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哲学系本科生李昶霖受邀参加首届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学术论坛

学术   2024-12-10 22:02   甘肃  


我院哲学系本科生李昶霖

受邀参加首届

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

学术论坛



1

REPORT




会议介绍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推进哲学“101计划”相关工作,提升哲学学科要素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哲学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教育部哲学领域“101计划”秘书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于12月8日举办首届哲学领域“101计划”拔尖学生培养学术论坛,本年度论坛共收到论文359篇,经过两轮专家盲审,评选出35篇论文参会报告,我院哲学系2022级本科生李昶霖受邀参加。

本次论坛由主论坛与分论坛两部分组成,主论坛于12月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大讲堂举行,进行了开幕式与主论坛报告两个环节。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石德才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教授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发表主题发言《以新时代哲学人才培养理念推进哲学领域“101计划”的创新探索》。主论坛报告由五位参会学生代表进行汇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焦佩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授刘增光、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长聘副教授赵悠、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副教授刘志洪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副教授李科政评议。




2

REPORT




会议内容


本次论坛于12月8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共设置五场分论坛,李昶霖同学于分论坛(二)“温故兼知新:中国哲学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报告并参与讨论,分论坛(二)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教授刘增光及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孙国柱进行评议。

李昶霖同学报告的文章为《方法建构下的王道之本——基于对董仲舒推类思想的考察》。他先介绍了本文的问题意识,即结合汉初“治天下”需要的背景及董仲舒的理论面貌,尝试在直面政治实践的路径下,探究董仲舒“推类”这一常以逻辑进路解释的思想方法,并进一步回应此种建构下的“王道之本”政治体制可能面临的挑战。李昶霖同学具体从“推类”的过程刻画、机制保证和目的指向三个部分进行了介绍。他认为在考察董仲舒“推类”思想时,结合具体文本,可以将“人”作为中心点,确定“人”“天”“物”三个范畴,其中“人”和“天”与“人”与“物”之间的具体“推类”过程有所差异,但均具有“意义附加”的意涵,差异其实是“意义附加”发生的节点不同。而若要对“推类”思想寻求一套机制保证,则可以诉诸于同样面向政治实践的“深察名号”,借助“名号”说明其中的机制运行所在。最终回到“王道之本”这一“推类”思想的建构目的之上,可以梳理并见得,“推类”思想所延伸出的政治系统不仅具备合法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传递性和连续性,使得董仲舒这一政治体制框架更具备韧性。

孙国柱副教授肯定了李昶霖同学的文章具备哲学意味的思考,也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清晰的论证,但仍有一些可以商榷之处。其一是“推类”思想的过程刻画与机制保证中其同“王道之本”的联系体现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二是要进一步论证与锤炼文中所提出概括性表达;其三是需要注重思想评估的表达,以更为鲜明地彰显个人的学术态度。此外,现场同学还就董仲舒性三品说与“王道之本”框架构建的关系等问题同李昶霖同学进行了讨论,现场气氛活跃,体现了青年学生的学术热情。

“101计划”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筑基性工程,由教育部统筹,汇聚顶尖高校、顶尖师资、顶尖出版单位等各方资源,以带动教育教学系统改革。本次论坛为全国哲学专业青年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进了不同高校学生间的互鉴互发。同时,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一直以来也十分注重本科生的基础夯实与思想表达,通过具体的制度设置和活动开展,不断推进与提升学院学校内外的学生学术交流氛围,同“101计划”具有一致的推进目的和发展精神。





知行合一|宁静致远


排版 | 王嘉敏

编辑 | 吕孟凡

审核 | 李晓阳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哲学社会学院创建于1975年,已有四十余年历史。现有中国哲学、社会学等二级学科专业方向7个,挂靠有宗教文化研究等六个研究中心,主办《科学·经济·社会》杂志。 此平台面向广大师生,提供学院资讯及招考信息,分享院系历史和校友动态,展现哲社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