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纪实丨孙英伟:毛主席称赞他是“长征模范”

文化   2024-09-11 19:00   陕西  


银河纪实

毛主席称赞他是“长征模范”

作者:孙英伟

1976年,一位年近80岁、满头白发、穿着蓝布衫,看似老农民的老汉在侄子的陪伴下,千里迢迢地从江西来到北京看病,看病之余,老汉并没有像其他初次来京的游客那样,去游览故宫、长城等彰显千年古都的历史名胜,而是让侄子带他直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长征展厅”进行参观。

老汉慢慢的走入这座展示着红军长征红色记忆的博物馆,他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每一件展品上,仿佛要透过时间的长河,与历史对话。他面部凝重、脚步缓慢、每一步都显得深思熟虑,似乎在与每件文物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突然,老人意外地看到了什么,像触电一样,浑身颤抖着,走到长征时红军使用的一台手摇发电机展柜前,伸出双手想要触摸文物,工作人员看到后,马上前来严厉阻止,这时老人再也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声泪俱下地说道:“它是我的亲儿子呀,当年是我是用命背着它走完了25000里长征。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它!” 工作人员惊呆了,他们简直难以想象,这台手摇发电机重达68公斤,眼前这个老人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信念,背着它走完了长征。


原来这位老人是一位老红军,名叫谢宝金。1932年他34岁,是江西于都铁山垅钨矿的矿工,身高将近1.9米,孔武有力,力气大到能挑起300斤的东西。一天,中华钨矿公司总经理毛泽民(毛泽东的亲弟弟)找到谢宝金,问他愿不愿意参加红军。谢宝金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并被安排到中央苏区中革军委总参情报部,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在情报部,谢宝金和战友一起负责人工操作手摇发电机。

1934年10月红军准备实行战略转移,从江西于都集结地出发,开始长征。临行前首长对谢宝金说:“老谢啊,中革军委只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发电机,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耳朵’和‘眼睛’,没有这个机器我们打不了胜仗。”谢宝金坚定地立下生死状:“首长,您放心,我在,机器就在。”

长征出发后,中央派出了一支128人的加强连,八人一组轮流抬着发电机前行。为了保护这台如同命脉的设备。长征途中加强连的战友们,面对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飞机轰炸、恶劣的生存环境、饥寒交迫的生活,历经380多次战斗,用生命护卫着这台宝贵的机器,只见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牺牲、倒下。

当他们一路躲避着敌人的炮火到达湘江岸边时,江上的浮桥早被敌人炸毁,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战士们犯了难,他们自己可以忍受着刺骨的寒冷,淌水而过,可发电机怎么办?


这时,谢宝金毅然跪在地上,大声喊:“抬到我的背上来,我力气大,我背过去。”战友们傻眼了,八个人才抬得起的这个铁疙瘩,谢宝金一个人背的动吗,更何况还要背着过江。

正在大家拿不定主意时,突然从河对岸传来噼噼啪啪、轰轰隆隆的枪炮声,不容多想,大家迅速用防水油布层层包裹住发电机,几个人抬着放在谢宝金背上。他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的水中,战友们将他团团围住,形成一层人墙来掩护他。他小心翼翼地淌着水,既怕发电机湿水,更怕被敌人的炮火击中,如果他倒下了,那将更难把发电机运过江。

看到我军下水渡江,对岸的敌人更加疯狂地进行扫射,人墙中不断有人倒下,一个战士倒下去,其他战士立马补上空缺,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水……就这样,前仆后继的战士们护卫着身背68公斤发电机的谢宝金顺利渡江。确保了发电机的正常使用。

当初的一个承诺,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发电机。128人加强连的每位战士都是如此,沿途不断有牺牲,历经硝烟磨难的发电机,一次次染上鲜红的血迹,但从未有人提出抛下它。到过草地时,128个人的加强连只剩下3个人。


草地方圆数百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到处是连片的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腐草堆积, 积水淤黑,浅处齐膝,深处没顶。再加上气候变幻莫测,成为一片险恶的泽国。许多红军战士被泥潭吞没、被饥饿、过度疲劳、疾病夺去了生命。有的老红军流着泪回忆“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谢宝金深知以他的体重加上发电机的重量,一旦踏入草地,会瞬间沉入泥沼,没有生还的可能。于是他灵机一动,找来一些竹子,排成一列,然后用长长的荆条把它们绑紧,做成了一个简易竹筏,将发电机放在竹筏上,自己在前面用双腿在沼泽中深一脚浅一脚的探路、拖拽,冒着随时都有被沼泽吞没的危险,硬是把68公斤重的发电机“拖”出了草地。

