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东北姥姥火了!爆笑金句治愈1200万网友,一顿饭让网友隔着屏幕“认亲”

文化   2024-11-12 20:48   湖南  
真实的东北农村是什么样?


有蒸出大枣馒头,玉米面饼的灶头,

一年四季,炊火不断。



有姥姥牌的“小猪盖被”,


芸豆炖上大排骨,老香了!



有不断耕的农田,


一茬接一茬地收获茄子、辣椒、土豆、玉米......


不用上菜场,姥姥就能变出8个菜,挤满一桌。



还有过年全家人凑一块的热闹,


做炸货,炖大肉,可劲吃吧!



互联网最火姥姥——


@八零徐姥姥

,坐拥千万粉丝,集可爱与智慧于一身,


在她的视频里,生动诠释了东北老太太的豪爽与能干,


令人隔着屏幕,都想一块上炕唠唠!





01

  姥姥带你吃遍东北  

  她还把城市穿上身  


想必有不少人,是从1.2亿播放量的“黄桃罐头”开始认识徐姥姥的吧?


甜滋滋的来一口,北方人感冒时的“必备良药”。


黄桃不用挑太好的,反正要去皮。



勺子顺着桃核绕一圈,果肉轻松分离。



装瓶,撒上冰糖,倒上水,甜度按个人喜好把控。



盖子别拧紧,上锅蒸个50分钟。



出锅后趁热,拧紧盖头,倒放让热气储存,放上一礼拜就能吃。


每一个制作步骤,都透着姥姥接地气的智慧。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想做吃的,菜谱在网上都能找到。


但在姥姥那一代,烹饪美食靠的是过日子攒下的经验。


东北的大饭包,用白菜叶子裹上烂糊糊的茄子、土豆泥、鸡蛋酱、肉末,


连着菜叶子一口咬下去,“嘎嘎香”!



饭包的灵魂在于鸡蛋酱,

铁锅倒油,下入自家的土鸡蛋,再倒上酿了三个月的东北大酱,

这一看,就有食欲。


夏天最得劲的卷凉皮,简直可以卷下“万物”。


洗出面筋的面水倒在铁盘里,往烧开的水里一转,就是张吹弹可破的面皮。

姥姥的手艺,绝对有点东西。


往面皮上抹红彤彤的辣油,再包上满满的馅,

吃完一个,还想再来一个。



要不说东北姥姥一出手,馋得人口水直流。


酸菜炖大骨头
,一口肉,一口酸菜,


抱着啃的快乐,谁懂?



这味道外面可不常有,

农村大铁锅炖得奶白的骨汤,加入酸菜,一吃一个不吱声。


小鸡蘑菇焖面

鸡是自家养的鸡,面是姥姥手工擀的面。


炖得满足子飘香的鸡肉,渗透着蘑菇的鲜味,

面条吸饱了肉汤,你说说,这谁能拒绝?



别看姥姥八十有余,腰板儿弯曲,


但做起吃的来,她可精神头十足。


拄着拐,带着娃,上山打板栗,一会儿做板栗酥饼吃。



新鲜现做的板栗馅儿,用面皮一包,

放大锅里煎至两面金黄,


一口下去,满嘴留香。



姥姥早年和满族人学的沙琪玛,外面可吃不着。


擀成条的面段,放入油锅里炸得金黄才好。



裹上糖浆,趁热压实,切成块。


软软甜甜,还能砸吧出自家土鸡蛋的香味。



东北大集里的人气王——蜂蜜大麻花


姥姥也手拿把掐。



发好的面,揪一揪,搓一搓,绕一绕,


下油锅,炸得金黄酥脆,


“哎呀第一了,你就吃吧!”。



节俭了一辈子的姥姥,只要大外孙张嘴,那就没有敷衍的,


外面10块钱一个肉夹馍,姥姥给改良改良,肉管够!



秘制的五花肉,拌上青椒剁碎,


往东北发面饼里一夹,一个下去就饱了。



5块钱一小碗的土豆泥,吃不过瘾,


姥姥上来就是一汤碗的量。



地里新鲜的土豆蒸熟,碾成泥,


淋上肉酱,撒上肉末,再热乎乎的来上一口,还有啥过不去的坎?



姥姥这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


养活了祖孙三代人,也藏着东北人满满的生活回忆。




02

  相爱相杀的东北祖孙cp  


但姥姥的人格魅力,可不只是会做饭这一点。


姥姥一张口,那就是金句制造机。


吐槽大外孙脑瓜不好使:


“他一弯腰脑瓜里的水能洒出来。”


吐槽大外孙干活不利索:

“狗长犄角,净弄羊事。”


就连夸人,也是欲扬先抑,


“你除了念书考试不行,其余烤什么都行。”



当辛苦做饭的姥姥,遇上二百斤的大外孙,


那一顿输出,气氛拿捏到位。


“咱家的肉还有放到凉的时候吗?你面带猪像,皮毛锃亮,你还吃肉,你再吃一会儿,好猪带人像了。”;


“像你这么个吃法,乐山大佛过两天挪地方,你先坐。”


