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详细报道如下
全覆盖 理赔快 可“回流”
——浙江省温州市创新推出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有效提高农田水利设施风险防控能力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山地丘陵遍布,省内三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大自然赋予这座温润之州诗画山水的同时,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区位形态也使其面临陆路交通不便的问题,且洪涝台风等灾害多发,对海塘堤防等水利设施工程水毁损失严重。
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在稀缺的土地上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温州率全国之先,对水利设施灾害保险进行了改良再创新、迭代再升级,经过六年时间,逐步探索出一条独有的水利设施灾害保险之路。
据统计,2007—2016年,共有10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温州。10年间,全市投入水毁工程修复资金4.86亿元,年均达4860万元,财政保障水利修建和农田管养等事项压力巨大。2018年,在浙江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温州市财政局开始探索实施水利设施灾害保险。根据当地的财政体制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不断探索完善,经过三次迭代,在今年2月形成了温州市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将堤防、农饮水保险的成功经验延伸至农田水利设施领域,实现了从“水源地—水龙头—田间地头”的一揽子保障。
迭代升级
全市农村水利设施高度整合
瑞安市马屿镇马岩村有6万亩高标准农田,近300米长的三面光渠道受损。马屿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黄益面介绍,庄稼受损有农业保险,但农田、机耕路、渠道受损一直没办法。村镇资金紧张,责任划分不明,维修就搁置了。“今年上半年,得知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很高兴,马上统计申报。台风灾后保险公司接到报案,第二天就过来查勘,20.6万元赔付资金很快就到账了。”
温州市财政局农业处处长王成表示,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与以往的水利设施灾害保险不同,保障标的增加了高标准农田的耕地、配套的机耕路、生产路等田网道路和灌排所用的渠道、渠网等设施及机器设备。同时,引入模块化定损机制,现场定损只需要根据受损部位、损失长度或面积,即可当场完成定损。修复资金到位从2个月缩短至最快24小时;赔付金额超600万元的,72小时内即可完成理赔,大大缩短了水毁设施修复时间。
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高标准农田的沟渠、机耕路、机埠泵站等农村水利设施一直是保险保障盲区。一旦遇到较大自然灾害,田间道路、渠道被冲毁,高标准农田恢复正常生产很困难。“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把之前保险没有覆盖到、或者政策和部门划分责任不够清晰的标的物,都纳入到保障范围。”
王成介绍,三项保险整合后,覆盖了全市已建成的160万亩高标准农田(含路渠设施)、全市灌溉渠道、1971公里的江堤海塘、800座水闸、1404座堰坝、1548处单(联)村水厂,资产价值合计高达177.63亿元。这些全部纳入试点保险保障范围,保费总额却比分散实施单一标的物保险节约了1000万元。
开展全市统一投保后,为了帮助各县(市、区)积极参保,享受到保障服务,温州市采取两级财政分摊、按比例补助的方式,根据各地财力及保费需求情况进行统筹。市级财政对文成、泰顺、平阳、苍南、永嘉等5县补助70%,其他县(市、区)补助50%。2024年,全市堤防段保费1270万元、农饮水段保费1075万元、农田水利段保费1016万元,合计3361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105万元,占全市总保费的62.6%。
不仅如此,该保险还放大了赔付倍数。英大长安保险经纪公司项目负责人解释道,发生保险事故后,每个县(市、区)单次事故赔偿限额可达该县(市、区)总缴纳保费的20倍,年累计可达30倍。也就是说,如果遭遇巨灾,全市单次灾害事故最高获赔6.72亿元,年累计最高获赔10.08亿元。
▲“格美”台风后,保险公司在瑞安马屿镇田间开展损失排查工作。
增值服务
实现管修养一体化
温州东北部的乐清市有百余个单村供水站,这里海拔高、山区农户分散,城市供水厂供给不利。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干净水,2020年,乐清市成立单村供水分公司,投资2.28亿元修建135个单村供水站。
