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浦镇,有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存在的渔村,名为沙塘湾,其拥有近四百年的悠久历史。沙塘湾村的东南方向是一片迷人的海湾,那里有着一条长约五百米、宽约两百米的沙滩。当你站在山上俯瞰时,会看到那沙滩宛如一条优美的弧形丝带,而潮水涨落间形成的长长浪花条纹,与依傍着山体而建的村落相互映衬,完美融合,将那种原汁原味的渔村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沙塘湾村位于石浦镇东北 3.2 公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隔港相望,萝卜山岛和牛栏基岛犹如两座忠诚的卫士,为其形成了干门水道和淡水门水道。村东南 3 公里处,便是石浦港的北大门铜瓦门,这是沙塘湾村渔船进出石浦港的主要通道。村北的平岩山咀,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着北风的侵袭,使得村子在冬日里也能免受严寒之苦。
曾经,沙塘湾与石浦之间隔着一座大山,犹如一道天堑,村民们想要与外界交流,只能艰难地翻山越岭。然而,1994 年沙塘湾隧道的开通,宛如一道希望之光,打破了这一隔绝的局面,从此开启了与外界紧密相连的大门。
沙塘湾村紧邻淡水门,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绝佳的捕鱼场所。据曾参与编写《石浦镇志》的竺桂良先生讲述,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大批闽南渔民一路北上。其中一部分渔民选择在沙塘湾定居下来,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垒起房屋,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据 2008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沙塘湾村共有居民 276 户,858 人,其中男性 425 人。在村民中,陈、李、刘三姓占据多数,除此之外,还有王、朱、黄、吴、杨、柯、张、占等姓氏。村里有一座王爷庙,始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 年),后于 2002 年进行了重建。“王爷信仰” 作为石浦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特色之一,也随着闽南渔民的迁徙在沙塘湾村落地生根,代代相传,使得沙塘湾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象山石浦闽南村”。
村里 81 岁高龄的刘福定老人感慨地说:“我的祖辈是从福建同安迁徙而来,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如今我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虽然没有机会去同安走一走、看一看,但在我的心里,常常会浮现出祖辈口中所描述的同安的模样。”
沙塘湾村规模不大,但渔村风情却独具特色,令人陶醉。至今,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然习惯用闽南方言进行交流,只是在对外交往时才会使用石浦方言。村民们都说,讲闽南话感觉格外顺口,尤其是那些 60 岁以上的老人,闽南话更是他们最常用的语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沙塘湾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约四分之三的居民陆续迁居到石浦和延昌等地,村里留下了许多空荡荡的房屋,墙壁上爬满了青藤,显得有些落寞。尽管如今村子里人去楼空,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永远地留存在了这里。如今,留守在沙塘湾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早已告别了曾经在大海上乘风破浪、追逐鱼群的捕鱼生涯,只是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看着海上风云变幻,和乡亲们一起聊着那些如烟般的往事,享受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
当你漫步在这依山临海的沙塘湾村,虽然闽南的历史细节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模糊,村民们的生活习俗也早已融入到石浦的大环境之中,但沙塘湾祖辈们传承下来的乡音,依旧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回响。这种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声音,或许正是他们对遥远乡情的一种最珍贵、最美好的保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