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丨中国财经报:温州市推进机制创新打造共富新路径综述

政务   2024-12-16 17:17   浙江  


  12月14日,《中国财经报》“市县财经”点赞报道了温州市财政局持续深化财政支农方式改革,通过折股量化、片区组团等机制创新打造共富新路径的经验做法。

“折股量化”成强村富民新“密码”

——浙江省温州市推进机制创新打造共富新路径综述

  一个暖洋洋的冬日,驱车穿过葱郁俊秀的竹林,盘上斗折蛇行的山路。眼前的青街畲族乡山明水秀、景色宜人。踩着铺满石子的乡间小道,来到半山腰上的MOJ咖啡吧,竟别有一番景致。店内设计时尚简约、质朴大气,背景音乐动听悦耳,西式餐饮精致诱人。几位悠闲的游客正在此享受着美好时光——这样村美人和的画面,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并不少见。

  自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万工程”以来,万千美丽乡村应运而生,产业振兴、百姓共富的新画卷全面铺开。多年来,温州市财政局持续深化财政支农方式改革,积极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升级、创新保障制度,打造出具有温州特色的共富样板。

  截至2023年底,温州市累计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7个、示范乡镇108个、未来乡村78个、特色精品村291个、3A景区村249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年底的5091元提高到了41622元。

 |||

财政资金精准帮扶

  “2020年以前,我们还处在脱贫攻坚阶段,传统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方式就像‘撒胡椒面’。”温州市财政局农业处处长王成介绍,扶贫政策目标靶向定位不精确,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很难让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的低收入农户真正摆脱贫困。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温州财政将资金投入到经营性项目中,由村集体持有和经营,将最终的收益分配给农户。“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王成说,这个做法固然好,但随之又出现了怎么分、分多少的新问题。于是在2017年,市级财政创新打造财政资金兜底帮扶模式,将村集体所取得的经营性资产按5∶5的比例以股权分红的形式对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进行再分配,这就是现在的折股量化。

  折股量化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双增收,成功地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农村产业发展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平阳县青街畲族乡党委书记陈天杰介绍,青街畲族乡地处偏远,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发展村集体产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在折股量化的模式下,青街畲族乡整合各村区位条件、土地要素、资金资源、专业人才等,与项目公司合作,开辟发展新路径。“有地出地、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加大对经济相对薄弱村集体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其资产性收入能力,再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合理分配股权收益。”陈天杰说,在具体实践中,青街畲族乡深入打造青隐丛民宿,结合MOJ咖啡吧,将产业链延伸至吃、喝、游、住、行等方面。项目公司与民宿所在村约定,每卖出一杯咖啡,就向村级共富公益基金分享1.8元收益,专项支持当地就学、养老、扶贫等公益性事业,以“一块发”的诚意与村集体共谋共促共富发展之路。

▲图为MOJ咖啡吧

  青街畲族乡还与温州市吉云茶业有限公司共建畲乡茶韵共富园项目,以“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方式,村民可获得产业项目土地租金、务工薪金、项目收益股金。

  来到青街畲族乡东坑村,爬上海拔600米的山坡远眺,齐齐整整的350亩黄金芽茶长势甚好,棵棵挺直、青翠欲滴。几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点缀其间,使整片山都灵动起来。东坑村党支部书记陈钦全介绍,东坑村有村民297户,其中低保22户33人、低边5户12人。村里主要产业就是投资740万元打造的青街畲乡茶韵共富园。该项目资金来源于市级财政资金500万元,9个村自筹资金240万元。茶园建于2022年10月,前期种植已基本完毕,预计到2026年逐渐形成亩产量,可以正常采摘。

  一开始,流转土地的动员协调工作很困难,很多村民对茶园不太看好,还是更愿意守着自己家的竹林。“由于茶叶种植需要连片土地,我就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希望村民们能改变传统观念,认可这种产业发展新模式。”陈钦全笑着说,经过半年努力,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做通了所有村民的工作。“我们按每亩土地租金200元、每根竹子赔偿7元的方式,对村民进行资金补偿。”

  近两年,东坑村村民一起参与到茶园的管护中,包括施肥、打药、除草、修剪等。50个固定岗位和200余个灵活岗位,不仅解决了本村就业问题,也吸引了不少村民返乡。一对夫妻务工一天可收入350元,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一个家庭月收入可超1万元。

  吉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泽龙介绍,现在茶园还处在培育期,村民们已经尝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到2026年,采茶季需要至少500个工作岗位,到时候周边几个村都被带动起来,形成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大循环。2023年,茶园管护已产生村民劳务工资70余万元。3年项目期满后,公司将按每亩2500元、共计80万元给村集体和农户分红。

