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尊什么缘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他又以偈言来请问释迦牟尼佛。)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慧是智慧,日是太阳,比喻佛的智慧像太阳光。是天中天,圣中圣,所以叫大圣尊。在佛没有出世以前,世界没有佛法,就好像没有太阳一样,众生均处在黑暗中。佛出世后,就好像太阳高悬在空中,照破一切黑暗。因为佛没有出世,世人不明真理。不是没有真理,而是没有人明白真理。真理本来是不来也不去的,只是众生都已沉迷太久了,又没有智者来指示,所以不知真理所在。那么,众生沉迷于什么呢?就沉迷在“色、声、香、味、触”,五尘,又称五欲。色尘,凡是有形相者,都叫色。但一般人贪着美色,对这个色尘看不破,所以就沉醉在色尘里。声尘,喜欢听音乐,喜欢听唱歌,或者喜欢听柔软美妙的言词,这都是沉醉在声尘里。香尘,也是人的一种欲望,吃了这样东西觉得没有那样东西香。这种饮食吃腻了,就想换另一种口味,众生在香尘里也是沉醉不醒,好像喝醉酒一样。味尘,即味道。今天想吃鱼,明天想吃鸡,后天又想吃鸭,吃了牛肉觉得没羊肉好吃,吃了羊肉又觉得没猪肉好吃。吃什么东西都日久生厌,不能满足。这都是由贪欲生出来的食欲,让众生沉迷在味尘中,无法自拔。触尘,就是喜欢接触种种滑腻细致的东西。例如:穿衣服爱穿丝绸锦缎,贪它们对皮肤既有保护作用,而且温暖又华丽。甚至于男女间都互相着到触尘上,有如陷入烂泥深渊,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以上这五欲不容易破,所以外道就顺着五欲来说法,不能使众生醒悟。众生好像进入于黑巷死弄,无法出离,也不知出离。直到佛出世了,才好像太阳照破黑暗一样,所以舍利弗说“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佛自久远来一直都没说这种法。以前所说的法都是权法、权智,而没有说实智。现在才把这真实的智慧说给大家听。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佛演说这种实智,先说他自己已证得如是法,即十智力、四无畏及种种神通三昧。还有四禅八定、八解脱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来说这个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修道所得的微妙之法是实智,不是权智,所以声闻、缘觉和权乘的菩萨,都不明白这种智慧,也没有人能够发问。我意难可测:这种法唯有佛陀自己才能明白,甚深不可揣摩测量,所以无能问者。诸佛之所得:这是十方诸佛和释迦牟尼佛才能明白的智慧。今皆堕疑网:现在大家都生出了疑惑,堕到疑网里。可是,一生出疑惑来,修道就有障碍。故云“修道之人且莫疑,疑心若起便途迷”。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佛为什么说出这种法呢?非但一般人狐疑不信,甚至于缘觉出家二众,所有的天龙护法、八部鬼神等,都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明白。瞻仰两足尊:现在大家都目不暂瞬的望着佛,抬起头来看佛。两足尊,什么是两足?不是两只脚。在此是充足、满足。什么充足了?福充足了;什么满足了?慧满足了。佛是福慧都满足的尊者。我们拜佛的时候,把头低在地上,两个手掌翻过来,很多人说,是希望佛的两个脚站在我的手上,这是理解上的偏差。是福和慧,佛加持给我。所以我们拜佛的时候做什么呢?求福、求慧都能具足。我们在佛前礼拜的时候,把手掌反过来朝上就是求福求慧。从哪求呢?就是要站起来去行动、去落实才能得到。不是趴在那边,佛就会给你。佛给你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佛给你讲的这个道理。因为释迦牟尼佛“三祗修福慧”,在三大阿僧祗劫的期间修福修慧。“百劫种相好”,在一百大劫以前就培福种植八十种相貌妙好。什么叫“祗”呢?就是无量数。今不只是一个无量数而已,而是三个无量数,是算不出的大数目。在这么长的时间,佛修福修慧。修福,就是供养三宝,亲近诸佛,供养佛、法、僧、供养菩萨、供养辟支佛、供养阿罗汉,在这个期间广修供养,不仅供养一个,而是供养无量无数的佛法僧等。修慧,要先持戒。先持戒才能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善境就是顺缘,恶境就是逆缘。顺逆毁誉都不动心,这就是有定力,有定力才能有慧力,所以释迦牟尼佛修福修慧。修慧,要多学习经典,若不学习经典,智慧就不能增长。学习经、律、论三藏,就可以生大智慧。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将来做只大笨象,长得又高又大,又有力量,脖子上还挂上一串宝珠,可是,虚有其表,没有智慧。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尽是学习经典,但不做好事,不种善根。做善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如果说:我研究经典就好了,为什么要做善事?要帮助别人?那么,将来证了阿罗汉果,去化缘是没有人会供养你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因地不修福,在果地就没有福。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大家都恳请佛再详细的说一说其中的意义。
(根据慧广法师录音整理)
隆福寺是我们的心灵与精神家园,
期待着您的关注与护持,
让有缘人共沾法喜,同获法益!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冀(2023) 00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