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上午,环资学院暑期实习实践团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NUS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进行学习交流。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Hu Jiangyong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CEE的发展历史、世界排名以及培养方向,并且重点讲述了CEE的研究方向,包括气候变化、水循环利用、空气质量检测、资源循环经济等具体领域,使我们对NUS的环境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Hu Jiangyong教授介绍了CEE 的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学培养方案即课程比重和分配。然后详细展示了CEE的一些优秀项目,包括海外课题交流、交换生项目、海外培训项目、创新项目等,生动诠释了环境工程在生活中的实践。在了解这些项目之后,我们对研究生的科研生活与发展道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学术报告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五位博士生进行学术报告,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NUS的博士生Zahra Beiram Zadeh介绍了增强型可见光驱动光电催化(PEC)系统用于抗生素降解的一种途径。博士生Thitiwut Maliwan阐述了针对同时受到微塑料和有机物污染的超滤膜的有效且低影响的反冲洗策略。博士生Li Mingcan讲解了基于多组学方法对微塑料、抗生素及其共存对斑马鱼的生态毒理评估。来自ZJU的博士生徐昕昕介绍了在人工智能分析的新视角下厌氧氨氧化(Anammox)对不利因素的响应,博士生董炽斐则介绍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基因从制药厂通过污水处理厂到沿海潮滩沉积物的动态迁移与风险。5位博士生的论题涵盖了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方向,帮助大一大二的同学们认识到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交叉融合,增强了跨学科理解和思维能力。通过他们的科研过程和研究成果,同学们也被环境工程课题的魅力和挑战所吸引,激发了对环境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交流讨论
提问环节中,杨筠怡同学向博士生Thitiwut Maliwan询问了关于超滤膜反洗的具体基础原理,朱小萤老师也与博士生们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通过交流,实践团同学们对NUS的学术氛围以及CEE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五场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学习到了科学研究的要素与步骤,以及当下处于时代前沿的环境治理问题,并且对我们环境专业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有了直观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
感 想
我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深入了解到了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和科研经历。Hu Jiangyong教授对CEE的优秀项目的介绍让我认识到究竟什么才是科研项目、怎么才能做好一个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比如有一个项目是在贫困地区设置一个简易的废水回用装置,成本低但是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这个项目让我认识到了科研项目可以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这也是一个有价值的项目。而在五位博士生的学术报告中,我感受到了科研的严谨性与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一次科研所包含的步骤,这让我对科研项目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我体会到了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这两门学科的联系,也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总的来说,NUS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独特的感受。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生和教授汇集于此,在为同样的学术目标而钻研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进行着不同文化的碰撞。我们了解到NUS会组织一些计划,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去帮助周边国家的一些落后地区,给他们带来更清洁的水,改善他们的环境等等。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研究意味着为他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为世界做出贡献。几位博士生的报告也让我们感受到前沿研究与我们并不遥远,而为了取得理想的成果,必须经历多个阶段的研究,考虑多方因素,涉及各个领域。此次NUS之行对于我们环资学院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启发意义和长远的精神影响。
来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责任编辑|朱林
历史文章推荐阅读
2.重要进展!浙大胡宝兰教授团队在Nat.Commu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厌氧氨氧化对不同价态铁离子的响应及机制:基于预测和分类机器学习的新认知
4.研究成果|基于外源铁载体的anammox群落定向调控以实现高效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