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面试了一个非常感兴趣的职位,但是觉得自己没有表现好,有两个问题回答的不是很流畅,我观察到整体下来面试官并没有满意的表情/反馈。我的直觉和观察力告诉我他们不会邀请我进第二轮面试,结束后我崩溃大哭,觉得在现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我浪费了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同时我甚至在脑子里回放自己哪句话说的不好,哪个问题我回答的很愚蠢,就是完全掉进了一个黑洞无法放过自己,对自己非常失望和懊悔。
在经历了一天的崩溃后,第二天冷静下来发现,这不就是跟以前上学时期考试没发挥好的心态一样吗,原来东亚的考试思维伴随了我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消失。其实就算面试不成功又能怎么样,我现在又不是没有工作,但我脑子里隐隐地又把面试当成以前考试时候,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心态。我发现就是这种考试心态,很容易让我们过度责备自己、过度焦虑甚至丧失信心。
1️⃣一件事情成功与否取决的因素太多了,不需要完全苛责自己。
第二天我想到当时面试官说的话,他们寻找新同事的时候同时也要看团队现有人的技能,不需要两个同等类型拥有同等技能的人,其实看的也是适配度。所以就算我没成功,可能只是因为需求不匹配而已,而不代表我这个人的技能水平不行。长大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需要取决的因素太多了,自己尽力就好,剩下的就不要去担心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其实就算小时候考试,是否发挥好也取决于很多客观因素比如身体状况甚至运气,真的没必要把自己看作唯一变量,这样真的会导致无尽的自责,反而会影响接下来的心态。
2️⃣最坏的结果也没有多坏,我们缺乏的是失败教育。
小时候太多一次考试定成败的情况,反而让我们无法去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失败。我们脑子里惯性的会有“成王败寇”的心理,这次没考好/这件事情没做成我就完了,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世上没有哪次考试/哪件事情失败你的人生就被毁的,就算是高考也不决定你的人生。这种考试思维在长大后还是会影响着我,比如一次面试、一次会议发言没发好,我都还是会有懊悔难过心理,其实这些能决定的了什么呢,大多人其实都不会记得你的行为,而且你的大多在你看来的“失败”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不良后果。大多数时候你是会有second chance(第二次机会)去证明你自己的。
3️⃣东亚考试思维总是让我们把自己放在被审视的一方。
小时候养成的考试思维总是把自己放在被审视、被考验的一方,从而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压力。比如面试这种东西其实本质上更应该是双方进行交谈从而发现对方适不适合自己,但我大多时候对于面试官的问题回答的都比较紧绷,就是真的当作考试问题去回答,所以一丁点不完美我就会后悔懊恼。正是这种总是把自己放在被考验位置的心理造成了过度完美主义,因为总是想交满分的答卷。现在回想这次面试我确实是尽全力回答那些问题了,就算有的没那么流畅我现在觉得也很正常,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完美。
真的是猛然发现这种考试思维无端增加了很多内耗和不开心,朋友们还是不要把人生每件事情去当作考卷,不要苛求极度完美,打碎你脑子里原有的标准。成长就是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接受自己的不足,就算有不足也要自信地走下去~
(接下来要去度假,会停更一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