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回忆》看张国焘如何解说其叛党的心路历程

文摘   2024-11-11 13:08   加拿大  

张国焘1938年4月借拜黄帝陵之机叛党,世人皆知。但其本人如何解释此行为的因由,却未必人人知晓。对于张国焘而言,背叛其本人亲自参与缔造的中国共产党,颇具讽刺意味,因而了解他如何解释其叛党前的心路历程,应该有一定的可读性。

笔者无意也无任何理由帮张国焘作辩解宣传,仅仅是对有兴趣而又无机会接触原文的朋友,作一个介绍而已。至于其原文内容是主观辩解、刻意歪曲还是客观陈述,笔者无从考证,由读者自行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名为批陈昌浩实则再批张国焘


由《我的回忆》可知张国焘叛党的直接动因始于1937年11月的“检讨陈昌浩的错误”。按照张国焘的说法“反对我的斗争虽在当年二月已告一结束,但暗中反对我的宣传,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反对张国焘的斗争又重新被掀起来了,这是由检讨陈昌浩应负西路军失败责任开其端的。”

斗争陈昌浩的会议连续了约一周,由张闻天直接领导下的批陈昌浩却逐渐转到张国焘身上,以致于张国焘在批陈会议的最后一天作了一个“总的答辩”。张国焘自述的答辩内容的核心意思是:你们年初都批判过我了,因为抗日还鼓励让我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说过了绝不旧事重提,为何食言哪?于是愤而提出辞职。用其原话是“会议结束后的次日,毛泽东约我去谈话,张闻天已先我在座。他们两人笑脸相迎,对我的辞职表示挽留,并且解释这次斗争会原是检讨西路军失败的经验,不料又牵涉到两个中央对立的事,请我不要介意。”于是张国焘不再坚持辞职,此事暂时作罢。


陈昌浩照片 图源:百度


但按照张国焘的说法,此后数次向时任总书记的张闻天汇报边区政府工作时,张都“摆总书记的臭架子”,“蛮不讲理的打管腔,有点像恶婆婆折磨媳妇似的”,当年十一月至十二月间,“我可说受尽了折磨,边区政府的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


2、妻儿受牵连


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张国焘1932年到鄂豫皖苏区工作后仍留在上海,任共产党中央机关的机要工作,在中央机关屡次遭受破坏后,为逃避追捕近两年与党失去联系。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再通过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取得联系,然后再到延安,但中共中央组织部以必须调查其与党失去联系后的经历,不允恢复党籍。按照张国焘的说法:“当时归队党员,大多不需要这种所谓调查,就可恢复党籍。需要调查者,显系含有怀疑和不信任之意,这使我那热诚和率直的太太,颇感气恼。” 此处张国焘虽未明说,但显然意指其太太是受到自己的牵连。


张国焘妻子杨子烈  图源:360娱乐


令张国焘更为恼火的是其儿子所受到的戏弄:一次他儿子在延安参与儿童表演,一曾因犯重大过失被张国焘处罚过,彼时已成为张闻天马仔的文艺工作者,作弄其儿子派他演反派张慕陶,扮成奇形怪状的汉奸模样。张事先并不知情,待进到文艺会场时,一群人正在作弄他儿子,有人说“张国焘的儿子扮演张慕陶,再合适不过。”张国焘恰好看到这一幕,就将孩子所戴的假面具撕掉,牵着他就离开会场,边走还边喊“野蛮、残忍、禽兽不如。”

张国焘直言自此以后再不愿与中央主要领导人等会面,并从1937年11月起,“有计划的将边区政府主席指责,推交秘书长代行。”


3、王明的步步紧逼


王明与陈云、康生于1937年12月乘苏联军机到达延安,由此带来了反托派的高潮。按张国焘的说法“王明当时俨然是捧着尚方宝剑的莫斯科的天使,说话的态度,仿佛是传达圣旨。”

王明先是没和任何人商量的前提下,列了一个含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的十六人名单,前三名依次是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时任总书记的张闻天被列至了第七位。除增加了自己和同机回国的陈云、康生外,其余皆为原有旧人。

1937年12月,延安中共政治局会议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张闻天、康生、周恩来、凯丰、王明、毛泽东、任弼时、张国焘

据张国焘描述,开始毛泽东还“极力推崇王明为中共中央领袖,并说自己在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上和反托派政策上,都没有把稳住这个舵,……力主将王明的名字列为第一名”,而王明则“极力表明,他之所以提出这张名单,绝无'夺帅印'的意思”。
接着张国焘发现:“王明反托派的矛头,竟是指向着我的。”王明在与张国焘的一次单独谈话中,讲到毛儿盖会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托派在暗中作怪。”并告诉张国焘:“李特、黄超就是托派,他们在迪化经邓发审问,已招认是托派,并已枪决了。”
李特、黄超都是跟随张国焘多年的老部下,因而张国焘听闻后“切齿痛恨的说:'李特、黄超是托派!那任何人都可被指为托派!',而王明回答:'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
张国焘“认为王明效法斯大林那种疯狂的清党作风,将使中共堕落的不成样子。”“斯大林的魔影,已变本加厉的随着王明到中国来了。”
“由于这种重大刺激,我经过一番考虑,最后决定脱离中共。”
1938年4月4日,张国焘借“参加祭黄陵之便,离开了延安,从此与中共告别了。”



楚枫闲庭
时事点评,摄影随笔,诗词书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