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好了机票,盘一盘我是怎么选英国夏校的

旅行   旅游   2024-04-22 21:15   上海  

本篇不种草。因为咱也不知道夏校这棵草究竟长啥样,好不好。


心路历程还是要写下来。毕竟构想了一年,研究了俩月,纠结了几十天,我和队友的陪伴旅行还没订呢,银子已经花出去六位数(学费和机票都不算贵,但扛不住队伍大......)。


这礼拜,终于把两个孩子的英国夏校报名都搞定,也给全家出好了一个月的往返机票,6.28-7.27。



没错,继小兄妹疫情前连续四年暑假,美国和加拿大轮着来的居游式夏令营之后,2024年初的寒假我们去新西兰呆了一个月,暑假打算英国一个月。



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是夏校?又为什么是这两所?为什么是一个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行程?......你关心的,也是我不停问自己的。



结论先写在前面:

并非因为这些是“最好”的选择,而是因为,对于当下的我家来说,这些选择不拧巴,不冲突,带来我需要的“不一样”,也已经足够适合我们这个家庭


01




其实口罩元年那会儿,我们就打算去英国过暑假。

那年哥哥二升三,妹妹幼升小。当时想着,小学生了,不能老呆在“没文化”的北美瞎玩儿,可以去英伦见识下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了;彼时两娃网球也打得起劲儿,7月正好去温网感受下现场......

这一打算,就是整四年。只是四年,很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孩子们长大了。


这个暑假,豆小哥已是初中生,果小妹也要四升五。 他们已经走过了大部分的小学时光。这意味着两点:

一。孩子们的认知和吸收能力更强了。从前美加那样的纯玩或户外日营(每日接送)上整整一个月,我觉得有点儿浪费青春,性价比也偏低。

当然美加也有寄宿高中、和大学办的学术夏令营,但年龄和学术要求高,我们还够不着。

二。孩子们的独立能力已经不错,也更乐意和同龄人在一起上营,英语能力也支持他们去海外上寄宿学校。(今天早上妹妹拉着行李箱去上学,3天2晚的期中旅行,所有衣物都是她自己收拾整理,箱子我连碰都没碰过。)

所以和四年前不同,我不再看每日接送的夏令营,而关注起了英国的寄宿文化和夏校。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关注的只限小学和中学,大学举办的夏校不在考虑范围内。

02




花了些时间了解以后才知道,英国的“寄宿制”,和我们常识中单纯的“住在学校宿舍里”不太一样。

英国的寄宿文化深厚而完善,可以算是西方学校寄宿制的起源地了。很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私校,7岁起就可以安排寄宿,而且以一周7天的全寄宿为主(三周才可离校一次)。

英国寄宿学校的宿舍叫做House,每个House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风格。中国孩子最容易了解英国寄宿文化的渠道,可能就是《哈利波特》了。


影片中“分院帽”决定了孩子们分在哪个学院,但其实这里“学院”的原文是House,而House的由来就是宿舍楼。



现实中,全寄宿学校的宿舍(House)安排基本是随机的,也有少数参考因素,如性别,宗教信仰,兄弟姐妹(一般同个家庭的会安排在一个House)。

豆果在上海的学校虽然不住宿,但也借鉴了英国传统私校的House制度,两兄妹从7年前入学起就被分在了同一个House,House也不随升级而更换。学校里的各种学术和体育、文化等竞赛活动,很多也是以House为单位来进行,纪律评比也会发“House Point”。这让孩子对House更有归属感荣誉感,也强调了忠诚度。



所有这些设定的起源,都在英国的寄宿制学校里。


在那里,House不仅仅是个睡觉的宿舍,而是孩子在课堂之外,展开所有社交、运动、礼仪、文化浸润与习得的场景。




寄宿孩子们的所有时间都有严格的日程,周末也有系统的安排。同时学校也会尽量在House营造“家”的氛围


每个House都会设有一到两个类似客厅一样的起居空间,里面电视、钢琴、图书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是非常好的社交场所。学生可以在这里结交伙伴,发展朋友圈子。



House的管理者House Parents和助理们也不仅仅是监督和管理宿舍里的孩子,他们要积极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为孩子提供针对性的辅导,个性化的支持,帮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寄宿生活。


这些看起来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设定,但究竟怎样,没试过也无从得知。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上个短期的寄宿制夏校试试看,最起码能感知一下氛围,初步判断适不适合自己。


国内放暑假时,英国学生也放假,所以夏校并不是常规的寄宿制上学,而是一种寄宿制夏令营,一般要求10岁以上才能参加。

营员一大半来自欧洲和各个非英语国家,小半为本国学生。

大部分夏校为国际生提供机场接送,不管有没有国内带队过去的老师,孩子都可以顺利入校展开独立寄宿生活。


这么想着,就锁定了孩子们去英国上两周的寄宿夏校,我和队友则趁闲去访问下英国的其他学校。两周团聚后,全家再自驾玩两礼拜,一个月就安排好了

03




方向定了,可是具体去哪个学校呢

夏校实在太多,而无论是中文资料还是英文资料,内容都大同小异。每家都说自己历史悠久,课程丰富,师资雄厚,安全有趣。

课程结构也大都是:上午英语相关的学术类,下午运动和户外,晚间社交与活动。


仅从学校官方或夏校主办方发布的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中,除了夏校举办的场景,我也无法获知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

于是综合了自家上营的出发点、诉求,和各种已知内容后,我定了四个筛子

No.1

 不选大牌


“不是去不起,是没有性价比”:那些挂着牛津、剑桥、或九大公学名头的夏校,两周的价格基本5万起,比非名校头衔的多出2万一个娃。(二宝家庭,还真有点儿去不起......)