乐清水务单村供水分公司经理叶世舟说:“山上的水源地基本都在溪沟堰坝,很难寻找,加上一些村民不良的用水习惯,水质很难得到保证。”一直以来,单村供水站的管理较为困难。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水源地、设备管道、管网等会被损坏,严重威胁村民饮用水安全。在白石中雁水站的控制室,叶世舟指着一台台智能自动化设备说:“原水箱、砂滤罐、陶瓷膜这些设备的管养维护都在保险的保障中。”
叶世舟所说的设备管养维护,就是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的增值服务。乡镇财力比较薄弱,对年久失修的农村水利设施日常管护巡检和及时修复存在一定困难。保险机构利用庞大的服务网络,在台风、汛期前后提供了农村水利设施日常管护的综合保障和服务,在汛前、灾后对服务的农田和水利设施进行巡查、巡点、巡检,运用物联网对重点水利设施进行录像及拍照记录,全程跟踪工程安全状况,将风险管理前置到安全监测和工程隐患消除上。据统计,乐清市农饮水设施管修养一体化增值服务年均投入的人力物力经费累计89.4万元。这不仅为财政节省了资金,也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水利设施“建后没人管、日常没钱管”的难题。
截至目前,温州市保险机构累计巡查农村饮用水设施900余处、江堤海塘1000多公里、高标准农田20余万亩,共发放保险宣传手册2320份、张贴基层保险服务告示牌2533片、线下保险培训1000人次。
王成表示,该保险将原来单一的保险整合之后,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了,理赔过程更加顺畅,受灾、报损、理赔、修复一条龙服务简单明了。同时,水利设施管养机制更科学,由以前“重建轻管”转变为“共建共管”,通过服务增值有效弥补了农业和水利部门之间的“空白”职责,并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水利建设,全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据测算,该保险在节约管护成本、风险减量服务、防汛物资捐赠、巡查统计等方面的增值服务,预计每年可节约超过2000万元的管养支出。
▲目前,全市单村供水站的日常修复费用等均已纳入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中。
“回流”机制
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迭代升级。温州市全面推进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不仅实现了三险合一、快速赔付、服务增值,还充分考虑到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创新阶梯式触发指数,即触发型指数保险与进阶型触发指数保险,保证了小灾无灾时保费“回流”效益。
温州市财政局农业处副处长林磊介绍,触发型指数保险就是干旱、持续干旱、暴雨气象预警指数触发后,48小时内理赔到账的灾毁保险,主要针对点多、面广、金额小的灾害损失,将赔付资金用于日常巡检发现的自然损坏修复。进阶型触发指数保险是在当年灾情较小、保险赔付低于55%时才能启动,即通过当地水利、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持续高温、山洪、台风预警响应等农业灾害指数,进行合理的保险资金补偿,最高可赔付保费的55%(即1848万元)。“这些赔付的资金又‘原路回到财政’,用于隐蔽工程损失补偿、隐患排查、日常渠道清淤管护等或补充第二年保险成本。”
中国人保财险温州市分公司是该保险的承保机构之一,其客户部总经理赵乐东表示,公司在接到水利、气象等部门发出的灾害预警后,立即启动“触发即赔”程序,不用等到灾害发生和层层上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乡镇供水、抢修设施等燃眉之急。
今年2月以来,全市先后已直接产生干旱指数保险赔付、日常管护类保障赔付、“格美”台风直接损失赔付等820万元。其间还触发了台风触发型指数保险,并累计触发进阶型指数保险20余次,累计各类保险补偿资金1478万元。在年内温州未遭遇较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目前已获赔2298万元,占总保险费的68.37%,预计整个保险年度赔付率最低达到80%。
有了“回流”机制,财政资金的投入变得更加“从容”,解决了资金“平安年份用不掉、大灾年份不够用”的问题,财政资金得到节省的同时,也将保险的兜底作用发挥到最大。
▲2024年温州发布干旱预警,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于24小时内启动赔付。
温州市财政局党组成员韩加斌表示,农村水利全生态服务综合保险通过转变财政支持方式,有效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风险防控能力。在不增加甚至减少财政支出的同时,切实加强了对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养等全方面的支出保障,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