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蛙、捉蟹、摸鱼、识虫、溯溪、探洞、造船、渡河......森溪间的博物课堂,和中美博士一起闯!

旅行   2024-06-19 20:07   上海  

数不清这是第几次去婺源了。却是第一次发现,婺源是个被美景和美宿耽误的,绝妙的自然生态大课堂

之前被婺源维多利亚这座“异类”庄园打动,是因为它的颜值,和它与徽州水墨烟雨青山间,反差极大、却又毫不违和的英伦田园范儿。







娃游记在这里组过几场魔法主题的活动,灵感来源于庄园主理人爱德华和Selina夫妇想在庄园营造的原汁原味异国情调。


但实际体验下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或有些讲不清楚的错位与尴尬。



直到这一次,中美两位生物学博士,带着一群好奇心爆棚的孩子和家长们走进这片生机勃勃的山水间,才发现这里是个顶级的天然“博物营地”。




1


英式维多利亚风格的图书馆里,博士和英国主人用双语开营。

一条艳丽夺目的竹叶青,
一位把玩着小蛇侃侃而谈的美国博士,
一个操着好听的伦敦腔、松弛舒展的英国大叔......
(大叔是庄园的男主Edward)
恍惚间,一秒穿越到达尔文的实验室


Kevin是中美双料动物学博士,目前在南京林业大学研究两栖动物,主攻蛙类和蛇类


开营不过5分钟,他就用一条小蛇,破除了家长和孩子们对蛇类的误解和恐惧。孩子们眼神里倒是真的没有一丝害怕,只有满满的好奇。


这条竹叶青是开营前晚在外部山林里找来的,结营时,Kevin团队又驱车重入山林把它放归,孩子们还一一跟它道别。很多时候,恐惧与害怕只是源于认知的匮乏;当足够了解,便会发现造物主给每种生灵赋予的自然之美。

下午Kevin又带孩子们去山野徒步“小科考”。1小时左右,山间小径的缓慢行进,边走、边找、边看、边讲。他的语速不急不缓,吐字和讲解都非常清晰。这是我经历过最好的英语生物课了。


2


当晚的重头戏是“捉蛙”,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线索“捉蛙——养蛙——赛蛙”中的第一步。


其实庄园里和周边的农田里也有很多青蛙、树蛙。但之所以要驱车几分钟去到较远的田边公路,是因为那里除了满地蹦跶的树蛙、稻田蛙,还有平日难以遇见的宝贝——蛇。


那晚我们终于知道,原来寻找和观察蛇类最简单的办法不是进山,而是在山区的车道上“守路待蛇”,等它过马路的时候请来袋中休憩;


我们在Kevin的指导下学会怎样分辨毒蛇与无毒蛇,雌蛇与雄蛇,咬人的蛇和不咬人的蛇


孩子们会把不咬人的无毒小蛇盘绕在手上胸前,触摸它光滑冰冷的皮肤。

虽然小翠青蛇口中不断伸缩的火红信子,在深夜雨幕的头灯光中依然显得诡异、神秘,我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忘记了从小深刻在骨子里的对蛇的恐惧,也伸手去抚摸了它。


另一支捉蛙小队、和几位对蛇类敬而远之的家长们,则在庄园里展开行动。

这组由我们的另一位植物学博士营长——郗旺老师带队,在庄园里发现了好多只身型健硕的中华大蟾蜍,俗称:癞蛤蟆。


植物学博士的现场课,干货更多。从蟾蜍和青蛙的区别开始,讲到蟾蜍有没有毒?怎么养?需要和青蛙在怎样不同的环境?怎样的温度?再延展到庄园里的各种植被、作物......

这个本该百无聊赖的雨夜,因为两位博士的带领,变得前所未有的刺激和好玩,他们帮我和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边界又往外拓宽了一圈。


3


孩子们这一晚的收获,都养在事先准备好的大观察盒里。虽然仅仅是两晚的饲养,但要保持小蛙们的身心健康,还要在最后进行的竞技中取得好成绩,对孩子们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有博士们护航,孩子们也都顺利参加了比赛。

比赛当天,Kevin先是把所有收集到的蛙类聚在一起,每一类单独详解


当然重点是“运动能力”。哪种跳得最高?哪种跳得最快?哪种靠体型挪动前行?哪种最擅长飞檐走壁?


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蛙队队员的不同特性,选出不同选手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


那场面,实在是太欢腾激烈了。赛蛙厅里被笑声与尖叫声撑满,爸爸妈妈和外婆姥姥们,比孩子们更开心更投入。这大概就是记忆中和现实中,童年该有的样子吧。


4


动物学博士主导的两栖类课程之外,是植物学博士带领的更多样、更立体、更丰富的博物内容。


和户外运动型溯溪不同,博物营的溯溪,重点在“水系生物”。



溪水极浅,大部分只到脚踝,没有需要泅渡、攀爬、翻越的点。跟随老师在溪流中前行,随时观察和了解溪流两旁及头顶的植物、植物间的动物、水体、和水体间的小生物。


为什么这里的溪水这么浅?
为什么两旁的植被是这样分布?
为什么沫蝉这么多?
树干上怎么长出了白木耳?
小蟹小鱼要去哪里翻找?
毛毛虫哪些能摸哪些不能碰?
......




