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福书院 | 佛学讲座——《法华经》讲解(二十二)

文摘   2025-01-28 19:26   辽宁  



《法华经》讲解(二十二)
2018-10-17

方便品第二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后。这一段经文是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是修四谛法而悟道,属于声闻乘。又因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即得到漏尽通,不再受后有。

什么叫‘后有’?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亦即无漏的意思。

有漏呢?就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一装水它就漏。这跟我们的身体一样,也有很多的窟窿,故凡夫身称为有漏。阿罗汉是梵语,译为应供,又叫杀贼、无生。

在诸阿罗汉中,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语,中文翻成“最初解”。

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先到鹿野苑去度憍陈如。其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后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

所以他成佛后,首先到鹿野苑去度五比丘,而阿若憍陈如最初证得罗汉果,所以叫“最初解”;

又因为他明白他本来的根性,因此又叫“解本际”。

读《金刚经》我们知道,释迦佛在因地修忍辱仙人,歌利王有一次带着美女妃子们,到郊外去游玩,忍辱仙人在郊外修行,这些美女妃子就围着这个修道的人,很好奇。歌利王嗔恨心就起来了,他觉得这些妃子都围着这个修道人,所以就命把这个修忍辱的仙人,把鼻子给割掉,耳朵割掉,舌头割掉。这个忍辱仙人当时心里面就发愿,他说,我不能起嗔恨之心,而且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就来度你。修忍辱的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歌利王就是阿若憍陈如。因为佛修行的时候,六年苦行,他的父王派了五位一起随他修行,这一位就是佛当初发愿而来度的第一个人。

所以我们每一个念头,都会感得相应的果。你发善愿,有善愿的果,你发恶愿,恶愿也会有果。所以我们学佛以后,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定不能发恶愿。

千二百人,上列罗汉众共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就是发心求声闻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
都有这么一个想法,现在释迦牟尼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什么缘故现在说了又说,殷勤的赞扬诸佛的方便法门呢?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

佛在前面先用长行来赞叹,接着又用偈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亦即将所说的大道理,郑重其事,丝毫不苟,以各种方式重复说出。

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这时,上列各部众弟子都说,佛所得到的法,是微妙不可思议,佛所演说之法其旨趣、理体,亦是很难了解的。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不能明白这种道理。

佛说一解脱义:佛以前所说的第一等解脱的教义。

我等亦得此法:我们声闻乘的人也完全得到这种解脱义的道理。
到于涅槃:若依法修行,将来必证得涅槃的乐果。

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可是现在佛又说,以前所讲的非究竟、不彻底;以前所说的是权法,不是实法;以前所说的是权智而非实智。

现在佛这么一说,把我们都搞糊涂了,不知究竟的义理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都生出疑惑,难道佛以前所说的法都说错了吗?现在所说的才是对的吗?就算错了,我们也都得到好处,已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现在又说以前所说的不对,那么所证的果位,难道也都是假的吗?四众有这么一个大疑团!




(根据慧广法师录音整理)






隆福寺是我们的心灵与精神家园,

期待着您的关注与护持,

让有缘人共沾法喜,同获法益!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冀(2023) 0000061


隆福寺长明灯楼
廊坊市隆福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冀(2023)0000061。 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隆福寺的兴建缘由,一是为了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二是为了护国安邦,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