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二字有什么含义?

文摘   2025-01-01 21:30   四川  

当时间的齿轮轻轻转动,

当历史悄然翻开新篇,

当新年的列车准时出发,

当元旦的钟声准时响彻天涯,

新的一年,如约而至。


“元旦”二字有什么含义?


在中国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而“春节”、“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演变过程。

元旦,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可以理解为“首日”。

洛带古镇——五凤楼

“元旦”的“元”有开始、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是一个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象征地平线,结合起来象征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所以,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据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一元初始,万象更新。古代的元旦十分受重视,晋代有个名叫辛兰的诗人,写过一首《元正》:“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的便是当时元旦的热闹情景。


古代“元旦”起源于何时?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虽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从未改变,但由于历法原因,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西汉武帝之前并不十分统一,历代的元旦月、日也不一致。

举个例子,古时候的夏朝使用夏历,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但到了商朝,商朝使用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洛带古镇——甑子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决定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元旦”变成了“十月初一”。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基本结束之前“变来变去”的状态:汉武帝太初元年,邓平等人创立“太初历”,重定夏历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古代“元旦”吃什么?


“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元旦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古代元旦宫廷有隆重的贺岁之礼。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有一种说法认为,历朝历代类似的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源于上古社会的“蜡祭”,主要祭祀庄稼和收获神,如农神等。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在新的一年开始之日,要感谢“神灵”、祖先的庇护,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洛带古镇——天鹅蛋

此时的饮食也是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中便有明确记述。比如,元旦到了,南朝时荆楚地区拜贺完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还要各吃一个鸡蛋……

仔细数数,其中有饮料、食品、药物,各有寓意。古代“元旦”,人们按部就班的执行者一整套习俗,忙的不亦乐乎。

明代诗人陈献章在《元旦试笔》中则提到:“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好似一幅“乐岁图”,描摹的正是人们欢度传统新年的景象。



烟火起,照人间,

喜悦无边,举杯敬此年。

你的元旦是怎么过的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洛带古镇
洛带古镇是成都市近郊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古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洛带古镇景区游客空间瞬时最大承载量136120人,瞬时最佳承载量108896人,日最大承载量181493人,日最佳承载量145194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