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如何成为洪门老大,并被称为“洪棍”的?
美食
2025-01-07 07:29
浙江
其实,孙中山在成为四大寇之前,也是一个努力学习的好学生。
1879 年,13 岁的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进入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学习,接受了系统的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开阔了眼界,接触到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知识,对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1883 年到 1886 年,孙中山在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继续求学,毕业后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医,在校期间,他努力攻读医学,广泛研读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1883 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回国,途经香港返回家乡,目睹清吏腐败,深感不满。1885 年,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会定安南条例》,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和改革现状的思想。在香港求学和广州行医期间,孙中山与同乡杨鹤龄、陈少白、尢列等人常在一起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兴办教育等主张,还与他们一起被称为 “四大寇”,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一定的人脉基础。1892 年,孙中山以优异成绩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之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医术精明,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两三个月后便声名鹊起,但他逐渐认识到 “医国” 比 “医人” 更重要、更迫切。1894 年春,孙中山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 “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的改革主张,但李鸿章未予理睬,这使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坚定了革命决心。1894 年秋,孙中山从上海前往檀香山联络当地华侨,于同年 11 月 24 日在何宽寓所举行兴中会的成立会议,通过了《兴中会章程》,并举行秘密宣誓仪式,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的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 年,孙中山在美国宣传革命活动时,认识了一位声名远扬的大英雄司徒美堂,两人一见如故(关于司徒美堂会专门详写)。当时孙中山在司徒美堂的家中住了 5 个月,经常促膝长谈,孙中山给司徒美堂讲述革命的必要性、推翻满清的意义以及自己心中的理想等,司徒美堂的爱国热情被孙中山点燃,两人拜把子称兄弟。
当时,司徒美堂在洪门中地位很高。而洪门实际上是天地会的对内称呼,天地会起源于康熙年间,为福建漳浦县的洪二和尚开创,以 “拜天为父,拜地为母” 而得名。天地会以 “反清复明” 为宗旨和口号,这一政治诉求贯穿其发展始终,而洪门作为天地会的内部称呼,同样秉持着这一反清复明的理念,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恢复汉族江山。天地会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架构,内部等级分明,包括会总、会首、会员等各级人员,各堂口之间虽相对独立但又有一套相互识别、联络的隐语和暗号。洪门在组织形式上继承了天地会的特点,也有着类似的等级制度和联络方式,通过特定的仪式、暗语和手势等,使会员之间能够相互识别和沟通。天地会在乾隆年间由福建、台湾一带逐渐传至浙赣、两广、两湖、云贵等广大地区,并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名目,如三点会、三合会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组织的发展,在海外华侨中也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洪门在海外的发展尤为显著,成为了海外华人团结互助、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组织形式。1904 年 1 月 11 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国安会馆,他的加盟使洪门大为振奋,除了热烈欢迎外,还授予孙中山 “洪棍” 的崇高职务,大家热情地尊称他为 “洪门大哥”。1904 年 5 月,孙中山向洪门致公堂提出改革、整顿致公堂的建议并被接受,他还起草了《重订致公堂新章》,使洪门致公堂在宗旨、组织等方面更加明确和规范,正式走上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道路,这一举动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洪门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孙中山积极组织洪门人士为国内的革命事业提供支持,如在辛亥革命前,组织洪门筹饷局,为国内武装起义筹集军饷;在黄花岗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中,许多洪门成员回国参加,为推翻清朝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与孙中山的领导和组织密切相关。在辛亥革命期间,洪门积极参与其中,为革命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许多洪门成员加入了革命党,参与了武装起义和革命活动,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孙中山不管怎么厉害,毕竟只是一位书生,他又是如何拥有如此之高的江湖地位,除了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其实,离不开一个人对他的全力支持,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下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