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藏双团合璧 共奏友谊乐章

学术   2024-11-21 19:00   北京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11月13日,“西藏交响音乐作品展演”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西藏指挥家边巴携手中国交响乐团常任指挥景焕接力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和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联袂演出,为观众呈现了多位杰出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展现西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本场音乐会聚焦西藏现当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作曲家与作品,既有作曲家罗念一的《西藏组曲——献给我的第二故乡》、周明德的《丰收之夜》,也有格桑达杰、白玛旺堆、扎西罗布等藏族作曲家谱写的《西藏风情》《故乡情》《珞巴随想曲》。上半场由边巴执棒演绎5首作品,其中女声独唱《雪山我生长的地方》由藏族歌手次仁央宗演绎,身着藏族华服的她以原生态的歌喉充分展现了藏族声乐艺术的魅力。下半场6首作品由景焕执棒,曲目风格丰富多元,既有融合舞蹈元素的《节日圆舞曲》,也有以音入画描绘藏地风情的《故乡情》,还有欢腾热烈庆贺丰年的《丰收之夜》。《珞巴随想曲》以西藏藏南珞巴族传统民歌为创作灵感,展现了清晨珞巴族青年漫步山间尽展歌喉的民族风情画卷。身着深红色藏袍的雪域之子组合演唱了《江措塘》,以歌伴舞的形式展示了交响与民族合奏的独特魅力。

此外,由边巴创作的《喜马拉雅欢歌》也在当晚由两大乐团倾情奏响。边巴在《喜马拉雅欢歌》中将多种藏族传统乐器融入交响乐,如哔旺、藏大号、扎木念等。“还有像云朵一样挂在架子上的藏法铃,在乐队打击乐声部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演奏扎木念的青年乐手米旺玛拉,已有过多次与交响乐团合作的经验,排练间隙与其他乐手交流不同乐器的演奏经验,彼此为乐器拍照留念,也成为他此次赴京演出的珍贵记忆。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团长尼玛介绍,乐团长期面临着乐手人才稀缺、编制规模不足等难题。近年来随着政府和全国各兄弟院团的大力帮扶,乐团缺少乐器的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中国交响乐团曾于2021年7月择优挑选14件、共10个种类的乐器捐赠给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以改善其乐器条件落后的状况;2023年,国交举行第二次乐器捐赠仪式,并与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就其所面临的人才紧缺、培养滞后、创作瓶颈、缺少作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两次乐器捐赠实打实地缓解了燃眉之急,也让乐器成为连接两地的文化桥梁。

除乐器捐赠以外,两支乐团还在人才培养、跟岗学习、演出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西藏乐手们曾多次进京录音、培训,并跟随中国交响乐团参加各项演出,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与演出经验。有着20多年小提琴演奏经验的第一小提琴手次仁卓嘎就是其中一员。今年5月至7月, 她参加了中国交响乐团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交响乐演奏人才培训”,在50余天里完成了百余节课程、16次观摩采风及艺术沙龙,并参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交响音乐会。“培训让我提升了技能,也拓宽了对艺术理解的视野。排练结束后我和乐手们一起吃涮羊肉,这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北京味道’。”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说,“除了乐器捐赠、选拔乐手进行专业辅导,两支乐团共同演奏西藏交响音乐作品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也都起着专业技能‘传帮带’和音乐事业共繁荣的作用。”

小提琴演奏员刘志勇回忆,今年“交响乐演奏人才培训”期间,他在为一名藏族乐手进行授课指导时曾惊喜地收到一条洁白的哈达,“他们的音乐诠释带着天然的乐感与舞蹈性,特别在演奏西藏交响音乐作品时,他们的重音、技法、音色处理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在本场音乐会谢幕之际,来自西藏的乐手们纷纷从怀中拿出哈达,献给身边中国交响乐团的乐手们,现场再度成为欢歌的海洋。

音乐会后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作曲家陈丹布、王宁、姜莹、胡廷江、觉嘎等专家围绕作品的交响性、曲目的哲理性、民族器乐音色的多元性以及作曲技法上的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觉噶认为,乐队的编制对交响乐作品创作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交响乐团近年来在将传统素材与交响乐体裁融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乐团应在曲目选择的哲理性、创作作品的交响性上继续深入钻研,努力创作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艺术作品。与会专家一致认同要以交响乐作为切入点,创作出兼具民族性与交响性、量体裁衣式的作品,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精髓。




转自:《音乐周报》2024年11月20日 A11版

排版:陈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抖音号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微博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快手号

中国交响乐团

官方视频号

中国交响乐团CNSO
发布中国交响乐团演出信息;音乐作品赏析引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