就这样,姥姥和大外孙相爱相杀的日常,几乎成了每个视频的高光时刻。


大外孙吃东西烫着嘴了,姥姥也能在一旁精准点评:


“不熟啊?你搁嘴里再炒一遍。”



都说00后有仇当场就报了,八零的徐姥姥才是不内耗的王者,


别人若有五分恶意,她必回击十二分的“客气”。


被大外孙质疑今日下厨翻车,姥姥目光犀利:


“你纯粹是个社会边角料,你自己还挺骄傲。”



姥爷干活有脾气,姥姥不惯着,空气中飘来一句“阴阳怪气”:


“人穷衣服破,说什么都是错。”


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嘴皮子功夫,那可不是吹的。


平时怼天怼地,方圆百里无对手,


说起干活的经验,也头头是道。

说起擀面,


“没有点阵势能行吗,你得有点雄赳赳气昂昂的阵势,那才能打胜仗。”


说起种地瓜苗:


“底下弄泥踩实惠,扬些沙子,地瓜苗它往地下扎也好扎,往上出苗也快。”


说起玉米皮做的鸡窝:


“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鸡在里蹲着特别舒服 。”


网友一边沉沦于徐姥姥的人格魅力,一边被老一辈的智慧折服。


也因此,徐姥姥才能收获如此多的粉丝。


但姥姥从来不拿这些当回事,心里跟明镜似的:


“虽然姥年轻时候榜上无名,但是我老了脚下有路。”


她就愿意做吃的给大家看,也愿意自家孩子吃得乐呵呵,


“在老人这个脑海中啊,不奢求你们大富大贵,就是你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姥就高兴,你想吃什么,你来姥家,姥给你们做。”

姥姥的话实在,句句能说到心坎里。




03

  姥姥的治愈系力量  


说起姥姥的手艺,打哪来?

姥姥年轻时带孩子,偶尔上街赶集,看到好吃的没钱买,孩子眼巴巴瞅着,她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于是向人打听做法,回家琢磨,渐渐地什么都能会些。


“过日子过的啥?不就过个快乐,过个热闹吗?


一年二十四节气,到什么节气,该做点儿啥就做点啥儿,样样数数,大人有兴致,孩子也能提起个精气神儿。


孩子一看,今天这个日子换这个饭了,心里也欢气,给孩子搞个快乐。”


姥姥心里头敞亮,说话一套套,年轻的时候就不是个一般人。

姥姥本名叫徐淑兰,念过书,还曾以双百的成绩被本地初中录取。

但学校离家远,穿过树栏子走小猫道,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晚上回家脚底板生疼。



况且家里困难,八个兄弟姐妹要养活,实在供不起她读书。


最终,徐淑兰放弃念书,和爸妈一起承担养家的责任。



24岁那年,她嫁到瓦房店农村,

小院一待,就是60个年头。


年轻时,丈夫在大连钢厂上班,徐淑兰就在家里拉扯三个孩子长大。


说起那段过去,她并不后悔,却对自己的孩子心存亏欠:


“过去那个年代,爸妈思想封建,可我后来也像俺爹妈了。


姥三个孩子,两个闺女一个儿子,两个闺女念完初中就回家干活了,没把孩子供到底,姥心里一直不好受。


所以,姥现在力所能及,能为儿女多做一点儿是一点儿,尽最大努力把身体养好,不给他们添负担。”



如今83岁高龄的她,在日子的重担下,弯了腰,白了头,却始终不肯放下地里的活,


每年都要种点土豆、茄子、苞米、大豆......


收成后,卖一点,留一点,三个孩子每家都分上些,她心里头欢喜。



去年苞米收了两大仓,可给她高兴坏了。


打出200多斤高粱,蒸成糕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预定。


“不管小钱大钱,咱都得挣。姥这么大年纪,还能给孩子点儿东西,就觉得有用、满足。”



去年5月,姥姥的膝盖出了问题,频繁地住院。


这也让外孙成成决定,辞去年薪20万的工作,回乡做短视频,一边陪伴姥姥。


刚开始,姥姥气得跳脚,每天就催着他出去找正经工作。



成成腻腻歪歪了好一阵,两人才达成协议,

姥姥干活,他拍视频,互不干涉,


那会儿谁也想不到,@八零徐姥姥能拥有千万粉丝。



走红后,姥姥去了北京,上了央视,这辈子头一次出远门。


颤颤巍巍地走着,眼里满是光彩。


“到底是首都,那么多高楼大厦,感觉都钻云彩里了,晚上住宾馆,姥翻来覆去睡不着,闺女问我怎么了,我说,可能是激动的,高兴的吧。”


姥姥这一生,在小院里养鸡养鸭,在灶台前忙忙碌碌,


虽有遗憾,却从不抱怨命运,把日子过得红火有滋味。


谁说,这不是一种成就呢?


图源@八零徐姥姥


聆听匠人分享更多手艺知识,人生故事

扫码get社群分享通道

提前占座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一键快转 「了不起的商城」

查看更多匠心好物



运营 | 匠匠

编辑 | 匠匠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点击查看往期匠心好物-



☟点这里,清空你的购物车



了不起的匠人
感受手艺之美,讲述手艺人的动人故事,让传统滋养当下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