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书画院简介
安徽省书画院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的专业机构。自1979年成立以来,安徽省书画院“以整体的艺术特色和美学趋向取得了当代中国画坛令人瞩目的实绩,使传统笔墨在新的形势下获得现代意义的与时代共振的新图式。”作为专业创作与研究学术机构,书画院立足安徽本土文化,放眼全国书画创作的学术前沿,从九十年代在全国刮起的“黄山风”到新世纪的“重走新安路”,安徽省书画院正逐步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45个春秋,45年的风雨历程。安徽省书画院不断挖掘安徽地域文化遗存,坚持走民族绘画之路,推动当代美术创作,努力使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与新时代、新生活接轨。在新征程上,安徽省书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笔墨绘就时代画卷,将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开创安徽美术事业新局面。
画家简介
何南燕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长年行走于中原西北中华黄土文化的发源地域,追寻其中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渊源,感悟在汉唐的大气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下所形成的特有品质,探寻着文化的灵魂。
艺术家评论
试读南燕
韩 瀚
对何南燕来说,绘画好像是一种宗教。她的全部身心都皈依了这宗教。在她心里,除了艺术,世界或不复存在。或许她早已了然于心,她追求的天国永远是神秘而遥远的。她无休无止,心无旁骛,艰难而又自信地、痛苦而又快意地寻找着,忽而以为找到,忽而又觉不然,抬头望去,前面便是海市蜃楼般的佳境……她所有的作品都是在寻找艺术天国之路上留下的足印。天国之路的终点在哪里?她或许永远走不到,也或许从来就没有终点。她常常独身一人走进高原,走进雪山,走进大漠,走进密林荒村,走进边陲野寨……苦行僧似的一个人走在那些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从那里的父老姐妹身上,她似乎要解读什么,感悟什么:大千世界?万般人生?人文大化?或是众说纷纭的艺术依归?她住的那间房子,似卧室、画室,亦似禅室。那些文字的、色彩的、线条的、声响的……一切能融动她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存在,随时随地拥到她身边。一杯浓得发紫的苦茶,浇灌着禅机的萌动……苦行者的笔下没有急就章。从她的每一幅画里,都能看到她憔悴的笑容。因此,作为一位女画家,她的画里找不到娟丽和轻柔。她已经造就了自己的画风,那便是冷峻和沉郁,意境上的启人冥思,手法上的壁画格调。
印象南燕
杨重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秋后的下午,第一场秋雨刚过。梧桐树叶飘落在我居住的芜湖一中教师宿舍的校园内,呈现出一片伤感的美。秋天又来了……
我突然决定去合肥会我的好友宇飞。宇飞晚上安排我去见一位非常规的女画家。她就是本文中要说的人—何南燕。晚上在省教院后面的出版局宿舍内,我见到了她。第一眼印象和我想象中的南燕相去甚远。她根本不像一个生活在合肥城市中的人,却更像一个生活在高原藏区的女同胞。脸上黑里透红,太阳把她的皮肤都烧焦了。也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的电力不足,灯光昏暗,这一切也让我充满了疑问。环视满屋内她淘来的那些民间的、原始的(西藏的、陕北的、陕南的、中原的)艺术品,充满了神秘和特有的情趣。这些物件和她当时用现代水墨结合民族形式创作的作品,相映成趣……
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大白茶缸,像塞尚的静物般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它泛着黝黑、神秘的光亮,里面盛满了泡了整天的、黄里发黑的茶叶水,茶缸爬满茶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嗜茶如命的老茶鬼的作为。使我联想到六七十年代,那些开长途汽车的老司机,也有这种用大茶缸泡浓茶的粗放豪迈的习惯。
那个晚上在南燕那儿待的时间不长。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几乎老了。除了她的那些用生命涂抹的凝重的画作之外,在我记忆中,依然无法抹去那个“为人民服务”布满茶锈的大茶缸。我和南燕近来也聊到在中国,年龄大一点,好画家不多。有许多画画的,画了一辈子画,也不知道何为艺术。艺术最多变成了沽名钓誉的敲门砖,或是钱的代名词而已。其实,艺术是必须为它付出生命的代价,要用生命打造它。它也是唯一能陪伴你到生命尽头的朋友。昨晚,忽闻,我们在合肥的共同好友,女画家徐蓟(已逝画家徐欣民的女儿)在德国病逝。我的心彻夜在流泪。我想真心地去赞美那些活着的、还在用生命去创作的画家。南燕几十年来,在中国传统民间和原始艺术中徜徉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她对纸材料独到的领悟和运用,找到了一个属于她自己艺术创作的形式。