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四娘,唐代的一位普通家庭妇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却留下了芳名。因为大诗人杜甫用一首诗赞美了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饱经离乱的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茅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第二年春风送暖之时,邻居黄四娘家花开满园、蝶舞莺啼。诗人路过,见园门敞开,便信步走了进去,将这人间美景看了个够。游赏归来,女邻居乐于分享的大度胸襟,让诗人幸福感爆棚,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江畔独步寻花》。
相比之下,宋代诗人叶绍翁的福分就差远了。也是一个春天,他慕名去逛一个园子,却被一把大锁拒之门外,只有一枝墙头探出的红杏,稍稍抚慰着他的心。这一情境被他写入了诗歌《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同样是花园,主人的不同举动,让爱美访美者的心情大相径庭。岁月更迭,悲欢依旧,今天,这样的故事仍然在我们身边上演。
近些年,伴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很多小区一楼住户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打造花园,不仅种树栽花、挖池养鱼,而且叠石造山、建廊搭亭。美园既成,出于传统的“领地”心理,主人又沿着边界筑起一道高高围墙,或砖砌,或铁艺,或木栏,目的归于一个——我造我欣赏。但邻居们不爽了,你自私,你嘚瑟!立马打电话给物业和城管,他违建!
(经女士的共享花园 经经 摄)
一些更加勤劳、更加热爱园艺的业主,觉得自家面积有限的小院,不足以挥洒激情、施展才艺,或是对公共绿地的养护水平和美学效果,实在难以认同,便主动将锄头伸向院外的公共绿地。为了防止别人来破坏劳动成果,有人干脆将这些“花田”圈进了自家院子。这下犯了众怒,你凭啥扩院子?你能扩,我就能叫物业和城管来拆!
于是,院子问题成了业主之间、物业与业主之间、城管与业主之间的矛盾焦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几位现代“黄四娘”作出了回答。
家住扬子颐和苑的经女士,将位于楼幢东首、南临小渠、面积约100平方米的院子,按照英式花园的风格,种植了草坪,栽培了上百种植物,构筑了滴水小景和镂空凉亭。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细雨纷飞,她家园子都是满目生机、意趣盎然。
而这样的美景,小区居民不费一丝力气,随时都能看到。园子没有围栏,仅有的一个小木门也是全天敞开。在前面的小渠上,主人还自掏腰包建了一座木桥,以方便居民入内参观。为了让赏园人累了可以歇歇脚,主人在门边还设了一张双人木椅,不少老夫妻或是两代人,在这里相互依偎,感叹生活的慷慨赐予。
(吴女士将公共过道妆扮成了美丽花园 梅静 摄)
“美好的事物需要共享,愉悦别人就是愉悦自己。”主人如是介绍自己的造园理念。她说,围墙挡住了别人,其实也局限了自己。去除遮挡,自己也就拥有了整个天地。花园建成以来,很多小区居民都和她成为朋友,就连被牵着遛弯的小狗,也喜欢溜达到她家花园旁,看看嗅嗅,摇摇尾巴撒撒欢。不少一楼住户受她的影响,还打算对自家花园进行“共享”式改造。
家住扬州天下东升苑的吴女士,爱美之心更甚。她在将自家院子打理得精致缤纷的同时,发现与邻居家院子之间的狭长公共过道,因长期无人照料而杂草丛生。她觉得,这简直就像美女脸上的一块疮疤,着实有碍观瞻,便自出资金,请人因地制宜设计建造了一个植被丰富错落的花园。周边不作任何遮拦,绿肥红瘦尽情绽放于全体业主的眼前。
园子建成后,日常养护也是一件不轻松的活儿,可她仍然忙得不亦乐乎,浇水、施肥、除草……美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事物。看在眼里、爱在心上的邻居和物业管理员,纷纷对她的行为给予点赞。有的还主动加入这片“共享花园”的养护队伍,共同呵护它的美丽与芬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