大牌国人扎堆:去年听说剑桥的康河里都开始堵船,船上都装满了中国孩子。

大牌也都是第三方夏令营机构主办,并非私校本身的老师执教,大牌学校里的夏校与教学质量无关。两三周的短期夏令营,即便真有学习品质上的差异,也来不及体现。纯为名头买单,不值得。


No.2

 必须寄宿制


只选传统寄宿制私立学校,本来就是想让孩子们去尝试一下寄宿文化。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全封闭的传统寄宿制学校也更靠谱。

No.3

 有过来人背书


这点其实最关键,也是决定性的:有去过的孩子/家长推荐。

我最后选定的两所学校,

豆小哥去的德米尔学校:

果小妹去的Worth沃斯学校:

都是朋友Susan推荐的。

Susan多年前做英国低龄留学出身,对那里的学校本来就如数家珍。她家老大和豆哥一个年级,也都是小理工男Style,爱钻研,自学能力强,运动也都搞得定。她送老大去温德米尔学校,那么我们跟上就好。 


加上这所学校的位置特殊,在英国湖区,是我和豆果爸特别想去深玩的地方。另外学校的特色是帆船,有自己的码头、水域和帆船赛队,也是英国皇家游艇协会的会员。正好豆小哥最近这一年的假期都在玩帆船,去这里上夏校就更顺理成章。


温德米尔学校地处的湖区,本来也是英国最著名的度假和游玩圣地,山水相依,地貌丰富。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能开展大量更有趣别致的户外运动


骑马、攀岩、速降、探洞、皮划艇、飞拉达、卡丁车......很多都不是常规传统私校里可以玩到的,也更适合运动能力强、需要些挑战性的大孩子。


同时它也是非第三方机构承包,而由学校全部自营的夏校。

Susan说最打动她的就是从校长到教职员工对每位学生个体的关心、了解和尊重。每期夏校最多只有75名学生,基本每个班不超过12个孩子,这种超小规模的班级也正合我们心意。



Worth学校也是Susan推荐,符合果小妹的参营年龄,符合“伦敦圈”位置条件,符合我们母女俩对学校颜值要求,符合我前面几项基本条件。再问了下周围参加过的伙伴,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No.4

 看颜值


这点虽放在最后,但要住整整两个礼拜,又不追求学术认知,场景的美感和舒适度就挺重要。且这是唯一让孩子们自己一眼就能留下印象,甚至左右决策的因素。


建筑也是英国传统私校文化的一部分体现。无论是哥特式、都铎式、维多利亚式、还是帕拉弟奥式,都能在英国私校校舍中找到。


位于风景优美的郊区或乡村,现代与传统融合,庄严与舒适并存,功能与美学结合......这些是我理想的私校环境,到了孩子们那里,简化为四个字:漂亮,大气。



好在Susan推荐的两所学校,全都符合娃们的要求。


尤其是Worth占地500英亩的恢弘体量,超大草坪,自带高尔夫球场和马术中心,加上维多利亚风格的优雅建筑,让果小妹一眼就喜欢上了。



04




综上所述,到此时此刻,我也没觉得自己的选择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好”。 它们都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但年纪大了,越来越觉得时间的紧迫和宝贵,无力周旋于“选择困难症”里,更不想为完全不可确定的事情徒耗人生。所以做决定反而越来越爽气。

短短两周的夏校,我并不指望孩子们“学”到多少知识,或提升多少语言能力。但有几项诉求必须满足:



1)让孩子们浸润到英国的寄宿文化里,对这种学习和生活方式有一点切身的了解和体会;


2)保证孩子们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全——这需要学校管理严格、有序;班级和夏校规模小,老师照顾和观察充分;以及良好的、有口碑的社交氛围。


3)让孩子们尽可能的体验“不一样”。所以我把两个孩子送去不同夏校:

(以下简称Wor——沃斯,和Win——温德米尔):


一所是第三方举办和管理(Wor),一所是学校自营(Win);

一所在伦敦首都圈(Wor),一所远离城市、在优美而遥远的湖区(Win);

一所大气优雅(Wor),一所独特别致(Win)。


各有千秋,无谓高下。人生说到底不过是各种经历的总和,儿时多看多体验不同,未来便多一些可能性。

满足上面三点的选择其实还有很多,考虑经济因素之后(最好两周学费不超过3万),最后促使我轻松拍板沃斯温德米尔的,还是人。

因为无论做多少功课和远程调查,我都没法知道孩子在夏校里会被分到哪个班,遇到哪个老师、怎样的同学、哪国的室友;没法知道每天的餐吃什么、口味如何、盐多还是油少;没法知道他/她是否跟伙伴与老师相处融洽,会遇到怎样的挑战......


