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快速从重度抑郁中走出,是因为我学会了做一个“心硬”的妈妈

教育   2024-11-02 07:04   北京  

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作者:纽扣
来源:纽扣教育(ID:gh_0ca40a9599e0)
自从去年女儿被诊断出抑郁症以来,我愁得头发都白了。
在这一年里,她每天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无缘由地哭闹,砸东西,要自杀,失眠,说“活着好累的话,然后就拼命地吃东西。
等情绪平复下来就拿手抠喉咙,用催吐的方式把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抠出来。因为催吐次数过多,还得上了反流性食管炎。 
我和她爸一说她,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十几天,不刷牙、不洗脸、不洗澡、不换衣服,一件睡衣能穿半个月。
我每天活得都犹如一只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生怕说错一句话,就会引起女儿的情绪波动。 
身为母亲,我不求她以后能功成名就、出类拔萃,只求她健康平安,幸福地过完这一生,就够了。 
可偏偏事与愿违,有多少个夜晚,我都是哭着睡着的。 
真的想不明白,我是不是上辈子做了什么缺德事,老天爷这辈子要这样惩罚我? 

女儿突然抑郁了

其实,自从女儿进入初中以后,她的问题就开始了。
只要一进到学校就给我打电话,说恶心、胃疼、想吐,让我把她接回家。 
起初,我以为是孩子身体出了问题,就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可是去了好几个医院,医生都说女儿身体各方面都很健康,没有问题。
我一气之下就把女儿扔到学校门口,给她下了最后的通牒:
“要是再撒谎,不上学,你就给我等着哈,看我不让你爸打断你的腿。”
说完便开车走了。可到公司工作没多久,女儿班主任就给我打来了电话:
“赶紧来学校一趟吧,你女儿上课的时候吐了!”
我赶忙请假去学校,接她去了医院。 
起初医生说女儿是肠胃炎,我就给她请了一个星期的假,一个星期过去后,女儿返回了学校。
我终于松了口气。可还没高兴几天呢,女儿又出了新情况。
有一天我去送女儿去上学,她突然对我说,她要去看心理医生,能拿药吃的那种,如果我不愿意带她,她就自己去。 
我很诧异,好好的吃那种药干嘛,便没有同意她的请求,还警告她:
“如果你再胡思乱想,我就断了你的零用钱。”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可谁知,班主任就又给我打来了电话:
“我今天上课时,不小心看到你女儿手腕上全是用小刀划的伤痕,你抽空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吧,现在的孩子压力都大,班里已经有两三个孩子查出抑郁症了。”
班主任的话让我心里一惊,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马带女儿去做了检查,看到结果的那一刻,我连死的心都有了,重度抑郁焦虑! 
医生建议女儿住院,我当时脑子里想的全是“住院会耽误学习啊”,就拒绝了医生的建议,给女儿拿了点药就回家了。 

孩子整天没有力气

可是吃了一个星期,女儿开始出现副作用,每天懒懒的,两眼空洞,没有一点精气神,我怕女儿真的吃出精神问题,就心一横,把药给她停了。
断药后的女儿每天都起不来床,天天上学迟到,上课睡觉,就这样挨到了期末考试。
我那时想着,过个寒假休息调整一下,可能等到开学,女儿就恢复了。谁知,女儿的状态与我期待的完全相反。
她整个寒假的生活作息规律都是乱的,日夜颠倒,睡眠质量很差,有时候连续两三天都睡不着。 
常常说头很痛,痛得严重的时候就拿手机敲自己的脑袋。 
脾气也很火爆,像个炮仗一样,只要是谁说错一句话,她就大吼大叫,拿到什么砸什么。 
饮食方面也很糟糕,什么东西都吃不下,稍微吃一点就会吐酸水,也不喝水,连上洗手间都少了。 
不出门,也不允许我们进她房间,整日躲在房间里玩手机、打游戏、刷视频。
有一天夜里,半夜两点多钟她还在打游戏,我一气之下就没收了她的手机。 
可是她却像发了疯一般,又哭又吼,说我不配做一个妈妈,我不该生下她,然后还声嘶力竭地咒骂我:
“你为什么不去死,为什么还活着,赶紧去死。”
那一刻,看着眼前披头散发、满眼通红的女儿,我的心都在滴血。 

爸爸妈妈很迷茫

我想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这样,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助我的孩子,只要是女儿能够好起来,我做什么都愿意。