长征途中粮食紧缺,最难的一次是三天三夜,谢宝金粒米未进,饿得几近晕厥。谢宝金不敢放下机器,因为他知道现在的体力,放下就再也背不动了,他硬是嚼着草根,扛着机器,不停脚步向前走。途经沼泽,他看到有战友陷在其中,危在旦夕,但身上背着发电机的他无法施救。身边的战友冲了上去,紧拉着下沉的战友不松手,结果两名战友都沉了下去。谢宝金悲痛万分。

飞机的轮番轰炸,他经常被“活埋”,战友们把他挖出来,他擦掉身上的血迹,咬着牙继续前进。


走出了草地,又开始爬雪山。由于雪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阴晴变幻,没有人烟, 有“鸟儿飞不过,人不攀”之说,战士们一步一喘。董必武曾回忆:“有些人和牲口一步没走稳,就掉在冰河里,从此诀别。那些坐下来休息喘喘气的,就在原地冻僵.....”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面对陡峭狭窄的山路,很多地方只能一个人通过。发电机无法多个人抬着爬,谢宝金又一次当机立断,对战友说:“你们抬起来放到我肩上,我一个人扛过去!”为此,在冰天雪地中,他怕低温冻坏发电机,把自己的棉衣脱下裹在发电机上,咬着牙,穿着单衣、以虚弱的身体,面对沉重的电机,陡峭的悬崖,以钢铁般的毅志,一个人扛着沉重的发电机翻过了一座座雪山。战士们牺牲后,谢宝金就这样一个人背着这个68公斤的发电机不断前行,经历重重困难,坚持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将这台发电机完好无损的带到了延安,为党在长征途中的通信发报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保证了我党我军的政令上下通达。

在延安,谢宝金参加了3万人的庆祝大会。大会上,毛主席称赞他是“长征模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画面回到1976年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长征文物展厅”里,一位老人突然情不自禁地伸手摸向一台老式发电机,被工作人员严厉制止后,忍不住老泪纵横地道出:“它是我的亲儿子呀……”!于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由此展开。老人名叫谢宝金,曾被毛主席称赞为“长征模范”,长征途中,他背着68公斤重的手动发电机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硬是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为了保护这台设备,组织上派出了128人的加强连,长征途中上有飞机轰炸,后有追兵追杀,脚下是泥潭沼泽,最后128人只剩下连谢宝金在内的三人,68公斤重的发电机硬是被谢宝金背在了肩上,他凭着超人的毅力和智慧,一路躲过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将这台珍贵的发电机背到了延安。谢宝金的长征之路,是红军精神的充分体现。

——编辑:暗香盈袖

作者简介





孙英伟,曾在延安插队。离开延安后,在原电子工业部、邮电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委办公室和组织部门、教育部门工作多年,1990年调入工商银行总行教育部工作。退休后应聘清华大学培训机构做教学顾问。目前为银河悦读中文网顾问、合伙人,《百面战旗红》宣传群群主。

编辑简介





经过商,务过农,当过工人,从教二十多年,作品曾散见于《江苏青年》杂志、《南通日报》、《如皋日报》、《周末报》等,曾有多部作品被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南通人民广播电台、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及如皋人民广播电台播报,曾任《周末报》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曾任银河悦读评论部部长、金牌评论员,现为银河悦读金牌编辑。


- END -




孙英伟:生命的奇迹——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孙英伟:父亲与书

孙英伟:感谢银河悦读让我们53年后重逢!

孙英伟:追忆战斗在“生死邮路”上的父亲

孙英伟: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历险

孙英伟:“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
孙英伟:感恩遇见 感恩老师

孙英伟:陕北方言趣事

孙英伟:读书中开启的人生课堂——推荐自传式纪实文学《相约星期二》

孙英伟: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坦克兵——口述人:原六十三军一八八师三九三坦克团老兵吳如辉

孙英伟:三牛

孙英伟:三线企业卖冰棍

孙英伟:我与银河悦读的不解之缘

孙英伟:找寻那童年的天堂

孙英伟:假牙风波


向上滑动↑


图文编辑 | 浅浅眉 


YINHEYUEDU

欢迎搜索加入我们

欢迎到网站投稿,找到知音

银河悦读网网址:

www.yinheyuedu.com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  

悦读无限

银河悦读中文网前身为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2017年4月29日在上海创立该网站已近7年,现管理团队近60人。

网站汇集来自全国各级作协会员,退役军人、退休人员和高校及中小学的教师、大中小学生以及各界网络文学写手,是国内首家以中老年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网站。在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新疆等21个省市自治区创建了40家分站。

网站以“书写你我光芒”为宣言,以“网聚正能量,抒写真善美”为宗旨,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志愿奉献”为精神坐标,以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奋斗目标,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也是浩瀚文学星空的璀璨星座。

2019年中国妇女报称誉: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2020年志愿军研究会称誉:红色文化传承方队


责编:浅浅眉  初见

即刻点击原文,发现世界的美好

银河悦读
文若银河,悦读无限,被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的文艺网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