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元年:政策剧变下的能源新局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大背景下,2024年对于英国能源行业而言,正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元年。英国工党在7月大选胜出后,迅速为能源领域注入全新活力,推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促使能源政策发生180度大转弯。
回首过往,保守党执政期间,英国在绿色能源转型征程上进展迟缓,与美国、欧盟的大步迈进形成鲜明反差。北海新油气田开采项目获批不断,大规模风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核能项目却被束之高阁。
2015 - 2023年期间,英国在北海地区新批准的油气开采项目多达 30 余个,而同期大型风能项目获批数量不足 10 个,核能项目更是进展缓慢,仅有 1 - 2 个小型核电站处于筹备阶段。这种短视的资源开发路径,虽在短期内保障了一定能源供应,却让英国在低碳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逐渐落于下风,能源对外依存度从 2010 年的 35%攀升至 2023 年的 42%,减排目标压力山大,按照此前保守党执政时的减排进度,到 2030 年碳排放量预计仅能降低 15%,远低于国际社会期望的 40%标准。
工党上台伊始,便祭出两大关键举措。一是果断废除保守党通过《国家规划政策框架》(NPPF)中两个脚注设立的陆上风电场禁令。这看似简单的规则调整,实则打破了陆上风电发展的桎梏。此前,脚注要求开发商提供当地无反对风电项目的强力证据,严苛程度近乎苛刻,令诸多项目难产。禁令解除后,英国陆上风电发展迎来生机,为后续装机容量提升铺就道路。
紧接着,工党宣布成立“大不列颠能源”(GBE)这家国有独资公司,专注清洁能源开发,统管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资金源于石油、天然气巨头的意外之财税,仅 2024 年上半年,从英国前五大油气企业征收的意外之财税就高达 15 亿英镑,巧妙实现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资金输血,彰显能源结构调整决心。
二、风电重启:陆上风电场禁令解除的蝴蝶效应
7 月初陆上风电场禁令的解除,宛如在英国能源湖面投下巨石。从项目开发角度,开发商不再受困于繁琐且不合理的民意举证流程,得以将精力、资金聚焦于技术研发与项目落地。陆上风电项目审批加速,规划流程简化,使得潜在风电场选址快速进入开发视野。据行业调研机构数据显示,禁令解除后的短短数月内,英格兰地区就新增 50 多个风电项目意向申请,预计总装机容量可达 3000 兆瓦,覆盖从苏格兰边境到英格兰南部丘陵的广阔区域。
产业上下游联动效应显著。风机制造企业订单激增,英国本土如西门子歌美飒(Siemens Gamesa)等制造商产能利用率从过往不足 50%飙升至 80%,企业纷纷扩招技术工人,2024 年下半年,仅西门子歌美飒一家就在英国本土扩招了 800 余名工人,扩大生产线,拉动机械制造、电子零部件等关联产业复苏。运维服务市场同样火热,专业运维团队需求井喷,为保障风机长期稳定运行,新技术如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系统加速应用,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提升发电效率,应用此类新技术后,风机运维成本平均降低了 15%,发电效率提升了 8%。
于能源结构而言,风电的崛起意义非凡。英国能源研究协会(ERA)预测,若按当前政策推进,到 2030 年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翻倍目标有望超额完成,风电占电力供应比例将从当前的 15%跃升至 25%,成为平衡能源供需、减少火电依赖的关键力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800 万吨,助力碳减排进程大步向前。
三、国有新企:大不列颠能源公司的战略担当
“大不列颠能源”公司的诞生,承载着英国能源转型的厚重期望。作为公有制清洁能源旗舰,它在架构设计上整合多方资源,下设项目开发、技术研发、运营管理等多个部门,协同推进全国可再生能源布局。
在太阳能领域,GBE 利用公共建筑、闲置土地资源优势,大规模铺设光伏板。伦敦奥运会场馆、曼彻斯特工业仓库等建筑屋顶变身“发电站”,仅 2024 年下半年就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 500 兆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则在英格兰西南部光照充足地区破土动工,采用高效双面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较传统提升 20%。
海上风电更是 GBE 发力重点。凭借英国绵长海岸线与丰富海域资源,与国际能源巨头合作,投建多个超大型海上风电场。如北海 Dogger Bank 海域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达 3600 兆瓦,采用全球领先的 14 兆瓦单机容量风机,风电场群集效应初显,配合智能电网输电优化,将清洁电力稳定输往内陆。
