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希娅与小梅花课程》这本书、因为希娅书记在安定的一场报告,于是就有与谢家湾学校的精神邂逅。非常向往走进谢家湾学校,很好奇“没有铃声”的校园是怎样的?想去看看用孩子们自己设计图案的瓷砖、想去看看那一张张弧形的课桌、想去看看那“餐具摔碎的声音就是孩子们成长声音”的食堂、想去看看那“朵朵梅花放光彩”的主题文化校园,想去感受那以儿童为立场的小梅花课程.....
十月重庆,在最美的季节,我如愿的走进了丹桂飘香的谢家湾学校。校园整体装修质朴简单,但每处细节彰显着“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时时处处透露着“不辜负每个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句话不管是在各个校区参观交流、评课研讨、还是座谈交流时,是学校的校级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及普通教师嘴边经常说的一句话。学校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践行的。学校整体建筑的基调为粉白灰,孩子们的校服颜色为黑白红,所有女孩子都用简单的红头绳扎一个高马尾,孩子们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穿自己五颜六色的衣服,学校整体设计比较淡雅是为了凸显孩子们的个性和立场;校园每栋楼的外墙上、教学楼各个楼层,走廊上处处挂着有着灿烂笑容的孩子们的照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的作品有些看上去尽管稚嫩和抽象,但却真实的存在着;所有能利用的每一寸空间都设置成一个个阅读区域,让老师、学生随时随地能坐下来读书、能交流;学校撤掉讲台,从俯视到平视,以平等的高度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初中教师和学生的校服甚至一样,我们有时随机走进教室听课,不注意看还发现不了哪一个是老师呢;小学教室的课桌椅是圆弧形的,节约空间且方便学生交流。课堂上如有学生想上厕所,无需向老师打招呼,静悄悄地去,静悄悄地来;教室窗户设计是落地窗玻璃,罗雪莲副校长介绍这样设计目的在于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吸引力,才能避免孩子东张西望,注意力分散;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这常态开放的场域里学会自主控制自己的行为,毕竟一堵高墙开两扇天窗,是不能够阻挡孩子们内心的;学校的食堂不叫食堂,而是叫生活馆,生活馆里可以吃饭,可以读书、可以交流、可以上网,学习和生活没有明显的界限,真正应了陶行知先生的那句话“生活即教育”。希娅书记在15日下午座谈会中讲到: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校长们要把精力放在研究专业上。谢家湾学校着力校本化课程建设,建设实施本校独特的“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这些课程打破了严格的学科界限,宛如梅花的花瓣缺一不可,没有学科的概念,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竭尽所能地整合了各学科的生活性的资源,是一种被动知道到主动发现的教育教学变革。在谢家湾学校的第一天下午,我们听了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让声音小一点》,这节课起源于学生自助午餐时高声喧哗,通过规则制止后又有点过于安静,于是学校用课程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综合运用了道法的健康生活、物理学的声音与震动,音乐学的规律音和噪音。学校站在孩子素养发展需求,回到生活中真实场景的创设,为孩子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的资源和方式,然后就让孩子们在实践探究中去体验、理解、互动、转化,并在实际应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最后通过这节课,学校运用到学校教学楼各个公共领域去,在校园各个角落安装分贝仪,提醒孩子、引导孩子们不管是在餐厅,还是在教学楼等各个公共场所,都应该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让孩子去真实生活,形成他们自然而然的素养是谢家湾学校老师们时时刻刻在做的事情。在中学组针对跨学科交流研讨时,七年级班主任陈飞老师说,老师们的谈吐,着装,品味、观念、兴趣、新闻中报道的重大事件、包括桌上摆放水瓶的位置等等都是课程,老师们带领学生们去收集资料、调研、采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把这些东西搞清楚就是在跨学科学习。他说,517节专题活动是经典案例,不应该叫案例,因为案例真的很多。怎样抓课程?谢家湾老校区的任副校长给我们介绍,原来我们捧着一本书一本教案走天下,现在肯定不行,要把世界当成我们的教材。也就是说整个校园所有的资源,它其实都是课程。简单地说,就是老师们要用自己对生活周边的实际和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做的一切事情,带孩子们去观察,帮助他们去生活。与谢家湾学校老师们交流,无不感受到希娅书记说的那句 “我们生活的样子就是教育的样子” 。几天的参观学习,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学校图书吧各个角落,教室外走廊上都能看见老师们交流、讨论的身影,老师们成长自觉的氛围很浓厚,也很有松弛感。