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其实,这4种大道理,孩子最爱听,可很多家长却从来不说
教育
2024-11-10 07:02
北京
▲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主创团·猪妈妈
思想家卢梭说,
世界上有三种教育方式最无用: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讲道理”排第一。
很多家长也体会过,有时,一件事无论怎么给孩子讲,他都左耳进、右耳出,仿佛越讲道理,他越叛逆。
最后,明明孩子犯错了,我们倒战战兢兢:
说了,哎呀,好像又说多了;不说,天啦,憋得可真难受。
讲吧,好像又剥夺了他探索、体验的机会;不讲,真等他一个一个去试错?
这道理,到底是讲,还是不讲更好呢?
其实,“讲道理”本身并没错。让孩子排斥“道理”的,是我们讲道理的方式。
稍加回忆,我们就能发现:
自己或孩子小时候,原本很喜欢听长辈摆故事、讲道理。对父母的话,也有一种天然的相信。
即便行为上没有服从,“道理”却早就听进去了。
我们与其因为“孩子不听就放弃讲道理”,不如学着“怎么好好讲道理”——
这四种“道理”,孩子就很乐意听,我们却很少说。
不扫兴的道理:
不讲“但是……”
而是说“而且……”
人际交往中有个技巧,叫“先肯定,再否定”。指在提出批评前,先用真诚的表扬做开头,随后再提出改进意见。
这招经常被我们用在孩子身上: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了,但是,下次要是记得把水杯也洗了,就更好了。”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妈妈真为你骄傲。不过,如果能在数学上也加把劲儿,就更好了。”
这样说,很温柔、很委婉,对不对?
但凡有表扬,必带“但是”,非常扫兴。
孩子要么不买账,要么会“一点就炸”。
因为,孩子比成人更敏感,他们很在意父母、老师等对自己的看法。
在听到“但是”之前,孩子是欣喜的,觉得自己终于受到了肯定;
但一听还有“但是”,好心情就一扫而光,开始怀疑说话人的用心:之前的表扬是不是真诚?
甚至觉得,“你刚刚表扬我,就只是为了引入后面的批评?”
我们原本想给鼓励,结果,在孩子看来,却成了“不满意”,那具体的建议,他可能一句都没听进去。
真正能让孩子听得进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记得:别带转折,只用递进!
大家不妨将“但是”换成“而且”试试:
“今天不错,自己把盘子收拾了,说明有了“归位”意识!(而且),养成这种意识,妈妈相信,以后喝过的杯子、吃过的包装袋,你都能记得及时清洗和放回去。”
“这学期成绩确实有进步,说明认真了、努力了!(而且),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种态度,妈妈相信,就是你最怕的数学成绩,也能有提高。”
《人性的弱点》中说,纠正别人错误,最有效的方式,是间接唤起别人对错误的注意。
教育的目的,从不是揭露或批评。
讲道理也要正向引导,点到即止。
当孩子既有积极的感受,又有正确的认知时,他才能朝你期待的方向前进。
重解释的道理:
不讲“你不要……”
而是说“为什么要……”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2—10岁的孩子,平均每隔6—9分钟,就会接到家长的一个指令。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一天至少要听几十,甚至上百次“你不要……”“你必须……”。
其中,很多次,还是互相矛盾的。
家长的精力有限,当我们嘱咐很多遍,孩子还不听后,我们就容易用这种简单直白的方式“讲道理”。
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只定规则,不解释道理,长期来看,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非常不利。
因为,这样的孩子总在被打断或责骂,大脑失去了很多深度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他会陷入“我什么都做不好”和“不知道到底怎样才是对的”的沮丧和迷茫中。
那孩子行为确实有问题,家长难道不应该教育吗?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麦金农,曾发起过一项“创造性人格”调查。
该调查发现:最具创造力的那批人,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重点不是立规矩,而是解释道理。
他们的父母,会耐心地、适时地向孩子解释规则背后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才是对的。
比如,不是随口说出“你不要——你不要荒废学业,要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粗浅的大道理;
而是会花时间,好好梳理对“上学”这件事的认知,然后找合适的时机与孩子深聊“为什么要”——
“学校是社会生活的浓缩,我们去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学知识,更是为了去体验,我们要学到的是,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逾越困难......这样我们才真正获得了在社会生存的能力。”
这种“讲道理”,不是为了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告诉他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做,行为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当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用心,也理解到规则背后的价值观、道德判断后,他才能通过内在的秩序,去管理自己。
这样的“讲道理”,看似很费力气,却更有长久效果。
今后,哪怕没有父母的提醒或外在规定,孩子也能努力让自己的行为和认知保持一致。
以身作则的道理:
不讲“你应该……”
而是说“我应该……”
我从小就“爱犟嘴”,经常被父母训斥“脾气差”、“接受不了批评”、“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
这可能是很多青少年也都会有,甚至被认为听不进道理的一种“毛病”。
成年后,我很长一段时间,被困在这种“一听批评就应激”、“没办法坦然承认错误”的“羞愧+愤怒”的矛盾状态里。
但有句话,像有魔法一样,改变了我这种状态。
那就是——“我应该”。
有次,我在写作。婆婆灶上炖着一锅牛肉,要出门办事,请我帮她设个闹钟,炖好后关下火。
我当下满口答应,但闹钟响时,我却完全忘了要干什么事。
结果,那锅牛肉就一直烧着,直到锅被烧得乌漆嘛黑,牛肉被炖成了炭干儿;
直到我婆婆回来,大喊怎么一屋子糊味儿,我才惊觉!