  根据折股量化的分配原则和各村实际情况,茶园项目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东坑村等9个村。“这种把产业项目核心资产留在村集体,打通社会资本参与村集体产业项目建设,推行‘保底收益+收益分红’的分配方式,才能真正让村集体和农户实现长久的共赢共富。”陈天杰说。

 |||

折股量化迭代升级

  山与水交融,人与景同美,古与今相会,石板路的两旁还保留着多个古代造纸的腌塘、捞纸坊。尽管年代久远,但远山上的古宅、青石上的苔藓、石缝里的溪流,无不在诉说着泽雅镇水碓坑村纸山文化昔日的繁荣。眼前的水碓坑村,既有古朴的魅力,又有现代的新潮:抽象派的废墟画廊、造型独特的民俗馆、工业格调的咖啡吧、热带度假风格的民宿……众多摩登元素与古村古色和谐交融,各种经济新业态在这个神秘秀美的村镇里蒸蒸日上。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镌刻在泽雅镇水库大坝上的八个大字赫然在目。垃圾收费站变身小巨蛋气膜仓,成为网红多功能运动场,乡村体育掀起热潮;废旧菜场变身艺术气息浓郁的龙溪艺术馆,多位知名画家在此举办画展;嘈杂凌乱的马路市场改建为玲珑别致的口袋公园,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理想去处……泽雅镇党委书记叶文才说:“几年前的泽雅镇完全不是这样。这里80%是山区村,人口外流严重,产业发展面窄,村集体经济薄弱,缺少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图为水碓坑村餐饮店

  从2017年开始,泽雅镇充分用好财政资金和闲置资源两大要素,以水碓坑村、纸源村等为试点,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全镇经济发展起到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

  然而,一个村单兵作战难免要面临资源短缺、资金不足、项目匮乏等发展困境。“只有产业发展才是强村富民的原动力。”叶文才说,2021年,泽雅镇文旅产业再次迎来了发展契机。在市级财政未来乡村共建共享平台政策福利的加持下,泽雅镇闲置资产促发展进入了2.0版本——通过“一个项目+多个村集体+镇级强村公司+运营前置”模式启动项目建设,解决了一个村集体单兵作战带来的难题。

  温州市财政局农业处副处长林磊解释道,折股量化的帮扶模式运行几年间,确实提高了村级资产经济效益。“但是,一个村富不算富,共富才是我们的目标。”2021年,市级财政将折股量化进行迭代升级,创新推出“片区组团”模式,引导多个村集体抱团发展,形成了“强村带弱村、抱团促共富”的新格局。

  2023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水碓坑村未来乡村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资金900万元,水碓坑村整村房屋、土地的20年使用权折价200万元,水碓坑村等9个村自筹资金400万元,共计1500万元成立强村公司,入股到水碓坑村整村运营开发项目中。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向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提供分红105万元。

  水碓坑村在9个村中属于强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禀赋好,运营项目大多落地在此。按照折股量化的分配原则,将取得的经营性资产分给9个村集体和9个村的低收入农户,即9个村集体共分到52.5万元,其中水碓坑村占20%、其他8个弱村各占10%;9个村的低收入农户共分到52.5万元,分红金额按实际情况分配。

  曾经,水碓坑村的部分房屋都是半塌状态,随着“组团共富”项目落地,村里人气爆棚。泽雅镇副镇长李志辉说:“片区组团模式确实激发了乡村主导产业优势抱团连片式发展,政府资源得到了更公平高效的配置,也推动形成了企业降低成本、村集体组团增收、村民资产增值的多方共赢格局。”

  现在的水碓坑村30%是原村民居住区、40%是活动公共配套区、30%是经营区。叶文才说:“泽雅镇一定要保留烟火气,打造具有泽雅特色的民宿、餐饮、研学等经济业态。”他认为,全商业化发展并不好,会造成同质化竞争、品质下降,最终限制发展。在项目开发的时候,泽雅镇非常注重保护古村古建,强调“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把市场运营嵌入立项、设计、建设全过程,确保项目建设后更加适应市场,从而带来更加长期稳定的经营效益。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迭代升级,泽雅镇已经成为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集体经济总收入从2017年的191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538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从1118万元增长到3031万元,两项指标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截至今年6月底,温州市累计实施319个折股量化项目,投入各级财政资金9.3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59亿元,惠及村集体600余个和低收入农户3万余人,带动户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


温州财政
发布财政优惠政策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