我很好奇教师成长自觉的内驱力在哪,在座谈交流会上向希娅书记提出了关于“评价”的问题。对于谢家湾的评价,希娅书记说了三句话。“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一直被激励,从未被判定”“阳光坦荡,让阴影无所遁形”,谢家湾学校随时都在评价。当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成了一种信仰,它是非常有力量的。 这种信仰就是从信任教师开始。在谢家湾学校学习的几天,发现无论是给我们做报告的,还是与我们研讨交流的,无论是上案例课的、还是作案例解读的都是年轻教师在给我们呈现,有几节公开课甚至是刚上班一两年的年轻教师在上。如果换作我们是校长,我们敢让年轻教师代表学校走在前面吗?信任很重要,教师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谢家湾学校的课堂都是开放的,“只要你敢上,你就有舞台”。这种信仰就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谢家湾学校的工作是基于每一个孩子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天,要对学生增强敬畏感。希娅书记在座谈交流时讲到表情管理,她在校门口看见一个学生没有笑,她花三个小时查看视频找到那个学生,然后找到班主任,找到科任教师、找到家长,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笑,再找到解决措施。我们也感受到每走到学校一处,孩子们都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自信地与你打招呼。参观谢家湾老校区时,我和伙伴们发现操场上的孩子们上着体育课,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远处一个老师立马上前查看情况,为学生把脉,及时关注着孩子的每一刻每一秒。罗雪莲副校长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时,她能识别路过的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甚至能叫出走在后面掉队的学生名字。一直在激励,从未被判定,校园里洋溢着温暖与安心。这种信仰就是课堂的质量就是学校的质量。希娅书记说,当一个老师走进课堂,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表情,每一堂课来讲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逆。在谢家湾学校的几天,我们肉眼随处可见的是老师们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沉浸式教研,没有花架子,不摆拍,真实,专注,真正应验了老师们用上课五倍的时间去真正的讨论课堂,去研究,去备课。每一节课老师们都在研究怎么设计去支持有效学习活动的发生。重要的是把孩子们教懂,而不是老师本身有多少知识。这种信仰就是学校全力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与学校老师们交流,她们常说,学校给予她们最大的福利就是学习。学校不遗余力的为教师搭建各种学习平台,校内的培训、校外的培训,让教师走出重庆,到全国各地培训,甚至到国外去研学。学校愿意给年轻人机会,不管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在各种对外的接待活动中,谁有时间谁就上,给足了老师们学习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一位中学组的年轻教师在交流中说,她每天都在思考如何去适应谢家湾学校的要求,她是否能跟得上希娅书记的步伐,每天的状态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们是实实在在地在享受着成长。这种信仰就是学校能做教师的后盾,但教师不适合就得调岗。如果教师有专业成长的需要,不管是下班以后还是节假日,学校无条件给教师提供场地、提供餐点,提供星巴克咖啡、提供新鲜水果和糕点。学校建立弹性工作制度,每个教师每个月有四个小时的临时假,有自己的学术假、生日假等等,给足了老师们人文关怀。如若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学校不匹配,学校欢迎你离开,所以我们在学习期间经常听到:一位教师因为显微镜一课没有进实验室上就换岗;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师生互动水平不高就调离教学岗位;一位教师掌控不了课堂就换岗到食堂;一位老教师在课堂辱骂学生就说服让其提前离休......希娅书记说方向很重要,正是希娅书记的“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引领,学校团队的价值形成了共识,赢得了老师的爱,唤醒了教师的成长,激活了教师工作的热情,让老师们在精神上找到了归属感。教师被唤醒了,最后必然唤醒学生。 一周的的跟岗学习时间很短,但带走的关于学校的记忆让人时时回味,久久深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诚然,我们一下子达不到谢家湾学校的高度,也可不必执着于某种模式,我们需要做的是用谢家湾学校的精神激励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在诸多思维和方式里,与自身契合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唯一不变的是“生命的奋起”和“精神的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