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畅游天津文化地标建筑群:天津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博物馆
文摘
旅游
2023-04-19 17:30
新西兰
在饱餐一顿之后,我便出发前往天津之旅的第一站——四大馆(天津美术馆、天津博物馆、天津图书馆和天津自然博物馆)。说起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的城市规划中倾向于将这种大型的文化建筑放在一个较为集中的点。四大馆以及同处文化广场的天津大剧院共同构成了天津标志性的文化建筑群。我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来完成这天的行程,打了趟车前往目的地附近。果然,几座大型建筑都围绕着中心的湖布置。我参观的第一座建筑是天津美术馆。美术馆由德国的KSP尤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外观简洁大方又极富现代气息。博物馆内部线条同样简单、干脆,浅色系的墙面和天花跟深色的地板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我尤其欣赏设计师将靠墙一侧的扶手直接与墙体融合在一起的巧思,但这个设计也并非毫无缺点,至少在处女座的我眼里,我会担心这是藏污纳垢之处。
参观天津美术馆就像是一次天津非遗大赏,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在天津人手里是玩得明明白白的,几乎每一种属性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手艺。
充满好奇心的我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现场体验的机会,也与在场的各位短暂地交流了一番。体验交流过后,我对这些坚持传承手艺的匠人愈加佩服。美术馆本身展览面积不算特别大,我本来就是为了看建筑而来的,所以看了大概就赶往下一场。美术馆的左右两侧分别是博物馆和图书馆,不得不说文化建筑集中布置确实为参观者们节省不少时间。天津博物馆的前身为民国七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虽说它的名气稍微小一点,但是它的展品价值丝毫不逊于我之前参观过的陕历博、河南博物院。在博物馆的众多展品当中,我最喜欢它的玉器与瓷器。玉器中有不少是具有异域风情的精品,这些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在清朝时期入贡我国朝廷,由于其工艺精美,纹饰多样,所以当时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仿制品。
▲青玉龙首饰 (左上)、白玉麒麟纹带板(左下)、仿痕都斯坦青玉菊花形双耳杯(右上)、痕都斯坦白玉蕃莲百合纹镜托(右下)
▲乾隆款青花八宝 纹扁壶(左)、万历款青花梵文碗(右上)、雍正款青花草叶纹托盘书灯(右下)玉壶春瓶属于国宝级的文物,瓶身上有着色彩艳丽且生动十分的雉鸡、芍药图案,画工精细,配以题诗和印章,仿佛一幅花鸟画。这款瓶子的颜色鲜艳,如果不看介绍让我猜,我应该能一下猜出是乾隆时期的作品。尽管我们经常笑话乾隆审美不如雍正,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个瓶子确实比很多乾隆时期的器皿要显得更古朴雅致。
翡翠蝈蝈白菜的珍贵之处在于玉匠们巧妙地利用了玉石上的天然色彩而雕琢出作品。作品当中不仅仅有翠绿色和白色,还有褐色的斑纹。细心看作品中心翠绿色的部分其实并不是菜叶,而是一对蝈蝈和一只螳螂。作者精妙的刀工使得作品鲜活灵动,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展品是翡翠缠枝菊花纹环耳扁盖瓶和乾隆御赏款折方开光人物纹匏制瓶。据介绍,这对瓶子是由整块的玉料雕琢而成,玉色不仅有淡淡的翠绿色,还带着点黄,间有少许淡粉,自然柔和。我尤其喜欢这对瓶子的花纹,瓶身两侧的菊花纹极其细致,瓶肩镂空处各有一对环。瓶足处阴线刻了兽面纹,不细看的话很难发现。具有西方艺术风格的纹饰与翡翠的质感交相辉映,让人一见难忘。这款瓶子既非玉器,也非瓷器,它是一种以范模制成的葫芦器,亦称“匏(páo)器”。制匏技艺出现于明末,工匠把刚成形的小葫芦加上木范或者陶范,待成熟风干则成了葫芦器。匏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正方体,下部为多面体。矩形面内是八仙图案,而三角形的斜面内为团寿字的装饰。此瓶原为乾隆皇帝的赏玩之物,足见其工艺之精湛。
博物馆内也收藏了不少青铜器,最杰出的是作品是西周的太保鼎和夔纹铜禁。清咸丰年间曾在山东梁山出土过七件精美的商周青铜器,被誉为“梁山七器”。历经多年,“梁山七器”只剩下唯一一件留在国内,这就是太保鼎。太保鼎是西周时期的礼器,鼎身呈方形,上铸有双立耳,耳上装饰着垂角双兽。鼎腹四面都有图案,据介绍所说是兽面纹与垂叶纹。四只鼎足上装饰的圆盘是这个方鼎其中一个特别之处,因为这样的造型在商周的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太保鼎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鼎内壁铸有“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为官职名。
太保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无论是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极高,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品。在河南博物院参观的时候我曾见到一件云纹铜禁,这次在天津见到的是夔纹铜禁。夔纹铜禁四周有着精美的纹饰,造型看起来十分稳重。传世的西周铜禁一共两件,其中一件在海外,所以这一件就显得无比珍贵。尤其是这件夔纹铜禁还是我国出土的铜禁中形体最大的。
除了玉器、瓷器和青铜器,在天津博物馆中的书画也有不少精品,如:《雪景寒林图》等,真的非常值得一来。参观的时候碰巧还遇到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馆藏18-20世纪珠宝展和古埃及文明展。古埃及文明展跟我在广州参观看到的是几乎一样的展品,倒是俄罗斯的珠宝让我眼界大开,真是收获满满!从博物馆出来,天上下起了小雨。也许是阴雨天的关系,天空灰蒙蒙的,本来应该有着不错景色的地方少了几分魅力,但也总有美景可以让我发掘。
图书馆的外观色调与博物馆、美术馆的基本统一,只是各个建筑的外观颜色深浅有点不同。立面的格栅元素多少让我想起了上海浦东图书馆,两者都给人一种稳重而简洁的感觉。
由于不是为了进去阅览群书,我只看了外观就移步往场地西侧的天津自然博物馆。各地的自然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大同小异,所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也成了我心中一座只看外观的建筑。我前往博物馆时已经过了入场的时间,自然就没有机会进内探索其展览流线等设计。展馆外形如同一个躺在水中的巨型贝壳,“海贝含珠”的理念寓意人类面向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不是建筑行业从业者也许会觉得白天来文化中心站看建筑实在无趣,但这一片区域的亮点不在白天,而在晚上。饭后,我再回来看看这边的夜景吧。地址:
天津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58号~62号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1号
时间:
天津美术馆、博物馆:9:00-16:00(周一闭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9:00-16:30(周一闭馆)
天津图书馆:以官方时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