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联会长张建利: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企业服务

财富   2025-01-09 19:01   北京  

来源:《企业家杂志》


企业协会组织具有为企业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职能。北京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企联)会长张建利既是一家企业的掌门人,又是为企业服务的协会负责人,他如何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开展协会工作,对此又有什么感悟?带着这些思考,《企业家》杂志于近日采访了张建利会长。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张建利

北京企业联合会会长


1

为企业赋能的五个着力点


《企业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会员企业服务是北京企联的主要职能,目前发挥这一职能的着力点是什么?
张建利:北京企联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会员企业利用好国家及北京市政府的相关政策资源赋能,只要这些政策、指导意见一出台,我们就会进行宣贯解读,这是最基本的。
二是助力会员企业增强数字化意识、提升数字化水平。关于数字化,党中央、 国务院,包括各部委的文件都有要求,但我们的会员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在走访调研企业时,我们发现大家对数字化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上的居多,所以,北京企联重点在增强企业数字化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三是以数字化手段为企业对接产业资源。企业目前最需要的是产业资源对接,为此,北京企联打造了“产业大脑”平台,它主要有以下功能:可全面摸清产业链家底,找准断链弱链环节,助力及时补链强链,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实现重点产业链上的全要素分析,补充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中的数据缺失短板,避免政策设计偏差;帮助政府精准定位招商并梯次培育优质企业,为链上企业、全产业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持。
四是助力企业提升ESG水平。在全国地方企联中,北京企联率先推行了ESG,出台了《北京企业ESG管理体系指南》。燕京啤酒自2008年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于2022年升级改版推出首份ESG报告。ESG报告发布后,燕京啤酒进一步吸引了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投资者的关注,更是迎来了首次QIFF(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大规模集中专项调研,境外投资者的比例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进一步表明公司在ESG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提升了公司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影响力。
五是抓劳动关系三方(政府、雇主、员工)协调机制的落地。这个机制原来就有,比如北京企联代表雇主,工会代表雇员,工会有为员工服务维权的部门机构,包括律师团队等。作为企业代表,北京企联成立了一支负责劳动关系协调的专业队伍,探索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新模式——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院三个环节建立一站式调解机制(现在北京昌平试点)。该模式使调解成功率大大提高,缓解了社会矛盾,减轻了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工作压力。在这方面,北京企联在会员企业中获得了很高评价,起到了其他机构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之所以能取得这种效果,原因有二。
一方面,我们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当成大事。比如协调人以尊重的态度倾听当事人的倾诉,让他有说话的机会,而且真正为他做一些事情。产生劳动纠纷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违规违法的原则性问题,还有一些人是思想出了问题,想不开、转不开,这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地方。而我们干的事,都是主体有想法、有需求,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当前劳动关系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成为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找到了劳动纠纷处理的切入点。过去不是我们不想做好,而是没找到好的抓手,所以北京企联主动与地方人社局合作,因为它有解决劳动纠纷的需求,而我们有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的劳动关系协调员既懂法律,又熟悉劳动、工会、雇主的权益,对仲裁机构、法院的运作逻辑也很清楚,所以他能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今后,我们还会把数字化嵌入劳动关系协调平台,待相关案例积累多了,可能就会采用大模型协调解决。当然,大模型做出方案后可交给人去执行,这既提高了问题处理效率,又能让客户感到人的温暖。


2

用“三朵云”培育数字化土壤


《企业家》:您既是企业负责人,又是为企业服务的协会负责人,您怎么看待这种双重身份?
张建利:就北京企联和我履职的企业来讲,二者实际上是平台和局部的关系,平台也要靠局部的信息来反馈自身的状况。简单地说,平台和企业各有优势,而这种优势是可以互补的。协会的资源可以反哺企业,企业的需求可以反馈到协会,这又促进了协会为更多企业做好服务工作,这两项工作不仅不矛盾,而且可双向赋能。所以,协会工作对我来说不是负担,我没有感到力不从心,这也和我负责的企业体量小有关系。
△张建利(前排右一)会长陪同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重庆企联党委书记周旬(前排右二)和京渝企业家赴北汽新能源蓝谷园区调研交流。
《企业家》:当前北京企联会员企业面临的普遍性挑战是什么?作为协会组织,可以为企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建利:就经营业务来讲,会员企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创新能力不足,而创新离不开数字化,现在数字化发展太快,但会员企业在推行数字化方面存在不想、不敢、不能的问题。在我看来,我们的数字化土壤是不足的,别说筛选提取数据,现在连数据的量都不够,量不够就没有提取筛选或者去粗取精的机会。当然,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北京企联不可能都解决,让它们整体提升也做不到,我们就选取了一些行业上的关键环节来促进它们数字化意识的提升。
北京企联有“首链云”“首建云”系统,“首链云”是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具有助力京津冀地区企业实现高效协同的功能;“首建云”智慧建管信息系统,采用“云+端”模式,在政策标准引领下通过持续迭代的应用升级,实现所有参建单位之间的流程数字化协同,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同时完成工程电子文件的规范管理与数据归集,是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关键点的最后一公里。“首建云”比“首链云”的维度更宽,因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每家每户,它已涵盖700万平方米的应用面积,如果真正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铺开,它对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或者数字化意识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还打造了一个“首善云”,已在北京昌平区试点,它是老百姓需求跟政府方向高度链接的系统,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字家庭试点,也是北京市全屋智能揭榜挂帅的试点。

