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开会 (第1136会 至 第1140会)

文摘   2025-02-02 21:05   河北  

文/慧广法师   



萝卜开会信徒问题
1136会
师父好,许多年轻家庭由于没有处理好夫妻、双方老人、年轻夫妻与双方老人等等家庭关系,发生了不少误解和矛盾。那么,年轻人应该怎样理顺夫妻及与老人的关系?请您慈悲开示。
1137会
师父,请问,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开启全新的人生呢?
1138会尊敬的师父,请您慈悲,方便的时候开示一下“戒”的含义吧?感恩师父。
1139会师父,当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恶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1140会师父,您为什么老是在强调“一门深入呢”?





《萝卜开会》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会
2016年11月24日

一信徒问师:师父好,许多年轻家庭由于没有处理好夫妻、双方老人、年轻夫妻与双方老人等等家庭关系,发生了不少误解和矛盾。那么,年轻人应该怎样理顺夫妻及与老人的关系?请您慈悲开示。

师答: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时间不会很长,多则一百年,少则几十年。在那么大的宇宙里,在那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相遇了,珍惜都来不及,爱都爱不过来了,还闹什么别扭?     

我们不要希望小鸟按自己的方式生活,也不要希望鱼儿按自己的期待生活。每个人都有他活着的方式,都有他需要的空间,都有他的一种生命乐趣。所以,我们不要干涉家人,要理解他们,要把跟亲人的相遇当成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一种缘分。等到有一天,你忽然明白自己应当珍惜他们时,他们要是不在了,这会多么遗憾。在我们的人生中,不要有这种遗憾。

我们的亲人,不知道会在未来的哪个时候生病。到时,我们可能会失去他们。所以,父母活着时,一定要关爱他们,关心他们,就算不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生活环境,至少也要给他们一份好心情。因为,衣食住行解决之后,幸福就是一种心情。不要期望父母成为多么伟大的人物、多么了不起的智者。父母能养活我们,已经是最了不起的贡献了。所以,回报他们,给他们一份关爱、理解、体贴。每一个当下,都要给他们一份好心情,让他们活得开开心心。





《萝卜开会》 |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会
2016年11月25日

一信徒问师:师父,请问,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开启全新的人生呢?

师答:许多时候,当我们能够有机会、有抱负、有梦想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时,物累总是会变成系在鸟羽上的黄金。我们有许多借口,来阻挡自己前行的脚步。很多时候,等我们真的想做事时,却已经无能为力了。

那么,如何以实际行动开启全新人生呢?我们首先要修炼自己的灵魂。如何修炼?先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开始。利他的行为是一种生命习惯,当你每天都坚持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时,利他的信息就会慢慢渗入你的灵魂深处,久久熏染,就会形成习惯,使你远离欲望的奴役——比如,所有宗教仪轨的意义,就是用大善信息熏染信仰者的心,将善与爱种入他们的心底深处,驱走恶因,拒绝恶缘——只有远离欲望的奴役,你才能拥有一种洞察的智慧,洞察这个世界的真相,洞察纷繁的表象背后的本质,你的心灵才会得到一种自主,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快乐清凉的天空里。





《萝卜开会》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会
2016年11月26日

一信徒问师:尊敬的师父,请您慈悲,方便的时候开示一下“戒”的含义吧?感恩师父。

师答:释迦牟尼佛曾说,只要世上有六个守戒比丘,正法就不会灭亡。戒不亡,法不灭。所以在修行首要的十件事中,第一件事,就是守戒。

对于每一个向往佛道的人来说,戒律都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基础。那么什么是戒?诸恶莫作就是戒。戒的本质是敬畏,其根本底线,就是不去有意伤害别人。佛教中的许多戒,都是可以随顺世间法的,其中有许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大多以对治欲望为主。传统的戒有多种: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大家可以看相关的书。 

不懂戒律,不明戒律,不守戒律者,很难成就。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把智慧看成一根蜡烛,戒律就好像四堵墙,它挡住了外面的风,不让它们把智慧的蜡烛吹灭。然后,再用这个蜡烛点燃你的资粮之柴,让它燎原出智慧大火。就是说,当你的定力不足以抵御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时,就需要借助戒律,避开一切污染源,保持心的清净。

所以,戒是自我拯救之法,它重在自律。无戒便会自我放纵,自我放纵者多害人害己。戒是守住灵魂的标杆,知道啥该做,啥不该做。要知道,不管做啥,承受者都是自己。世间规律便是自作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想种善果者,便种善因。那避恶,便是戒;那趋善,便是慧;那妙用,便是定。在浮躁社会里修定,更需要戒。有了戒,就有了内心的守候,无需靠别人。




《萝卜开会》 |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会
2016年11月27日

一信徒问师:师父,当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恶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师答:真正的恶是很难被转化的,尤其当这种恶缘拒绝了忏悔和自省的时候。许多时候,想转化恶的人,最终得到的可能是被诋毁、被欺骗、被伤害。所以,当我们不能转变恶时,就远离恶缘。佛教称之为“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使用“默摈置之”来对付恶性比丘,即不要理睬,远离他们。

但是,如何区分真正的恶和被迷众生?从客观看,有人更像是迷失了本性,不懂得爱和珍惜的人,一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普通的人,似乎很难看出他代表了真正的恶。人生的目的不同,选择就不同,价值观也不同。价值评判体系不一样,人生价值的追求就不一样。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当今,做好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萝卜开会》 | 第一千一百四十会
2016年11月28日

一信徒问师:师父,您为什么老是在强调“一门深入呢”?

师答:现在学佛人群中,接触面很杂的人占到了整个群体的很大比例。很多的信仰者,没有真正理解何为一门深入?很多人不能坚持,不是因为不相信自己遇上的法门,而是心不能定,不安分,总想到处看看。有的是认为了解得越多,就越厉害,实则,是一种自欺欺人。到处参访和学习中,你知道了很多法脉和知识、方法,也读了很多书,能说得头头是道,显得非常博闻,但那是表面功夫。或许你是学者,是因为有兴趣而认真地了解、研究它们,但也不是大智慧。古代的大成就者那诺巴就曾是那烂陀寺的大学者,地位非常高,后来还是经历了一段辛苦的拜师实修的过程,甚至是命难的考验,才从佛学家变为成就者。扎实地从学术上研究还算有诚意,而有些只是为了面子工程,让人感觉他厉害而已。

修行不是要人变得多么花里胡哨,是要人沉下心来,到达一种最质朴的状态,甚至要倒掉以前你杯子里装的那些水。在修习的过程里,渐渐放下诸多的妄念,执著,成见,减少外在的干扰,变得更静,更定,更纯粹。让所有和你有缘的众生,都能从你的安静和纯粹中,生出对三宝的恭敬,真理的追求。这种影响很难从博学当中生起的!








隆福寺是我们的心灵与精神家园,

期待着您的关注与护持,

让有缘人共沾法喜,同获法益!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冀(2023) 0000061


萝卜开会问题征集可发送至 longfutemple@163.com


隆福寺长明灯楼
廊坊市隆福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冀(2023)0000061。 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隆福寺的兴建缘由,一是为了弘扬佛法,续佛慧命;二是为了护国安邦,文化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