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11于金声】辅万物之自然

文化   2024-09-17 23:55   辽宁  

写在前面



嗯……这篇文章,我只能以粉丝的身份推介。除了“哇塞,写得太好了”,我实在觉得,这也只有仰慕的份儿。第一遍,欣赏;第二遍,理清思路。好吧,可以下课了。


辅万物之自然


《庄子·山木》向我们展示了身处世界之中个体生命的孤弱。

枝繁叶茂的木材被砍伐,而"无所可用"的树木却得以长久。单单看到这里,似乎成为一介庸才便能自保,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然而,能鸣叫的鹅却被保留,不能鸣的鹅被杀死成为桌上佳肴,"无用"也会引来杀身之祸。

"先生将何处?"看似两难的困境,仍为变通的人留下了一线生机。顺应自然,优游其间,不偏不倚,适时而动,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这便是庄子的智慧。

思考到这里,有的人便开始断章取义,将摆烂躺平利用庄子的言论合理化,从此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然而庄子的回答并未终止,而是指向了更加渺远的"无我"。庄子认为人的“神”和“形”是可以分割的,只要我们坚持以自我的“形”为中心,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始终是孤独的个体,世界以其不可理喻之状运行,人与世界的联系是不稳定的。而当人的“神”即心灵回归到"自然"这一朴素普遍的联系中,将社会性的世界与生命的世界分开,灵魂便可“寓诸无境“达到“无我“,此时世间万物都无法成为心和生命的负担,这便与所谓"道”暗合。譬如庖丁所解,早已超过了“牛”的范畴,而是在一个社会性职业的常规操作中“依乎天理”,遂得“养生之道”。将主观化、狭隘化、静止化的视角扩大,便常能用更高层次的思考给眼前的困境一个降维打击。

因此当我们错过,我们会相信"更好的遇见”,见证巴黎奥运中国网球的一次危机与涅槃重生;当我们选择,我们会坚定地"微笑着告别",期盼逆行英雄凯旋时最灿烂的笑脸。正是如此造就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对生命自由的坦然释怀;生发了“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对生命回归的由衷欣慰。混乱的、离散的世界既然客观存在,与其抱怨秩序的失衡,不如去创造"我"之外的稳定联系,将个体生命的飘摇小舟系上杨柳,纵有风浪,也随之荡漾起伏而已,"其唯道德之乡乎?"

顺应自然不是主观能动性的缺位,而恰恰是一种能动的契合。是"有教无类""因才施教"的师者之风;是"山川异域"因地制宜"的治世之道;是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的逍遥之境……人与天地相合,于是人成为了天地本身,"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正是人舍弃“我”向自然求索回归的结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庄子一生致力于消解人与世界的矛盾,反对“虽万人吾往矣”的“螳臂当车”之举,以温柔宽厚的胸怀容纳万物,却忽视了矛盾之于发展的动力作用。无论社会发展到何阶段,矛盾都是永恒存在的,一味地回避会陷入自我设置的“和谐”的囚笼,从而丧失了挣扎苦闷过后迈向更好的机会。因此,庄子的学说可以为我们的世界观添枝加叶,而不能成为方法论持续发展。

庄子以他的心灵为大炉,熔铸着人生,历史和整个世界。于是在这样生于自然,处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命的渺渺野火之中,“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生生不息。

一个高中语文老师的日常
一个大学生的妈妈,一个一线高中语文老师。只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一个普通的老师,并没有点石成金的手段,只是日常生活的发现和记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