我们打造“三朵云”就是为了制造数字土壤,数字土壤多了,企业商业空间自然就会做大。为企业精准对接需求是协会想做的事,我们尽量满足一些共性需求,先找企业试点,试点成功了,可能就会影响一部分人。北京企联以标准化、数字化为切入点,着力为产业链供应链、社会治理体系赋能做了一些探索,依靠北京企联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做这类探索,肯定比企业单干优势更大。


3

在匹配产业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企业家》:请您谈一谈做协会工作的感悟,以及北京企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张建利:通过做协会工作来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很有意义,协会组织对我自己也是很好的学习成长平台。我们在走访调研企业时,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精气神”,这些东西为我们坚持做好服务、做好协会工作注入了新能量。
我们与企业接触、交流比较多,在此过程中可为企业做一些赋能的事,还能化解一些矛盾。比如,营商环境中有一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我们通过交流就化解了很多。诉求方并不是要求你必须解决问题,他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问题,知道问题会在今天,还是在明年,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解决,他要的是有人倾听、有人以尊重的态度跟他沟通,这样做至少让他们释然了、不那么纠结了。
看到企业在协会助力下取得一些进步、在业务上取得进展,我们会感到欣慰。近期,经北京企联牵线,有两家单位在北京企联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这是“首建云”平台跟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各自能量拓展业务范围。这类事情今后会越来越多,因为别人不知道如何让它们匹配,而我们知道,甚至有时我们觉得企业自己会去对接,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所以做产业链对接的事很有意义,这也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在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赋能的过程中,感悟也不少。比如,我发现信息化造成的信息孤岛比没有信息化的时候还厉害,这类问题其实都源于企业对数字化的理解不足,即便是专家也不一定能解决,因为有些专家只懂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比如只懂设计,或只懂施工,或只懂监理,等等。一定要有懂全流程,包括技术语言、编程代码的人才能做出一个好系统。
在我看来,数字化是成就信用体系的工具,当数字化覆盖到每个角落、每个毛细血管时,数字化就成功了,信用社会就真正成立了。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创新能力的提升将有利于打造好的生态,生态好了自然就能长出好东西来。
关于下一步打算,我认为北京企联要继续做好几件事。一是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这不是把党建当成一个筐。今天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从党的指导思想中准能找到答案,因为它是世界观、方法论。二是继续推进数字化赋能企业工作,这依然是我们重点发力服务的地方。三是为建设产业生态服务。我们不会去卖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定是通过一种先进技术平台推广对产业生态有利的事情。
《企业家》:您阅历丰富,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包括援疆都经历过,您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最大的挑战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些阶段对您今天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哪些价值?
张建利:从年龄段来说,参加工作后,前期就是服从,考虑的是如何把领导、组织交办的事办好,那时执行、让领导放心是我做事的第一标准。但受当时认知的限制,个人在创新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待我个人职位逐渐上升到主要领导岗位以后,作为组织中的领头人,使命、目标、责任、思维方式自然就不一样了,自然要考虑团队能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所以在这个时候对自身、对事物或者对政策的理解,就不是自己原来的能力能驾驭了。这时候就逼着自己从“心上修、事上磨”,个人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对一个政策出台的意义是什么都会有更深入的思考。

◆  ◆  ◆  ◆  ◆  

 

 喜欢就“点赞”、“在看” 

商会通讯
专属于商会人的社群媒体平台,旨在追踪商会热点问题,聚焦商会发展动态,传播商会管理经验,为商会社群的事业发展提供专业且具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