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岩骨花香”,饮之爽口,醇厚而不滞涩,相信你尝了第一口就会爱上。
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境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
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岩茶形成了类似矿物质口感的特点,俗称“岩韵花香”。
被茶客们评价为“喝茶的终点站”的岩茶,属于半发酵茶,拥有着最复杂而独特的焙火工艺,其他茶类远而不及,
而在众多山场中,出自武夷山核心风景区的正岩区(三坑两涧一窠)茶树原料,堪称一绝。
茶人阿泽,武夷山最年轻的制茶师之一,出生于制茶世家,
他拥有着1000余亩武夷山国家公园茶山基地,100余亩正岩核心产区茶山。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外不愧于人,内不愧于己”是他善待天下品茶人的准则。
尽管有无数名誉加持,他却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他认为茶如人,有着肉体、性格和灵魂,而滋味不同是茶的个性化特征,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古人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正岩茶的核心产区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
这里属丹霞地貌,砂砾质土壤,通气通水性好,酸度适中,为三坑两涧的岩茶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
已故茶界泰斗陈椽先生曾评价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全世界最先进的制作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
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制作周期,是锻造武夷岩茶风味的秘诀所在。
武夷岩茶一年一采,且必须要在太阳日进行采摘,雨天湿气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采摘回来后的青叶,需要静置15-20分钟进行萎凋,静待时光一分一秒地慢慢晒出青叶中的水分,来不得半点焦躁。
做青是武夷岩茶的关键工艺,制茶师根据“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晚上七八点开始做青,长达10几个小时的过程,经过6-7轮,摇完停,停完又摇,
每轮的时间、间隔都会不一样,过程中需要注意茶叶的状态,制茶师整晚都睡不了一个好觉。
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恢复到采摘时的一根根,产生“绿叶红镶边”,会闻到非常明显的清新果香。
而如果发酵不到位会很难喝,发过又变成了红茶,半发酵茶摇青的水平是最难拿捏的。
做青结束后,立马280度高温杀青,翻炒过后的茶叶不会进行氧化,此时茶叶的品质特征被稳定住。
被炒制热软的青叶,需迅速转移到揉捻筛中,趁温度没降低,揉捻至茶汁部分外溢黏手,
叶基本卷成条索如蜻蜓头、秤钩耳、龙圈状,破坏了青叶的细胞组织,浓香扑鼻,可提高茶汤浓度。
武夷山茶人间流传一句口头禅:“好茶都在一把火”,初焙是岩茶的第一道火,也称为“走水焙”。
可最大程度减少茶叶中芬芳油等物质的损失,又可使酵素失去活力,固定品质,让茶汤更加浓厚,滋味更为鲜爽。
之后在数月间进行多次烘焙,每一道焙火后还要经历“退火”。
火味退尽,方能品尝到武夷岩茶“活、甘、清、香”的独特岩韵。
在这期间,茶叶中的内质不断转化,让茶性由寒转温,对身体的刺激性变弱。
所以武夷岩茶不伤胃反而养胃,这也大概是它受人追捧的原因之一。
每一年的做茶季都是手艺人最辛苦的过程,但他们也享受着这个过程。
退去了火气的岩茶,茶气充沛,“花香”自然,茶汤似有柔韧细丝、绵绵不绝之感,鲜滑回甘,喉韵明显,品完杯底留香。
极丛80系列,以树龄80年以上的老丛水仙为原料制成,阿泽耗时8年的代表作,也是岩茶界的明星作品。
相比普通的老丛水仙,丛味更显成熟,从一而终,滋味清幽干爽,就像嗅闻老木料的感觉,泛着淡淡的自然山林气息,夹带被尘封一段岁月的味道。
丛韵馥郁,融合兰花香、粽叶香、木质香等多重香气。冲泡15道,还能再煮2壶!
武夷岩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泡上一杯武夷岩茶,让那醇厚的茶香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茶人智慧的结晶。
聆听匠人分享更多手艺知识,人生故事
扫码get社群分享通道
提前占座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一键快转 「了不起的商城」
查看更多匠心好物
运营 | 匠匠
编辑 | 匠匠
如需转载请联系匠匠并注明媒体来源
-点击查看往期匠心好物-
☟点这里,清空你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