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育叙事
增加教育温度
庆化学校与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初中英语联动教研侧记
丹枫满园,秋意正浓。10月17日,庆化学校初中英语组与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教师团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叙事分享。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两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教育新途径,续写英语教育新故事。
初中英语教育的温度与力度
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才次克以《初中英语教育的温度与力度》为题,聚焦“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理解世界”这个话题,侃侃而谈。她观察到班上性格内向而又乐于表达观点的孩子,往往能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她讲述了教育中温度和力度的辩证关系,强调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教学方案,让孩子们能触摸到英语教育的温度。
聚,做点灯人 散,做满天星
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张宁浩老师,首先通过小Z同学的案例展示,剖析学困孩子的问题根源,并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指导孩子学习策略。她认为教师应当成为点灯人,为黑暗中的莘莘学子照亮前行的路。她指出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给时间时间,让开始开始”,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不断鼓励孩子们向光而生,向善而行。
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正视学生的“不完美”
庆化学校八年级英语教师户苗苗,谈到教育中要正视学生的不完美这个话题,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学生的不完美是成长的“胎记”。只有当我们正视学生的不完美时,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合理调控情绪,建立规则,设定目标,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蔓蔓花儿开
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李娜,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蔓蔓”与她一起成长的故事。她反复强调信任的重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尊重学生。同时,她时刻准备为学生提供时间、机会去表达与宣泄。相信种子的力量,倾听花开的声音,用关爱架起心灵之桥,让阳光照进心灵之窗,扑面而来的“蔓蔓”,岁月见证着她的成长,师生一起传递着逆袭成长的力量。
用爱温暖孤独的心灵
面对学习上力不从心的孩子,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刘续颖,她没有批评和指责,而是用心去抚慰。当她得知孩子缺乏学习动力的根源是:“无论我多么努力,都不能达到父母的期待值时才决定自暴自弃”。刘老师便多方与家长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帮助,找到了孩子成长的平衡点。教育的旅程就是让我们怀揣大爱,去温暖那些孤寂而受伤的心灵。
让每个孩子都散发自己的光
当孩子陷入叛逆的漩涡时,简单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老师的一个痛点,但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惠玲却有治愈这一痛点的良药。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与耐心,引导孩子走出情绪低谷。她以理解为帆,以引导为舵,陪伴孩子们在这场风暴中勇敢前行,驶向成熟与美好的未来。因为叛逆并非是与世界为敌,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敬畏教育 触摸灵魂
教育不仅仅是唤醒和激励 ,更是震撼和触动,庆化学校八年级英语备课组长马玲玲说。她现身说法,讲到了她对学生无私关爱的案例,引导孩子走出阴霾,重拾自信,与会的同仁深有同感,更让我们坚定了“以教育为舟,渡人以彼岸”的自信。这些平凡而非凡的教育故事,犹如一串串洁白无暇的珍珠,作为时代的教育符号必将变得价值连城,晶莹剔透,闪闪发光!
一次春风化雨般的尝试
用爱与责任守护特殊的花朵,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刘韵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细心建立特殊体质学生信息手册,时刻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动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刘老师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教育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传递温暖和希望。当我们用爱去铺平那条布满荆棘的道路时,我们也在诠释着教育者的真正价值。
“邋遢大王”变形记
谈起班上的“邋遢大王”,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英语老师巨萱雅声情并茂。巨老师采取迂回的策略与“邋遢大王”多次较量,逐渐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无数次用放大镜将其放大,终因教育的力量感化了他,他摇身一变,与邋遢的习惯绝缘,与往日的陋习告别。从巨老师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反思教育 重塑自我
庆化学校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凌建利,她认为每一个教育故事背后都蕴含着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期待。老师用耐心和爱心去理解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孩子的心灵,呵护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反观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今天的叙事分享,着实为我们解决教育中的疑难杂症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有理由期待庆阳教育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记录教育 见证奇迹
教育故事是教师个人成长的见证,能及时记录老师与学生互动或在学科教学中的触动,反思其中的得与失。北师大实验学校八年级年级主任、英语老师刘阳作了总结发言。她认为分享叙事不仅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具体的情境和案例,而且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科素养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和需求,从教育叙事中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END
审核:拓剑华
总编:王 丽
供稿:教研室
排版:电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