而且,也不需要知道。

我只需要知道学校基本靠谱,关键要素都落在我的框架内,有靠谱的人家孩子去过,也推荐说靠谱,那就够了。 



05




孩子们上夏校期间,我和豆果爸基本会在伦敦周围旅行、探校,算是精神上陪伴妹妹、和两位豆果学校的同学。三个女孩如果在夏校期间有什么需要,我们也可以随时赶到。



哥哥去的温德米尔学校有中国领队接送和陪伴,并在学校内向家长报告孩子的上营情况。所以我们也没什么好操心的,就打算夏校结束时直接去温德米尔接哥哥,并从湖区开始两周的家庭自驾旅行。


基本考虑是湖区停留些日子度假,再到大伦敦地区,牛津剑桥附近的村镇里住住。

全世界较高纬度地区的水岸夏天一直都很吸引我。从当年的西雅图,到温哥华,再到多伦多五大湖畔的10卧庄园,新西兰皇后镇的湖景别墅,瑞士的雪山湖泊......玩不够、住不够的主要原因,一是美,二是凉快。


哥哥这次住的温德米尔学校宿舍就是湖景房


我们和小伙伴一家接到哥哥后,打算两家人也在湖边租个大房子住几晚,白天就自驾玩湖区的各种水上运动,体验一下英伦湖泊田园的度假方式。如果你彼时正好也在湖区,欢迎考虑来跟我们结伴。


一个月的英伦旅居结束后,回国休息一周,换几箱冬天的衣服,我们打算再飞新西兰,开启为期两个月的新西兰插班学习生活。等回上海上学,应该是国庆了。

为什么是新西兰?为什么又要两个月?孩子们自己学校9月的课程怎么办?能请这么久的假吗?......这些就是另一篇文章啦。

06




最后聊两句题外话,我为啥这么热衷于费时费力的“瞎折腾”?

娃游记的老朋友都知道,对于英美澳加这些发达国家的“亲子游”,只要可以,我会尽量以旅居/居游的方式,延长逗留时间,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和浸润学习生活场景,而不仅仅是天天换酒店的观光式旅游。


最朴素的想法,是为孩子们将来自己决定要在何处学习、哪里发展,提供些直观的参考信息和感受。不要拼死拼活的卷了进去后,却发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式,都与自己的期望相悖。

更高大上一点的自洽,则来源于我的“旅育”观。

观光型旅游虽然也能带来些不一样的感知,但大多短促而浮华,它们主要满足的是感官浅层的享受或猎奇需求。而我们对物理世界和复杂人际交流的“深度感触和知觉”,可能才是未来让人类不败于AI的某种壁垒。

这种深度感触和知觉,普通旅游给不了,它藏于“生活在别处”的碰撞里。会有赞叹,也会有失望;会有心旷神怡,也会有灰头土脸;会有精琢讲究,也会有勉强将就。


所以我其实不太建议跟风式的“英国游学”或打卡式的旅游。如果本身对欧洲历史文化没什么了解,又对英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没有特别的好奇,那么花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走一趟,真的就太拧巴了。

此外,在机票成本,签证成本,国际交通的时间成本都固定的情况下,单次旅居的时间越长,分摊的单位成本就越低,效率也越高。咱普通老百姓,该花的钱要花,能省的也得省。

按英国签证所需时间推算,现在也已经是今年暑假夏校报名的最后窗口了。如果你觉得豆果妈的思路靠谱,也适合你家的情况,欢迎扫下方二维码了解详情,并按文末提示联系,加入我们的居游小队。





比玩更重要的,

是一起玩!



我们有个玩教组织,叫做“娃游群”。专门集结信奉“玩学共进”的爸妈。


我们会在群里交流各自带娃旅行的经验、教训、血泪和收获;也会分享最新最in最小众或最经典的娃游目的地和旅行方式、信息;我们会从各自的小区里怎么玩,一直聊到如何去世界尽头看大海星辰火山极光;然后,我们会约个伴,说“带上娃,一起出发吧”。


疫情期间,娃游群派生出了“魔都群”,便于上海的爹妈们抱团取暖,组队探索那些适合于私密小团体验的新事物。


所以,如果你愿意加入我们,也请你在加了豆果妈微信(微信号:wayoumama)并获得通过后,开放你的朋友圈给我。并且告诉我,你孩子的年龄,今年去了哪些地方,喜欢怎样的旅行,以及为什么想加入娃游群,并转发我们的文章。我们需要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孩子们未来旅伴的情况,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是涉及孩子的社群。


豆果妈微信:wayoumama。码字儿的时候可能无法及时回复,但我会找时间认真看你的介绍,抽时间接头。



娃游记
记录、分享和交流亲子旅行的见闻、心得、攻略、经验、教训、困惑。推荐有深度、有态度的亲子旅行。给孩子更大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