女儿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在焦虑不安中,我在网上看了好多有关孩子抑郁、厌学、休学的知识,报名了线上心理咨询,才在不断学习中,发现女儿从懂事、体贴,到抑郁、厌学的真正原因——以“爱”之名的情感绑架
从小,我对女儿一直都是高要求。光听话懂事不行,还必须比别人优秀。
别人早上7点早读,她就必须6:30开始;
完成家庭作业还不行,必须再多做一张卷子;
周末不能休息,学钢琴学画画,一样都不能落下……
只要女儿不按我说的做,我就对着她大吐苦水:
“我和你爸为什么这么拼,都是为了你,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学习。”
“我们天天省吃俭用,结果你买这么贵的手机,怎么买得下手?”
“只要你好好的,我们再累也没关系。”
起初,我这样做是想激励女儿,希望她懂事、努力。后来,我才明白,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勒索”——通过给孩子制造愧疚感来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
因为诉苦给女儿带来的可能不是动力,而是沉重的压力,让她不敢让父母失望,即便压抑自己的需求,也要努力满足我的期待。
另外,也让女儿开始否定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的存在好像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只会给父母带来负担。
这些压力和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让孩子觉得亏欠父母,如果不努力,就是对不起父母,就是没良心。
所以她总是怀着极强的愧疚,成绩考差,这种愧疚会更深,进一步陷入更加疯狂的内耗。
这就是她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抑郁了,还继续去上课的原因。

心理咨询师在帮妈妈找原因

理解了女儿的感受,我的眼睛流了又干,干了又流。
原来女儿这些年一直活在各种负担和折磨中,孤独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我悔恨不已,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改变,帮助女儿早日摆脱抑郁。

帮女儿战胜抑郁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抑郁不仅是孩子的心理写照,更是家长的镜面写照,照见了父母需要成长的地方。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不但要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也应该把心思放在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
在跟抑郁的孩子相处时,一定要静下心,用心去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并且记住以下“三不原则”:
不逼迫孩子继续学习或其他不愿做的事情。
不迁就孩子抑郁期间提出的任何无理要求。
不要求孩子立即恢复到过去的正常状态。
同时,请记住以下5个科学引导孩子的技巧,正确帮助孩子走出抑郁情绪。
1.找到孩子情绪发泄的出口
得了抑郁症的孩子通常有严重的情绪问题,父母要引导孩子发泄出来。
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打扰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
例如,大喊、大叫、大哭、摔东西......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泄情绪。
只有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了,孩子才能逐渐释放内心的压力,恢复心灵的平静。
2.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朗读者》中,有这样一句话:“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那就是时间。”
当孩子感到难过时,坐在孩子身旁,握住她的手,拍拍她的背,让她感受到:你对我们很重要。
3.把爱表达出来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但只心中有爱是不够的,一定要经常表达出来,落实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例如:写一张卡片、发送一条信息、做一桌孩子喜欢的饭菜......
被爱滋养的孩子,才能明亮如光。
只有真正感受到爱的流动,孩子的内心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浑身散发着满满的能量。
4.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在心理学中,心流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父母多带孩子体验生活,一起看世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烟火气。 
比如一起运动,跑步、爬山、旅游、探索大自然……都可以。 
运动是天然的抗抑郁药,因为它可以促进内啡肽和血清素的分泌,增加多巴胺。
对于抑郁症孩子来说,在运动状态下很容易体会到心流,从而产生愉悦感。
5.感受来自孩子反馈出来的力量和希望
比起很多同状况的孩子,我觉得我的孩子真的很勇敢、很优秀: 
她已经走出了房间,没有以前那么沉迷游戏了;
她每天都在进步,今天已经比前几天状态好太多了;
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和目标,她知道自己要去的那个方向;
总之,从细微处去找到那些能让自己感到慰籍和力量的事,每天正念乐观地活在当下。

心理咨询师在教妈妈方法

从前,我就像个不知疲惫的陀螺,时时刻刻围绕在女儿身边,现在,我学会了停下来,用心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开始试着把女儿所有的关爱、信任、成就感,都重新还给她。
我请了一个长假,带着女儿去乡下奶奶家散心。 
白天,一起种稻插秧、捉鱼捕虾、放牧喂羊、摘果采茶...... 
晚上,一起坐在篱笆小院中,谈论一天的经历与感受。 
慢慢地,女儿向我打开了心扉,向我述说了升学的压力、未来的迷茫......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她,只是偶尔给予一些鼓励和支持的话语。
在老家呆了十来多天,我发现女儿并不像我以为的那么不懂事,她什么都懂,人生的不易、学习的重要性,对未来的渴望,等等。
只是在我的权威下,总是被压制,慢慢地,她就把自己“埋藏”起来了。
当我学会“止语”,女儿才开始愿意向我靠近。 
回到家里以后,我决定把女儿的自主权还给她,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什么时候去学校就什么时候去学校,我再也不强迫她。 
想要玩手机的话,只要是不耽误吃饭、睡觉,任何时候都可以玩。 
刚开始时,我还担心如果对女儿放手,不加以管控,她会像以前那样毫无顾忌,堕落下去。
但现实是,女儿远比我想象得有自制力的多,她给自己定了目标,每天只玩两个小时的手机,剩余的时间就做做家务、做做运动,拿起以前的课本,学学习。

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好

渐渐地,女儿的情绪状态、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而然地,女儿重新返回了学校。
走过这段黑暗的历程,我想跟家长们说:
当孩子有抑郁倾向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她“我理解你”、“我一直都在”。 
父母的共情和理解,对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

本文授权转载自:纽扣教育(ID:gh_0ca40a9599e0)。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哦 

新东方家庭教育
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