从庄园里的开场白起,植物学博士就一直在强调:

一切都是环境。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们来自于环境、依托于环境、因环境而千奇百怪,但同时也在塑造环境,改变环境。

于是自然环境中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个我们看到的系统。

而去了解这次婺源行程所能触及到的各种系统:水生生物系统,洞穴生态系统,两栖动物系统,农耕系统等,就是这个博物营的任务。



5


暑假8月的三期博物营,除了上面的这些活动外,因为时间更充裕(4天3晚),庄园和郗旺博士还给孩子们安排了【探洞+戏水】的行程。

届时会去浅探一个森林中的天然溶洞,观察了解洞穴生态系统。

洞外有很大一片极浅的地下涌泉,清澈见底,五彩透亮,孩子们到了这里,又会玩得舍不得离开。

下午的炎热时段,如果不是在水中,就是在凉快的屋里。


端午节这次,郗旺博士带孩子们在显微镜前研究了微型水生生物。



之后又去庄园里采摘,做了植物标本;再到河边的空地,一起捡拾枝叶、石块、种子,搭建小型动物的野外庇护所——“本杰士堆”。



而暑假时这个项目也会优化升级成真正的“昆虫旅馆”,等孩子们来大显身手。


6


当我已经在为这个博物营的专业性、特殊性、趣味性深深折服时,又一个“造船渡河”活动,给了这次旅行一个完美的收尾。



水桶船,没见过吧?
水桶上钉木板,没玩过吧?
承载量这么大,没想到吧?




庄园前这条静美如画的河流,此前一直没找到亲子家庭正确打开的方式。而这一回,才算是踩对了节拍。——挑战了,折腾了,动手了,尝试了,冒险了,也分享了所有特别与美好。







与维多利亚庄园磨合了将近一整年,我现在可以放心地把她家这个博物营推荐给你。因为它已经从各个方面达到了娃游记的标准:

1. 一场成功的旅行/度假,核心永远是“人”

两位中美博士,一对中英庄主,还有两位专家助理构成的主执行团队,几乎可以把旅途/度假中所有的见、闻、事、物,都给你淋漓尽致解读一遍、陪伴一程。 




孩子们根本不会有无聊的间隙,他们不断的被新事物、新认知、新朋友所刺激和吸引,乐不思蜀。


2. 细节准备的完善和充足

庄园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这些物料:


一个老式电视机大小的宠物饲养盒,用来给蛙宠当别墅;
连体橡胶雨靴防水裤,便于雨中夜探和溯溪研究水生生物;
手套,头灯,雨衣,电筒......
显微镜更是民宿里少见的装备。 


博物营不再是住宿度假的附属,活动也不是打发时间的敷衍过场,专业的内容和细致的准备,撑得起一场旅行。


3. 舒适美好的环境+全方位的服务=可分可合,老少同乐

端午天天下雨,来之前大家都挺担心。来了才发现,这里的雨天更美。


以至于本来因为雨太大想要取消的“造船渡河”活动,在家长们的强烈要求下冒雨启动,也玩得兴致盎然。


英式庄园和烟雨徽州的和谐交融已经出乎意料,客房住宿的宽敞舒适更是小惊喜。
尤其那间滑梯房,总是第一个被订掉。



而几个不同格局的亲子房也很适合多宝家庭、以及带老人家庭的入住。



虽然是亲子营,但除了最后的造船渡河环节外,其他所有的活动,6岁以上孩子都可以无需家长陪伴地独立参加。


所以你大可以在山水庄园里躺平度假,也可以陪着你的爸妈打牌、摘菜、拍照、游船——开启孝心版“亲子游。孩子嘛,交给他们的老师就好啦。

当然,好奇心爆棚的大朋友和老朋友来加入营期探索活动,更欢迎哈。


比玩更重要的,

是一起玩!



我们有个玩教组织,叫做“娃游群”。专门集结信奉“玩学共进”的爸妈。


我们会在群里交流各自带娃旅行的经验、教训、血泪和收获;也会分享最新最in最小众或最经典的娃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信息;我们会从各自的小区里怎么玩,一直聊到如何去世界尽头看大海星辰火山极光;然后,我们会约个伴,说“带上娃,一起出发吧”。


疫情期间,娃游群派生出了“魔都群”,便于上海的爹妈们抱团取暖,组队探索那些适合于私密小团体验的新事物。


所以,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也请你在加了豆果妈微信(微信号:wayoumama)并获得通过后,开放你的朋友圈给我。并且告诉我,你孩子的年龄,今年去了哪些地方,喜欢怎样的旅行,以及为什么想加入娃游群,并转发我们的文章。我们需要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孩子们未来旅伴的情况,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是涉及孩子的社群。


豆果妈微信:wayoumama。码字儿的时候可能无法及时回复,但我会找时间认真看你的介绍,抽时间接头。



娃游记
记录、分享和交流亲子旅行的见闻、心得、攻略、经验、教训、困惑。推荐有深度、有态度的亲子旅行。给孩子更大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