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期
借粮
文/袁作军
民国乙酉年(1945年),也就是东洋倭寇无条件投降的那年夏秋,江汉平原南部大旱四个月,滴雨未落,湖见底,河立坼,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当年本地粮棉减产九成以上。例如朱集丁村丁小二家的五亩地,仅仅打了一百五十斤稻谷,籽粒还不甚饱满。这点粮食,他和妻子小玉、老娘三人,如何吃到明年?许多村民都准备外出逃荒。谁会坐等饿死呢?丁小二对前来邀约的人说:“你们先去吧。我打算向岳丈大人借粮,试试看如何,再做打算。”
丁小二的岳父黄老爷,是临县马家店的财主。家有良田三千亩,店铺四五家。就是天干三年五载,也难不倒黄家。不过,黄老爷性情比较古怪,人狠话不多,吝啬没商量,人赠外号“黄老邪”。能够与他沟通和相处,是件比较困难的事。虽然是女婿来借粮,哼哼,哼哼哼……
丁小二有办法。他叫内人小玉去找黄老邪开口。小玉文静、贤惠、漂亮……什么?她一个富家大小姐,怎么就远嫁给了朱集的穷鬼丁小二?说来恓惶,那年日军打进江汉平原,闯入黄家……事后,多家郎中说,小玉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了……言归正传,却说小玉去娘家,开口借粮,黄老邪总觉得自己当初没尽到一个父亲的保护之责,愧对小玉,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了。
黄老邪说:“儿啊,你们要多少?说个数,我安排人送过去。……不,叫丁二愣子来弄回去。”
小玉说:“谢谢爹。一千五百斤就够了。”
一千五百斤粮食,对于黄家,太小儿科了,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两个月不到,丁小二自己打下的那点粮食吃完了。他和小玉就去了黄家。
黄老邪也够邪乎的。家里鸡鸭鱼肉、山珍海味什么没有?可招待女儿女婿的餐桌上,就两盘豌豆。一盘盐豌豆,颗颗硬得如同枪子,一盘煨豌豆,粒粒黑得好似煤炭。丁小二心里嘀咕:“老岳丈搞什么名堂?”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吃吧。盐豌豆太硬,丁小二吃了一颗,差点没把门牙磕掉。他只好拈煨豌豆吃,煨豌豆软乎。一桌人吃饭,只有丁小二“噗嗤噗嗤”的边吃边吐,吐得满地都是豌豆皮。
小玉提醒说:“小二,煨豌豆皮是软乎的,可以吃下去呢。”
丁小二白了一眼,没做声。
到了晚上,该启程了,黄老邪说:“小二啊,我的粮食周转不来。刚才出去转了好几家大户人家,也没挪借好。咋办?”
丁小二压住心里的不悦,说:“爹呀,您的万斤粮囤就有十几个,随便哪个角落一扒拉,都不止一千五……”
黄老邪耐心地说:“小二啊,大有大的难处。不过,爹答应的事,绝对不会反悔。一千五百斤,我负责一粒不少会给你。十天,你就等十天,好不好?小玉就留在这里,我管饭。”
丁小二悻悻地回去了。
丁小二家里已经断顿。他喝稀粥、吃野菜,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天,就赶紧去岳丈家。黄老邪又招待丁小二吃饭。这次没有豌豆了,倒是有荤的素的几大盘菜,只是米饭很是差强人意。饭里面不知道怎么没捡拾干净,混合了不少谷粒。这怎么吃呀?丁小二把碗里的谷粒一颗一颗择出来,扒到地上。不一会,地上就撒了很多煮熟的谷粒。
小玉在桌下踢了丁小二一下,意似警告。丁小二为难地说:“这么多谷壳,怎么咽得下?”
小玉说:“牙齿咬一下,谷壳就分离出来了。谷壳里还是饭嘛。”
到了给粮食的时间了,黄老邪还是说粮食没到位:“……你先回去,再过十天来,应该没有问题了。”
粮食是人家的,扯什么淡是人家的自由。丁小二又沮丧地空手而回。
没有一粒粮食,十天怎么过哟?这十天,丁小二觉得比十年还长。他咽糠吃草,连苦涩的桑树皮,也硬着头皮剥来吃了五六次。老母亲已经饿得满脸浮肿,奄奄一息。此时,丁小二才回想起在岳丈家吃饭,吐掉的豌豆皮和谷粒,那都是人间至味呀。唉,明白了,老岳丈两次推诿不给粮食,原来是自己没饿够!
丁小二第三次去,黄老邪桌上又来了煨豌豆,饭里的谷粒更多。丁小二狼吞虎咽,没吐掉一丁点豌豆皮和谷粒。饭后,一千五百斤稻谷,五百斤麦面,外加鱼肉、蔬菜若干,已经装车待运。
临行不远,丁小二又回头,跪到黄老邪面前,虔诚地说:“多谢岳父大人教训。小二知错了。”
黄老邪笑道:“我教训你了吗?我可什么都没说哟!”
(作家袁作军)
作者简介:袁作军,男,1964年生,湖北省监利市程集镇人,农民写手,湖北省作协会员,郑州小小说传媒集团签约作家,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50余万字小小说、小散文作品。20多篇作品收入多种文集。作品《石碑无言纪沧桑》入选2019年武汉大学历史系教学讲义。获得2019年度中国闪小说新锐作家称号。
2019.8月出版微型小说集《白马玉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