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天津之旅
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是来天津旅游又一个不能错过的地方,因为这里拥有迄今为止天津乃至全国保留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在这些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花园式房屋中,包含着英式、意式、法式、德式、西班牙式等多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而且这些建筑还有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巴洛克式等多种形式,所以“五大道”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说实话,这就连青岛的“八大关”都不及这里洋楼建筑之多。
五大道的历史
“五大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是一片坑洼塘淀,后来被划为英租界。1903年开始,英租界往南扩展。从1919年到1926年期间,逐渐形成了五大道的交通脉络。至于“五大道”这个名称的由来,虽然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是天津小洋楼的代名词。
天津是对骑行爱好者很友好的一个城市,到处可见的单车,尤其是在“五大道”游览,非常适合骑行的方式(个人认为比步行更有吸引力,虽然我是个徒步爱好者)。那就来一场骑行吧!
天津音乐厅
天津音乐厅并不在五大道的范围内,只是这座美丽的建筑刚好在我骑行游览“五大道”的起点(马场道与南京路交汇处)的对面,因此我停下来看了两眼。蓝天白云下的音乐厅显得特别美。
天津二十中学
沿着马场道前进,会经过天津二十中学。据说天津人所熟知的犹太人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中学时光就是在这座前身为“英国文法学校”的校园里度过的。六月的天津,只要不下雨,大晴天之下随手拍的街景就很好看。
香港大楼旧址
香港大楼建于1937年,属于公寓式住宅楼。说实话,这座建筑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它那紫红色的围墙,其次才是建筑本身。据资料显示,其平面为L形,可惜我们无从考究。建筑立面线条非常简洁干净但稍显无趣,首层入口处的咖啡馆门上小小的营业信息倒是充满趣味。
五大道地标时钟
在睦南道与马场道交界处伫立着“五大道”的其中一个标志——地标钟。这座时钟标示出了五大道的范围,像是一个敬业的向导提醒着游客。
马场道
骑行在马场道上,我发现“五大道”范围内就算是住宅也是偏西方建筑风格的。而且独立宅邸很多,它们基本都是以名人来命名,比如雍剑秋旧居、犹太人旧居等。
沿着马场道经西康路转入睦南道,于道路的拐角处可以见到一栋纯白的建筑,那是渤海银行的办公楼。
睦南道
由于睦南道两旁都在“五大道”范围内,这里的景色便与马场道大不相同,似乎这里的建筑高度更趋于统一,路两旁的树荫也更浓。
我骑着自行车前行,来到睦南道中段,这里有一座“狗不理贵宾楼”。好生有趣的名字,狗不理和贵宾楼二者放在一起,有一种喜剧效果。贵宾楼前身是李勉之旧居,1937年,李勉之在此处购地兴建了四幢大小式样一致的德国风格的庭院式别墅,房屋竣工后分别给兄妹四人居住。从建筑外立面可以看到这是卵石混水墙,墙基部分为花岗石,整体看起来肌理非常特别。
我非常喜欢贵宾楼正对面的睦南府的立面,这座建筑现在是政府机关单位所在地。
继续前行,不远处是卞氏旧宅。卞氏家族是近代天津商业八大家之一,他们的先祖原是江苏的望族,后于清康熙年间迁居天津,因旧宅在一乡祠旁,故而被天津人称为“乡祠卞家”。卞家经营的有洋布店、海味店、药店,其中“隆顺榕”是天津中药的老字号。卞家是从洋布店开始经营,直到第四代传人卞树榕时才开始设药店。经过几代不断传承,卞家依旧是人才辈出,在天津多个行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别墅是典型的西班牙建筑风格,四层的砖木结构,清水砖墙立面上不同颜色的砖相互拼接。最有辨析度的是二层的一排半圆形阳台,和三层的形状规矩的窗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座房线条明快而庄重、古朴。
在睦南道上最为显眼的一座建筑,同时也是“五大道”上最经典建筑,是疙瘩楼。众所周知天津有一座全国闻名的“瓷房子”,这座1937年建造的原为意大利风格的联排式住宅可以说是一座小“瓷房子”。这里的火热程度也丝毫不差,在围墙外拍照的游客来往不绝,当然也包括了我在内。
几乎布满整个建筑立面的“疙瘩”其实是指砌筑在外墙的硫缸砖形成凸起状,在“小疙瘩”的周围有众多的瓷器。也有用各色瓷片装饰的独特形状,栏杆上也有很多奇特的瓷器公仔,这些瓷器使得整座建筑特别中多少带了点诡异。
重庆道
庆王府旧址
我喜欢外廊黄、绿、紫三色相间的六棱琉璃珠栏杆,它们使得简洁雅致的外立面有了俏皮的感觉。
五大道雕像
常德道
先农大院
地址:
五大道: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83号
时间: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09:00-17:00
庆王府旧址:09:00-17:30
门票:
五大道历史博物馆:¥30
庆王府旧址:¥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