GBE 还扮演技术创新推动者角色。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每年投入达 5 亿英镑,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攻克如深海风电安装、储能电池寿命延长、智能微电网控制等难题。以储能为例,研发的新型钒液流电池进入试点应用,有效解决风电、光伏间歇性供电难题,平抑电力波动,提升电能质量,保障电网稳定接纳新能源电力。
四、清洁电力计划:全方位能源结构重塑蓝图
12 月出台的“2030 清洁能源”计划,为英国能源未来十年勾勒清晰路径。审批流程再造是核心亮点,引入数字化一站式审批平台,整合环境、土地、规划等多部门流程,绿色能源项目审批周期从平均 24 个月锐减至 6 个月以内,大幅缩短项目前期筹备时间,加速项目落地转化。
为强化能源供应韧性,计划在分布式能源多点开花。除前文提及的屋顶光伏,鼓励社区、企业自建小型能源站,采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元技术。如巴斯市某社区利用当地温泉地热资源,建成小型供热供电一体站,满足社区 30%的能源需求,减少对集中供暖、供电网络依赖,提升能源供应可靠性与抗风险能力。
在化石能源管控端,不批准苏格兰海岸新钻探许可、对北海油气商加征意外之财税双管齐下。一方面,从源头遏制传统油气扩张,引导资本流向新能源;另一方面,高额税率促使油气企业节能增效、探索绿色开采技术,如北海一些油田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同时部分封存二氧化碳,实现一定碳减排效益,采用该技术的油田二氧化碳排放量每桶降低了 10 - 15 千克。
不过,计划推进并非一路坦途。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部虽预估每年可撬动私营部门 508 亿美元投资,但资金落地面临企业投资意愿、融资渠道等制约。环保组织对碳捕获与封存(CCS)项目质疑声不断,认为资金投向 CCS 不如深耕可再生能源与储能。从成本效益看,CCS 项目建设运营成本高昂,每吨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成本高达 60 - 80 美元,且存在二氧化碳泄漏风险,对比之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本持续下探,性价比优势凸显。
五、挑战犹存:转型征途的暗礁与险滩
尽管工党执政以来成绩斐然,可英国能源转型前路荆棘遍布。技术层面,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挑战重重。风电、光伏出力受自然条件制约,电力输出“靠天吃饭”,需海量储能调节与智能电网精准调配。英国现有的储能容量仅能满足高峰需求的 5%,电网升级改造资金缺口巨大,预计未来十年需投入 800 亿英镑,否则电力供需失衡、电网故障风险加剧。
经济维度,传统能源产业转型阵痛难免。北海油气产区就业人口超 20 万,油气税收曾是财政支柱,过去五年,油气税收平均每年贡献 120 亿英镑。随着新能源崛起、油气减产,失业隐忧浮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山大。如阿伯丁,昔日油气繁荣之城,如今面临油气企业裁员,2024 年裁员人数超 5000 人,服务业需求萎缩困境,亟需新兴产业接续填补经济空白。
社会接受度方面,新能源项目落地频遭地方抵制。陆上风电噪音、视觉景观影响引发部分居民不满;大型太阳能电站占用农业、牧场用地,引发土地使用争议。据统计,超 30%新能源项目在规划公示期遭遇当地反对意见,协调各方利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成为项目推进必修课。
地缘政治上,能源进口多元化挑战严峻。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后,英国加大从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但 LNG 价格受国际地缘博弈、贸易政策影响波动剧烈,2024 年 LNG 价格同比波动幅度超 40%,运输环节还面临港口接收能力瓶颈,英国主要 LNG 接收港口的年接收能力仅能满足当前需求的 70%,保障能源稳定供应需在全球能源外交棋盘上精心布局。
六、前景展望:向低碳未来破浪前行
纵有诸多难题,英国能源转型巨轮已扬帆起航,势不可挡。短期看,未来 2 - 3 年,随着现有风电、光伏项目陆续投产,电力供应结构将初步优化,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 30%左右,能源账单因化石燃料采购减少有望适度降低,缓解民生压力;
中期而言,至 2028 年,GBE 主导的大型能源基地全面建成,储能产业渐趋成熟,智能电网覆盖城乡,能源系统稳定性、灵活性显著增强,能源安全保障升级;
长期展望 2030 年后,英国有望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碳排放大幅削减,达成净零排放目标曙光在前,以能源革新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塑国际绿色能源创新高地地位,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英国方案”,开启低碳繁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