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损伤修复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其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危害基因组完整性,并增加癌症发生的风险。顺铂(Cisplatin)和电离辐射(IR)等DNA损伤药物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但临床治疗中不断发现病人对这些治疗产生耐药性突变。
2024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魏文胜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apping functional elements of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through base editor screens”的研究论文。基于实验室此前开发的赖氨酸功能位点筛选策略和基因敲除策略1–3,研究团队分别利用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和胞嘧啶碱基编辑器,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赖氨酸位点或基因进行靶向编辑,实现赖氨酸位点突变或敲除基因。随后在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RPE1)中进行筛选,并结合两种DNA损伤药物处理,最终筛选出多个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氨基酸位点及基因(图1)。
图1 筛选流程和结果
图2 总结图
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PI
邮箱:
wswei@pku.edu.cn
实验室主页:
http://weilab.pku.edu.cn/
研究领域:
1.基因编辑技术
2.新型基因治疗及疫苗技术
3.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及疾病机制研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