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中国财经报》刊登《打好从严从紧“组合拳”——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局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综述》,点赞报道了温州市财政局不断健全习惯过紧日子制度体系方面的积极实践。
打好从严从紧“组合拳”
——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局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综述
过紧日子,并不是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常态化的要求。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坚持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要求,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局坚持夯基础、优路径、严管理一体发力,以“刀刃”向内的决心不断健全习惯过紧日子制度体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资源统筹、织密监督网络等方面积极实践,将更多财政资金用于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1
绩效理念贯穿始终
温州市财政局预算编制中心副主任吴明晔表示,该局以零基预算改革为牵引,坚持破立并举、精打细算;通过优制度、严关口、强绩效,坚持从严从紧、硬化约束。2023年,该局出台全面深化市本级零基预算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打破传统“基数+增长”预算分配模式。同时,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低效无效资金,更好聚力增效节用裕民。
启动零基预算改革后,温州市财政局全面强化项目支出源头管控,牢固树立“先谋事、再排钱”理念,着力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清单化管理8891个预算项目,通过项目库精准识别,累计筛选并清理一次性或到期项目2323个。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集成嵌入项目造价指标体系,从源头上解决资金错配、使用低效等问题。近两年,完成项目审核330个、核减资金7.4亿元;明确7大类、47个明细类别、179项开支范围,制定461项预算支出标准,实现开支范围、项目申报、金额测算、项目设置四个“标准化”。通过项目前置审核,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刚性支出、负面支出、其他支出三张清单,凡是负面清单项目一律不予入库,凡是绩效不高项目一律核减,凡是不成熟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资金。2025年,市本级部门支出需求压减比例超50%,行政运行成本大幅降低,腾出了更多宝贵财力用于惠民生、促发展。
同时,该局严格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出台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负面清单,试行市本级过紧日子评价办法,建立3方面21项过紧日子评价指标体系,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必要、非急需支出,以制度约束牢牢扎紧支出藩篱。坚持以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为导向,将零基预算改革与绩效管理深度结合,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应用体系。对目标任务实施好、资金使用效益优的项目和政策,予以优先保障;对执行进度慢、资金效益差的项目,调减或取消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有力倒逼部门单位树立“谁用钱、谁负责”的绩效管理理念,推动改变了原先支出较为分散、投向不够精准的情况。近两年,通过全过程绩效管理,节约市本级财政资金6.9亿元。
“当然,部门的支出空间持续收窄,我们也会听到不够理解的声音。”吴明晔介绍,为此,温州市财政部门率先抓好落实,严格制定了财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十条措施,以财政的“刀刃”向内为全市各级机关部门作出表率,进一步凝聚起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合力与共识——只要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
2
统筹与监督形成合力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温州市财政局总预算局副局长姚中杰说:“要过好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要把资产资源等方方面面都高效地统筹利用起来,做到该省的省、该花的花。”
温州市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聚焦聚力“科学统筹、高效利用”,主张以更高效率的资产管用机制、更大力度的资金统筹举措、更加多元的资本撬动路径,实现降成本、增效能。
强化资源集约管理。该局率全省之先构建以公物仓为基础、公益仓为提升、罚没仓为补充的“三仓融合”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资产配置优先从政府公物仓等存量资产中调剂或借用,统一对单位超标准配置、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转资产进行调配处置。目前,累计办理资产调拨和借用307起,节约财政资金超2000万元,为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园博会等重大活动和大型会议工作专班资产借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存量资金统筹。该局加强结余资金和单位账户资金统筹,强化结余资金统筹管理使用,除确需结转的已采购未支付结余资金外,其他当年结余资金原则上一律收回。推进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留存资金和往来款项清理,按不同性质、不同情况分类处理,将各类结余资金、结转一年以上资金及确无法清算暂收款项等收回财政统筹使用。近两年,温州市本级累计清理盘活各类暂存款、往来款资金合计1.6亿元。
强化市场资本撬动。该局优先采用政府引导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高质量发展。推动省“专精特新”母基金在温州落地,撬动社会资本12亿元,已投资4个项目1.4亿元,有力支持本地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扶微助企,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小微、“三农”在保余额232.46亿元,在保户数3.26万户,规模居全省前列。
过紧日子,少不了财政监督的加力提效。该局坚持聚焦重点、监督联动,创新建立“五督”联动监督机制,将过紧日子要求纳入监督重点,织密财经领域监督网络。聚焦“三公”经费靶向监督,创新“三公”经费动态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并短信提醒执行进度超70%的预算单位,及时督促预算单位控制“三公”经费预算支出,形成“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管理闭环,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聚焦产业政策精准监督,充分考虑温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全面评估近年经济政策的资金使用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梳理整合、调整优化,确保财政资金投向更精准、更适配、更高效。聚焦委托业务长效监督,对照委托业务费负面清单,会同市纪委监委开展市直单位委托业务费支出专项检查,排查不符合过紧日子要求等委托业务费支出,核实127笔、退款11笔,并对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总结,举一反三,追根溯源,推动完善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3
为“十五五”奠定基础
2025年,温州市财政系统将围绕“经常性收入用于经常性支出,一次性收入用于一次性支出,经营性收入用于经营性支出”的预算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推动财政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地见效。出台与过紧日子相配套的操作细则,深入分析并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具体情况、事项和要求,落实落细具体措施,切实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优化完善市本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评价办法,健全过紧日子评价指标体系,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与零基预算管理改革充分融合,更好地督促市级党政机关厉行节俭、降本增效。
二是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将过紧日子要求融入预算管理。动态调整预算支出标准,按照地方财政可承受能力,及时将部门行政运转相关标准调整到合理水平,提升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优化分类分级财政资金保障机制,严格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动态调整刚性支出项目清单,按照项目轻重缓急进行逐级保障,集中财力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发展“刀刃”上、民生紧要处。
三是拓宽过紧日子的视野,思考更深层次的过紧日子举措。安排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要更加谨慎,要实事求是、必要合理,避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要科学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大跨区域公共服务机构布局统筹力度,科学设定服务内容、服务半径和服务对象,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在市域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配置。
四是强化财经纪律约束,构建常态长效过紧日子监督体系。针对当前预算编制中部分项目固化僵化问题,重点对执行率低、调整率高的事项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和重点绩效评价。发挥财会监督“利剑”作用,将绩效评价和财会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完善挂钩,对低效无效项目坚决削减或取消,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