的认真深思、认真做好绘本创作。

一种倾向是老化。先生他举例说:“我们今天有的童话,是很陈旧的,思想陈旧,表现手法陈旧。有的作者还在写飞天遁地绿林英雄好汉的“法术童活。”有家刊物,甚至于把《济公传》也抬出来,作为童话作品。济公的“法力无边”,这种“法术”,和童话的“幻想”,应该是两码事。”等等。虽然《童话学》已出版三十多年了,但这些倾向还存在、没有彻底改正。这正如作者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当然,这种倾向纠正了,可能会有另一种新的倾向产生,这也并不奇怪。童话和绘本创作,总是在一条曲曲折折的道路上前进着”。


十、童话的展望

我们应该从百年中国童话的成展历史中,看到我们的前人(包括童话十家)怎样开始了童话的创作,怎样把童话一步步推向世界的、推向今天的繁荣。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反思、探究、挖掘和总结……

回顾百年辉煌的童话史、总结“童话十家”成功好的经验,是为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出发、再出发,为现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也衷心希望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将出现更多的童话圣手、更多的童话巨匠、更多的童话大师,不断为孩子们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新童话作品,不断为少年儿童提供新鲜的精神食量,不断去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因为童话对于他们来说,的确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学样式。

我们应该从童话的发展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和“童话十家”,一起坚持走我们中国特色的童话创作的道路,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有民族风格、民族气魄的新作品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国童话如何发展、如何走向繁荣,这两个问题洪汛涛先生在《童话学》书中最后一节《童话的道路和展望》讲得很明确,摘录如下,也作为本文结语:

“第一,儿童的。童话的对象就是儿童,我们写童话,就是为了儿童。

第二,文学的。童话是一种文学作品。

第三,幻想的。幻想是童话的特征。

第四,向上的。童话必须有益于儿童。

第五,中国的。我们中国的童话,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产生于中国,是写给中国的儿童读,因而必须是中国式的。

第六,当代的。童话要面向当代,要出新意。

第七,趣味的。童话应该是有趣味的。

第八,优美的。童话作家是儿童美学的启蒙教师。

第九,多样的。童话作家,应该去写出各种各样的童话来。

第十,发展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童话日趋繁荣的过程。

以上种种要求,就是我们童话所要向前延展的通向明天的道路。童话正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走向世界、走向繁荣。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进入一个新时代,我们童话也要进入一个新时代。

一个童话普及、童话振兴、童话起飞的新时代,一个繁花似锦、灿烂缤纷的童话新时代,就在我们的面前!”(洪汛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信:中国童话一定会沿着洪汛涛先生生前在《童话学》书中规划好的道路坚定的走下去,走向繁荣、走向明天、末来可期。

明年将迎来《童话学》创作四十周年。衷心祝愿汛涛先生毕生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中国童话,一定能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一定能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取得更加璀璨辉煌的发展成就!

(洪画千写于4.9日洪汛涛先生96诞辰。改于6.25日孙子洪博勤3周岁生日。定稿于9.22日洪汛涛先生逝世23周年)

网络文刊▪百姓文化视点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视频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发稿时间:每周一、三、五、周末发稿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

百姓文化视点
《百姓文化视点》立足南阳,辐射全国,刊发散文、随笔、游记、诗词、小说、民间故事、摄影等作品。服务文友,打造百姓文学艺术的温馨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