她用现代艺术创造的观念,把原始的、传统的、民间的、现代的、东方和西方的、抽象和具象的、纸上和布上的,全部拿来用洗衣机和揉面团的方式,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新的中国水墨绘画的创作方式。南燕的作品重浊有力,抽象而大气。就像她早年所喝的那些黄的发黑的茶水般,内里浸透着她对民间、原始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今天她在后现代艺术的创造观念的基础上,加之她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谙熟,对宇宙和外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她把敦煌中的飞天、酒歌、佛的造像、陕南情歌夹着远去的风和用抽象书写般的墨迹的舞动,都幻化在浩瀚苍茫的宇宙大气中。这成为它的一个新的艺术创造的开始和童话。她将带领我们共同穿越一个古代、现代和进入未来的新时空……
南燕,一只歌唱的玄鸟
王 祥
南燕有方常用章“鳦子”,是韩瀚先生刻的,鳦子就是燕子。朋友、延安画家宋如新写了本《陕北民间剪纸释要》,选了一张井三多大娘的玄鸟送子,老宋说:《诗经》上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就是鳦子。东汉就这么传说:“天使鳦下而生商者”,燕子产卵,五帝喾的女人吞了燕子卵生了契,契是商朝的建立者。大娘的剪纸,有故事。学过古文字的人知道,“南”是乐器,南燕,一只歌唱的玄鸟,飘泊在迁徙的路上。我费劲写了上面的文字,不是为了抒情,这是南燕的语境。南燕就是一个有点玄乎的近乎原始巫的女人,巫者舞也,巫者灵也。看她的画悲天悯人,看她的人执着任性。
我和南燕1980年前后都在北京,两个学校,不认识,唯一可能的交集点就是中国美术馆。那几年,石鲁画展、德国表现主义画展、波士顿博物馆藏画、韩默藏画等展览,使学画的人开了眼界,东西方文化在现代主义的平台上对话。南燕后来告诉我,汉唐艺术,陕北老大娘到中央美院剪纸,所引起的视觉冲击,触发她重新思考。本科毕业,她放弃了读研,落实了工作单位以后,就常年去黄土高原,跑西藏。为什么?说南燕有宗教情怀,比较概念。我觉得她就是对天、地、人、神同生共舞的境域的向往。有人看不见,有人看得见。
黄土高原上住着人,也住着神神。陕北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与神神关联。诚心求神神,神神就来了。陕北歌唱里有请神的段落,悲天悯人的神神,唱着歌由远而近地来了:你看我们来了来了才来了呀,我的仙根。//你看我们对正坡坡下来了呀哎嘿哎。//你看我们来了来了才来了呀,我的仙根。//你看我们对正沟沟跳过来了来了来了哎嘿哎。//你看我们来了来了才来了呀,我的仙根。//你看我们南坦坡坡上来了呀哎嘿哎。//你看我们来了来了才来了呀,我的仙根。//你看我们大门口口进来了呀哎嘿哎……
还有那些地老天荒如泣如诉的道情,掏心掏肺的酸曲,感天动地的腰鼓,一贴一窗户、一摆一炕头的剪纸,那是黄土高原女人的天书……当南燕置身其中30多年,她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采风者,高原是她的精神归宿。
我一直在想,在世界美术范围内,现代艺术之父是“后期印象派”的三个人,精神气质很有代表性。塞尚在苹果上就能实现他的形式构成,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度过,他的画里不需要文学。梵高却是一个情感炽热,抒情诗一般的人,他需要阿尔的太阳、颤动的空气,他用神经末梢画画。高更趋向于神秘主义,哲学玄想,他去了塔希提岛,融入了原始部落。南燕的性格气质像高更,她自己也说性格使然,喜欢神秘。她像一个朝圣者一样,满怀虔诚,跋涉前行。那些德厚无名却具备文化母本特质的艺术样式,梦幻般地包裹着她。她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神圣哺育。南燕的创作就此确立了追忆者的身份,她迷恋材料,尝试方法,为了使那些古老的灵魂唤起的意象,能够转换成型,以自己的叙述方式呈现在当代的时空里。
西藏是南燕朝圣追忆旅程中更深刻的经历,给她的精神甚至肉体都留下了印记。十年前,我去了阿里,去了古格王朝,一路上有人问我从哪儿来,我说安徽,就有人告诉我,安徽来过一个女画家何南燕,不止一处,不止一个人有记忆。当我身处幻境,也许是缺氧所致,泪流满面,昏昏沉沉在扎达邮局给南燕寄了一张明信片,我真的不敢相信,看起来身形瘦弱的她,当年后藏更闭塞,条件更艰苦,怎么可能考察、画画、呆得住?这人发了大愿。
以我的有限的理解能力,谈南燕的画还需等待,等待时光清晰地呈现出她自己,就像精神灼伤平复以后的疤痕。
作品欣赏
《水墨高原》之一 200cmx80cm
《水墨高原》之二 200cmx80cm
《水墨高原》之三 200cmx80cm
《水墨高原》之四 200cmx80cm
《老腔》之一 138cmx70cm
《老腔》之二 138cmx70cm
《戏画》之一 70cmx45cm
《戏画》之二 70cmx45cm
《一方之风》之一 155cmx70cm
《一方之风》之二 155cmx70cm
《鼓舞》240x90cm
《老腔-化妆》70cmx70cm
《高原舞》之一 240cmx70cm
《高原舞》之二 240cmx70cm
欢迎关注安徽省书画院新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