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电价机制与盈利状况浅析

文摘   2025-01-02 07:27   北京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大趋势下,我国核电产业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其发展态势备受瞩目。

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未来 10 年我国核电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到 2035 年国家预计每年核准 10 台机组,核电发电量占比有望达到 10%,而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时,核电发电量占比至少要达到 16%,约需 400 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技术和建设进度,更与核电在市场中的电价机制和盈利状况紧密相连。

一、核电电价机制现状

我国核电长期以来存在“优发优购”的计划模式与市场化交易模式并行的情况,这直接导致了上网电价分为计划电价和市场电价两种形式。

在过去,“政府定价、保障消纳”的传统模式为核电产业的起步和初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随着全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的加快,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其入市交易比例大幅攀升,电力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核电传统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当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速高于电力消费增速,出现了阶段性的发电能力过剩局面。这种情况对核电产生了直接影响,核电机组调停和降负荷运行的压力逐渐增加。当发电能力持续高于消纳能力时,核电企业面临着电量消纳的风险。例如,电投产融曾敏锐地指出这一潜在风险,而从实际运营数据来看,这种风险已经在核电企业的盈利状况中有所体现。

二、核电企业盈利困境

中国核电和中国广核作为我国核电产业的两大上市公司,在盈利方面遭遇了明显的瓶颈。

中国核电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2.65%至 58.82 亿元,公司总会计师刘焕冰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核电和新能源综合电价下降是利润下滑的关键因素。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核电企业在电价方面的话语权受到挑战。由于电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新能源发电成本的下降,核电的电价面临下行压力,进而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同样,中国广核 2023 年年度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4.41%。国信证券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财务公司及红沿河核电站净利润的下降。具体来看,辽宁省电网消纳能力有限,为了保障红沿河核电的优先消纳满发,该核电机组不得不分摊辅助服务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严重拖累了公司的整体业绩。这一案例凸显了核电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下,面临着消纳困难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困境,而这两者都与电价机制紧密相关。

三、核电入市成本与价值体现问题

核电电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比例的增加,使得核电企业的运营复杂度进一步提升。

核电调节灵活性不足的固有特点在电力市场环境中被放大,为了满足电网的稳定性和实时供需平衡要求,核电企业需要参与有偿辅助服务和深度调峰等运行考核,但往往这些额外的服务成本较高,进一步推高了核电的入市成本。


然而,尽管核电具有显著的绿色低碳价值,在当前的市场定价机制中,这一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核电企业未能因自身的环保优势在电价上获得合理的溢价,这无疑是不合理的,也严重影响了核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面对这些困境,业内人士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中广核集团董事长杨长利在 2024 年两会提案中建议,尽早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旨在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认证。一旦核电被正式纳入绿色电力体系,其在市场交易中就能够凭借环保优势争取更合理的电价,从而改善盈利状况。这不仅有助于核电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公平的竞争地位,也符合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方向。

与此同时,核电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其他商用化场景,以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作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已正式开启第六个供暖季,为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两市跨城供热,本季供热面积近 1300 万平方米,预计供出清洁热量 460 万吉焦,可节约原煤消耗 41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76 万吨。

从技术角度而言,核能供热在北欧等地已有成熟应用经验,在我国的推广主要是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问题。从经济角度分析,在国家现行价格体系下,核能供热产生的效益高于发电。这一方面是因为供热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旺盛,且供热价格相对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核能供热业务,核电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核电机组的余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增加收入来源,缓解因发电业务盈利下滑带来的压力,为核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望未来,我国核电产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在电价机制改革和盈利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在电价机制上,应加快完善电力市场定价体系,充分考虑核电的低碳环保特性、建设运营成本以及对能源结构调整的贡献,合理确定核电电价,使其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同时激励企业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盈利模式方面,除了巩固和拓展电力市场份额外,应进一步加大对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工业供汽等多元化商用领域的开发力度,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降低对单一发电业务的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

此外,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核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核电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通过多方协同努力,我国核电产业才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保障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嘿嘿能源与科技PowerTech
能源科技无界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