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的浪潮下,阿根廷毅然立下雄心壮志,力求在核能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先驱。
近日,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斩钉截铁地宣称:“核能将会荣耀回归,我们不仅不会落后,而且我们打算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
从全球视野来看,核能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一方面,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压力骤增,各国纷纷寻求低碳、高能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以兑现减排承诺,核能作为一种稳定、低碳排放的基荷能源选项,再度进入决策者视野。国际能源署(IEA)曾指出,若要达成全球温控目标,核能装机容量需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攀升。据其预测模型显示,至205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占比有望从当前的10%左右增长至18%,这意味着大量的新建核电站项目亟待落地。
另一方面,技术迭代为核能发展注入新活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异军突起,这类反应堆具有建造周期短、投资规模相对可控、选址灵活性高等诸多优势,尤其适合阿根廷这种既有能源需求增量,又受限于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国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阿根廷的核能抱负有着坚实的现实支撑。总统米莱身旁的首席顾问德米安·赖德尔,即将挑起监督新核能计划的大梁。米莱指出:“我们正经历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我们这一物种所共有的明显命运开辟了新的边界。”
如今,人工智能从数据中心运行、算法训练到智能制造业赋能,耗电量呈指数级增长,传统能源在能量密度、供应稳定性上愈发捉襟见肘。以数据中心为例,一座中等规模的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可达数亿千瓦时,相当于小型城市用电量,且对电力连续性要求极高,断电瞬间即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核能凭借其能量高度聚集、可稳定持续供能的特性,成为支撑人工智能产业腾飞的理想能源基石。
阿根廷核电产业并非从零起步。当前,阿根廷境内有三座可运行核电站,阿图查1号1974年并网发电,是该国核电发展早期的标志;阿图查2号2014年并网,融入诸多新一代核电技术;恩巴尔塞核电站1983年投运,三者合力为阿根廷提供约5%的电力。此前阿根廷曾计划建造第四座核电站,即阿图查3号核电站,并在2022年2月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EPC合同。目前尚不清楚该项目的当前状态以及它是否会成为核计划的一部分。
此次新计划大纲将起点锚定在阿图查核电站,拟建造一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据《金融时报》披露,该项目计划采用阿根廷核工程师自主研发技术,借助一位美国投资者与 Invap 公司合资之力,冲刺2030年前首座工厂投运目标。Invap 作为阿根廷核能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的核心企业,在核技术应用领域深耕多年,积累深厚技术底蕴,其参与为项目技术落地保驾护航。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计划官宣之际,阿根廷现有的 CAREM - 25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项目却意外“失语”。CAREM 项目意义非凡,它是阿根廷核电自主创新的结晶,32兆瓦电功率的原型承载着民族核电骄傲,2014年浇筑首块混凝土,建设进程却一波三折,当前进度约三分之二,资金断链风险如影随形,今年5月关键设计评审指令下达后,能否突破资金困境、满血复工仍是未知数。
阿根廷核能蓝图远不止于反应堆建设。政府核计划第二阶段剑指铀矿资源开发,旨在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将自身打造成高附加值燃料元件出口强邦。阿根廷铀矿储量可观,已探明储量若能高效开发,不仅可摆脱核燃料进口依赖,还能凭借浓缩、元件制造等后端工艺,在国际核燃料市场分得一杯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数据,全球铀矿供应长期处于紧平衡,新兴铀矿产地开发对稳定燃料价格、保障各国核电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阿根廷此时入局恰逢其时。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现身计划发布现场,并在随后与阿根廷签署谅解备忘录,聚焦拓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合作,点明“满足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对能源的需求”,为阿根廷核能出海搭建国际平台。IAEA 作为核能领域国际协调、技术推广枢纽,其背书助力阿根廷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技术流入,融入全球核能产业链高端环节。
然而,阿根廷逐梦核能先锋之路绝非坦途。资金筹措是首道难关,新建 SMR 项目、推进 CAREM 后续工程、开发铀矿产业链,每项都需海量资金,国内财政吃紧、国际投资环境多变,如何说服投资者持续注资是持久挑战;技术转化与人才储备同样紧迫,从实验室技术到商业化 SMR 运营,中间需攻克工程放大、运维优化等重重技术壁垒,且要确保核电人才梯队不断层,持续输送专业人才;国际舆论场中,核安全疑虑、地缘政治博弈等杂音不断,部分国际组织与邻国受反核思潮影响,可能对阿根廷核项目审批、技术引进设置障碍,阿根廷需用透明监管、可靠技术标准赢回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