这件事,放在我熟悉的场景中,我应该会被痛骂:
“专门给你说了,你在干啥呢?”
“一锅牛肉好几十,全被你糟蹋了!”
“把家里点着了,就好了……”
而我,可能也会找各种理由强辩:
“忘了我有什么办法!”
“怎么什么事都全怪我?”
但当时,我清清楚楚记得,我婆婆只略带遗憾地说了一句:
“哎呀,你在忙,我应该关了火出去的。”
然后,就开始收拾锅子和安慰我。没一丝责备的意思。
这样的反应,让我很受震动。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犯了错,听到的不是“你应该...”,而是“我应该...”。
明明是我犯了错,婆婆却最先“检讨”自身。
当时,我一改往日的“犟嘴”,立马道歉:
“不不不,是我的错,居然搞忘了,太不应该了,太危险了。还好你回来了。真是可惜了你这么好一锅牛肉。下次设闹钟我一定把提醒加上。”
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教育奠基人戴尔·卡耐基说:
“如果在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谦虚地承认自己并非无可挑剔,那么别人在听到批评的时候,就不难接受了。”
犯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恼怒、羞愧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不先得到安抚,孩子就很难专注自身,更别说理性思考。
如果这时候,还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或建议,那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这时,即便道理讲得再对,孩子都很难受用;反而还会把“道理”当做一种“攻击”,抵挡回去。
一句“我应该...”,既是在安慰:
犯错,多正常啊。你看,我也有没做好的地方......
也是在示范:承认错误,反思不足,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我们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比孩子多很多,但走过,就忘了。
总用自己现在的视角、判断、标准去要求孩子:
“你应该宽容”、“你应该有同理心”、“你应该学会反思”......
但回想一下,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在干/想什么?现在的我们,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用同理心,宽待孩子;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
这才是言行一致地讲道理。
这时,不用你把道理说尽,孩子也会向你所展现的品格靠近。
方向一致的道理:
不讲“我希望……”
而是问“你想要……”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一天,爱默生和他的儿子,想把一头小牛犊赶进牲口棚。
他们俩商量,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
可折腾半天,小牛犊硬是蹬直了腿儿,拒绝离开草场。
这时,家中的爱尔兰女佣,看到了父子俩的窘境。她走过来,只做了一个动作,就结束了这场僵局——
她将一根手指放进小牛犊的嘴里,一边让它吮吸,一边温柔地将它牵进了牲口棚。
我们经常吐槽,孩子有时候就跟小牛犊一样“倔强”,你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
其实是,我们有我们所想,孩子有孩子所想。
比如,我们只想让孩子能规矩点,却不知道,他折腾这么多,却是在索取我们的关心;
我们只想让孩子戒掉手机,却不知道,他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学不进去,也很痛苦无助。
这位爱尔兰女佣虽然没爱默生一样深邃的思想,也没有爱默生会表达,但她的高明之处在于:了解小牛犊想要什么。
《人性的弱点》中说,“要影响他人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与他们讨论他们心中所想,告诉他们如何去得到。”
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我们常常在表达“我们希望”,但很少真正关心“孩子想要”。
只有放下这种惯性思维,多去倾听孩子所想,才能把僵持的“我希望”,变成“我们和孩子共同希望”。
我们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这篇文章发出后,肯定会有朋友留言:
“哎,这些方法都试过,不管用,孩子根本不听。”
讲道理最大的一个误区是:把孩子听不听,当作讲道理的唯一目标。
认为,我讲了,就一定要说服孩子,就一定要促成孩子的改变。
但大家有没有过一种警觉:
我们真的比孩子懂得多吗?
道理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我们讲错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1、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认识到,在孩子求助之前,讲道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2、我们没办法保证,自己所知一定正确。孩子比我们更接近未来。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是对自己的“道理”有充分准备——
不是随口而出的大道理,而是真的有思考、有学习、有体验,否则不如不说。
3、讲道理的真正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种新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至于孩子听不听,那是孩子的事。
比听话更重要的,是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4、所有技巧、方法都只在发自真心时,才会起作用。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一种勇气:
我们可以讲道理,但也允许孩子不听。
当我们遵守这一原则,才既能和孩子自如交流,又不会让自己的认知局限,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我们要珍惜作为家长播种的窗口期,但也要明白:
总有一天,孩子会独立到不需要我们安排;
总有一天,无论我们多么不放心,他们都将全然拥有自己的命运!
