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洛支教故事——评价激励篇
一、日常评价激励——班级评价制度
来这里之前,我以为的支教可能是面对较为简陋的教学环境和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等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的硬件已经提升了很多,但对于大多数偏远乡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精神追求是比较空虚的。许多家庭中的年轻父母为了生计不得已到外面打工,留下祖辈和孩子们相依为命。当我看到朋友圈这里的一些家长只能依靠监控了解孩子的情况时,不由得心里一阵酸楚。反观我们的许多孩子,不能都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至少从小到大精心呵护“众星捧月”,多少有些娇惯和柔弱。可是对于甘洛的一些孩子来说,年少的孩子们,玩伴是很多的,父母的陪伴却是非常奢侈的。他们小小的心儿里,期待的东西其实不多,眼里却也经常生出一些黯淡和迷茫。
这让我反思支教的意义:除了教育资源、理念和知识文化的互通交流之外(这些方面真的只能尽点绵薄之力,归根到底还要靠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我还可以做点什么?所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对学习、对未来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这也是支教的应有之义。因此,我便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带着孩子游中国》,看视频、图片,分享旅行中的见闻。一听到、见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孩子们的眼里总是闪闪发光。
作为班主任,当然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制定班级评价激励制度,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或批评,引导建立良好的班风班貌。所以,那一套集赞兑换奖品的制度又开始发挥了作用。奖品的形式可以丰富一些,不仅是物质性奖励,比如学习用品、游戏运动器材、饰品食品等,还可以是一些精神奖励,比如表扬信、换同桌、免作业和参加某种活动等,需要贴合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并不断更新。
除了成绩以外,也要综合考虑那些对自己来说进步较大,或者勤奋努力、积极劳动、遵纪尚礼的孩子,创新学生评价路径。
二、周末特殊活动——和老师一起DIY
然而这些日常评价激励手段还不够,我时常在想,我走了以后会给孩子们留下一些什么?在原来的班级,我经常会提醒低段孩子的家长抽空陪伴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促进家庭亲子关系和谐发展和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在这里,每到周末节假日,我问起孩子们有什么安排,他们基本都是异口同声地摇头。于是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定期安排一部分综合表现优秀的孩子来我的住处参加活动。
在精神文化发展需求上,我也相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和我们教育界常说的“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是一样的吗?何况对于一个正处于“浓情蜜意”的亲子陪伴期的年轻的妈妈来说,这是多么自然的一件事啊!我的孩子不在身边,他们就是我的孩子。而且,我也是幸运地被童年治愈的孩子。也许这些事情过不了几年孩子们就会忘记,但是至少,我们曾经彼此真切地一起度过一段静谧美好的周末时光。
第一次“周末约会”
初次到我的宿舍,孩子们很是兴奋。楼下便是甘洛初中,望着偌大的操场,孩子们心生羡慕,“快来看,那个三角形的是什么?”“那是跳远用的沙坑啊,初中还有好多专业的运动器材和其他功能教室哦……”
“Y老师的扫地机器人出来营业啦,看看它是不是很智能呢?”我趁机介绍起了现代新科技,“悄悄看一眼Y老师的寝室投屏吧,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大屏幕氛围烘托中,和家人一起看电影是不是特别爽?学习就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出路,如果你们继续努力,相信未来也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回到客厅,我们一起做了DIY水果拼盘,观看了动画电影《夏日友晴天》。
还玩了益智卡片游戏……第一次“周末约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第二次“周末约会”
有了第一次的铺垫,第二次“周末约会”时孩子们更加熟门熟路了,有的按耐不住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这次活动正好是母亲节,那就带孩子一起DIY母亲节的手工贺卡吧!其实我早就发现有很多孩子喜欢做手工,只是条件所限,他们的兴趣爱好没地方施展。
恰逢母亲节,如果能和孩子们一起做个手工贺卡表达一下对妈妈或其他女性长辈的祝福和感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选好喜欢的贺卡图案,材料铺开,说干就干。孩子们沉浸在粘土软软糯糯的世界里,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看,孩子们的作品是不是可爱又温馨?山区的孩子,一样能做出精美的手工,一样有可可爱爱的男孩女孩梦。
第三次“周末约会”
这次周末活动恰逢“六一儿童节”之际,我试探性地问了孩子们的周末打算,家长是否有空带孩子们做点有仪式感的节日庆祝活动,果不其然又是不约而同的否定。其实来参加活动的孩子里还有一大半都是家长在身边的,对于班里的绝大部分同学来说,他们无疑是幸运的。但是跟城区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相比,又是遗憾的。如果我的孩子在身边,过节有时间肯定得找个孩子喜欢的地方游玩一番,或者安安静静地陪他做个节日的手工,又或者买个小蛋糕和喜欢的零食庆祝一番。总之,节日的“仪式感”是不能少的。虽然学校和班级已经庆祝过,但是周末又遇到了这么特殊的日子,怎么能错过呢?反正我的孩子不在身边,说是“双向奔赴”也好,安慰“老母亲”的寂寞之心也罢,就让我们在一起互相陪伴吧!毕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次的活动是DIY一个手工冰淇凌。我带孩子们一起了解了各种线型和简单的构图搭配,变废为宝用旧纸箱做了“筒身”,在小红书的助攻下顺利完成了不能吃的花色甜筒冰激凌。能吃的主打我为数不多会做的纯手工甜品——水果冰粉。纯净的配料和清甜的味道,这可能也是一个“老母亲”给孩子做东西吃的执念吧,哈哈!
惊喜环节要算在倒数声中悄然出现的儿童节小蛋糕,仪式感小完美!临走前,我让孩子们挑选了喜欢的大学书签,虽然以后不一定能考上,但是相信有梦就能飞翔。想到孩子们总是在造句中提到“只要我们努力读书,就能走出大山”以及“我决定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之类的语句,作为老师的我一方面觉得很欣慰;另一方面其实我也想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和使命,这片日新月异的家乡故土,也需要你们年轻一代回来建设,这样也许就没有留守儿童了,教育的步子也会更加坚实有力。
这三个半天既是漫长的,又是短暂的。因为每次准备活动要提前开始,正式活动孩子们都是“早出晚归”。而当活动结束,我们又有些依依不舍地期待“下一次”。遗憾的是不能将所有进步或者相对努力的孩子都请过来,毕竟这里的交通条件有限。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家长们一声声由衷的感谢,又觉得何其有幸、多么值得!感谢家长的信任和孩子们的喜爱,愿大家都能共同成长、双向奔赴。无论何时何地,老师们也会一直守望……
END
图文: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 陈瑜
编辑:唐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