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学校“六一”儿童节观摩后感
文/邹梁章
所有国民“六一”儿童节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无论你在什么年龄阶段和儿童在一起互动那就是快乐的源泉,今天参加监利市白螺镇杨林学校“六一”儿童节,这个快乐的源泉有点大,大江大海在奔流。
杨林学校原称杨林农中,文革期间称杨林五七学校,后称杨林中学,今改称杨林学校,总之学校在杨林山下,杨林二字始终冠之于前,是杨林山片区人民的骄傲。
儿童节的入场式非常隆重,类似于解放军的阅兵分列式,每个班在旗手的引领下齐步行进,绕操场一圈,然后纵队列于主席台前,策划人特意制作了一个类似于锯齿龙的吉祥物,憨态可掬。
爷爷级别的家长就认识邹码村的邹火青,邹火青有三个孙子在杨林学校,他也是在杨林学校毕业的,那一手车开得溜,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目前游走于玖龙基建工地,各老板用车都来联系他,忙得不亦乐乎,满满的自豪写在脸上,月入两w应该不在话下。正是有这样的一群家长无条件地信任,杨林学校不愁生源,其他乡镇的学子也慕名而集。
邹火青回忆说,“我在杨林学校学习的时候杨林学校的体育运动全县首屈一指,学校每年也过六一儿童节,比的是跳绳、体操、蓝球、乒乓球,杨林学校的大小球包搅全县一、二名,至学校名声大噪,转眼已是白头翁。”
今天的节目从欢乐愉快开始,第一个节目,不知名字!且曰之为象鼻子对打。二人上场,各持一根像极了象鼻子的软管,用黑色口罩蒙住双眼,间隔三米对立,原地转两圈,然后裁判口哨一响开始。最先击打到对手身体任一部位者为胜。有趣的是原地圈圈之后大多失去了方向感,要凭耳朵与皮肤对外界的感知来判断对手的位置,有时两个对打者走向各自反向,且越走越远,这可急坏了外围的观众,“这边这边”吼声一片,甚至有人急的跳脚,而场中两位选手先是南辕北辙,后又东西相向,裁判一个机灵,吹着口哨从两人中间穿插而过,二人终于醒悟,只见一生将软管舞的呼呼作响,有齐天大圣做派,另一生以静制动,侧耳听风,待到风声逼近,冷不防一个鞭击,命中目标,大获全胜。另一有场对打,只见一生原地转圈之后靜坐于地,他赌的是对手找不到攻击目标,谁知对手机动灵活,先是舞动软管打击左边,圈外观众哈大笑,后又击打右边,圈外观众还是笑声一遍,正前方出击!台下寂静无声,冲冲冲,几个跃步命中对手,胜。
人生本来可以多重选择,只要你不选择摆烂,都有可能获胜。
第二个节目为“摸石过河”,规则是脚手不可落地,移动两块塑料砖走向对面的队友,队友又接力走回第一个队友的出发地,用时少者为胜。这个游戏更具象征意义,生活中谁又不是在搬砖呢?嘲笑别人者自己手中的砖更大,沉重到要请人来搬。所以搬砖要早教,砖如渡船,渡一切人等。
第三个是游戏是多人多足,用绑带连住两人或多人的小腿,一人出左腿一人出右腿,必须二人或多人协同才能迈步向前行走,这就很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有四人小组健步如飞,一路弹跳,丝滑完成整个游戏,有二人小组开步即倒,惹人捧腹大笑,既然绑定团队必须合作。人生大舞台,利益性绑定势在必然,必同心协力方可争胜。
更具戏剧性的节目还是传统的拔河比赛,虽然上场只有三十多名队员,在激烈对抗中,啦啦队也涌向场中,他们声嘶力竭地呐喊,希望为自己的班级使出洪荒之力击败对手,也有搞小动作者,悄悄带上一把,但必竟场上运动员才是决胜因素,裁判员可不是吃素的。据说学校男老师与女老师也准备PK一把,自信的某老头也跃跃欲试,无奈要赴下个学校之约。明年“六一”还来,非参赛不可。
作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