作者:猪妈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学深度爱好者,另有网名,宝藏猪妈妈。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你若喜欢,点个
在看
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Y2ODE0MA==&mid=2650408976&idx=2&sn=a987e941b546e3ca507cc58f11155d0d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
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法,14岁儿子的内驱力终于爆发了(实用好文)
损伤孩子大脑发育的6个毒习惯,很多父母后悔太晚看到
热播剧《小巷人家》:子女长大后会不会孝顺,早就注定了
二本教师黄灯最新演讲:普娃出路少,缺的不是努力,而是…… (深度好文)
“感谢监控陪了孩子6年”:江苏爸爸一句话,全网炸锅,太窒息了……
湖南又有孩子体验“死亡游戏”,严重可致死!看到孩子做这个动作,家长一定要制止!
初中一直学霸,中考失利后一蹶不振:孩子成绩想回升,关键在于……(推荐)
其实,这4种大道理,孩子最爱听,可很多家长却从来不说
一个糟糕的家庭,都很擅长“找罪人”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拒绝无效内耗,养出一个幸福感强的孩子,你只需这么做 | 精选
大学教授怒批中学生接送行为:巨婴式养娃!遭家长霸气回怼!
触目惊心!在家长看不见的角落里,大批小学生偷偷嗑药!
如何培养一个自信又不自负的孩子?这篇终于说清楚了……
央视曝有未成年沉迷花钱抽卡:对钱没概念的孩子,正在榨干父母的钱包
这3类孩子最容易被霸凌
中年父母缺钱又缺闲?看完美国行为学教授的解释,我顿悟了
河南一位爸爸辅导女儿作业被气进抢救室:那些学习省心的孩子,爸妈到底做对了什么?
高二女孩被强制退学,过程令人唏嘘:这种病,正在侵袭千百万好学生……
周成刚对话剑桥大学Rupert教授:AI是更加支持还是阻碍了教育?其中有什么风险和挑战?(深度)
没有“价值感”,是所有孩子厌学的根源!给你2个简单有效,帮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方法
那些带娃不显老的妈妈,身上都有这3种特征,占得越多越年轻
俞敏洪对话梁建章:如何降低养育成本,解决家庭教育后顾之忧 (重磅)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坚持“梅拉宾法则”
家有初一的孩子,这几件事要务必反复叮嘱他,很容易栽跟头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妈妈一定要变成傻白甜(字字精辟)
儿子上初中后,我开始用这4个方法培养松弛感,彻底告别了家庭内耗……
哈佛经济学家揭露“教育真相”:父母离婚、打小孩,其实都不影响学习成绩……
孩子上高中后,为什么家长会大多数是爸爸?我被留言区的1万+评论笑翻了……
月考成绩出来了!无论考得好坏,一定要看看这篇文章(家长必读)
情绪稳定的孩子,是因为总听父母说这10句话
永远不要这样爱孩子!除非你想养逆子,值得所有家长都读读(深度好文)
最有水平的教育方式:言迟,面缓,心静
女儿快速从重度抑郁中走出,是因为我学会了做一个“心硬”的妈妈
孩子越催越磨蹭!试试这5条黄金法则,专治孩子拖拉,太管用了 | 精选
让孩子从“逼着学”到“主动学”:最好的教育,是唤醒他们的内驱力
重磅!最新议程抢先看!这些大咖来了!11月3日全程直播!
15岁男孩自爆:没有抑郁,没有叛逆,就是不想回家,也不想和父母说话
让孩子幸福感爆棚的八件事,父母一定要在12岁前陪他一起完成
我想离婚!但看到他们我决定再等等
作家大冰连麦火了,一位妈妈的撕心痛哭,让我顿悟:养娃最忌顺其自然……
当我学会给女儿“灌迷魂汤”,她的内驱力爆发了,学习劲头十足
清华最新研究:一大批青少年,正在跌入奶茶陷阱……
孩子能不能考上985和211,初中就能看出来,关键就看这7点!| 精选
看了那位被当街拖拽的母亲,我才明白手机不止会吃掉孩子的大脑
轰动全国的“沙白之死”:她有多勇敢,她爸就有多惨……
这4个迹象,孩子中了3条,就是到了“仇亲期”,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失效,只有这2个字还能管用
你的孩子是否爱你,就藏在这5个细节里
这个世界,对80后妈妈就是个巨大的饼
养娃12年,我才知道,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推荐)
当我教会儿子“破罐子破摔”,他再也不纠结内耗,学习行动力暴涨,凡事说干就干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