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党的二十大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开创性地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精神,立足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支点的实际,秉持人才“第一资源”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党管人才制度优势,创新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着力破除制约人才教育科技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本期《人才改革纵深行》,让我们在山东省擘画蓝图的引领下,走近济南、青岛、潍坊三座城市,从不同角度感受齐鲁大地推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落地生根的创新举措与坚实步伐。
——编者
济南:聚才成链 逐梦空天
济南市委组织部
空天信息产业作为航空航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蓝海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近年来,济南市前瞻布局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落实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助力全市空天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为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全省关于“四链”融合工作的有关部署,济南市遵循“小切口,先行先试”原则,在认真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及其优势细分领域基础上,聚焦空天信息产业开展“四链”融合机制探索。
在空天信息产业的范畴内,济南市围绕火箭研制、卫星制造、航空制造和信息应用四大领域,以星座组网建设为牵引,落子布局卫星总装、星箭部组件智造、运营服务、“通导遥”应用、低空经济等核心环节,一体推进空天信息各领域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龙头企业的“头雁效应”带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是推进“四链”融合的重要依托。
在历城区,国内首条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关键工序自动化装配试验线已建成,具备稳定批量生产的条件,并成功签订订单,实现销售“零”的突破。
在天桥区,中科卫星凌云卫星星座9月25日成功发射济钢1号、济钢2号两颗首发卫星,是国际上首次采用展开式柱状抛物面SAR天线,具备星上成像处理能力的卫星。
在临港开发区,空天信息产业园一期已建成6栋标准厂房,入驻企业11家,二期项目正在建设。
在济钢集团、中科卫星、智星空间等一批“链主”企业的带动下,济南市加快打造产业配套完整、特色优势突出的现代化空天信息产业体系,引起领域内的广泛关注。
9月21日—22日,中国电子学会在济南举办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陆建华等18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近百家高校院所、企业及行业部门的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进一步提升了济南在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的影响力。会上,正式发布自主研制的百亿级遥感解译基础模型——“空天·灵眸”3.0版,这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百亿参数级空天一体遥感解译基础模型。
“空天信息产业是济南当下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方向,我们会同发改、教育、科技等市直部门成立了融合工作专班,以空天信息产业人才链为牵引,补强教育链、延长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探索构建‘四链’融合机制,着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济南空天信息产业核心集聚区作为重点内容被写入《山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已成为山东省15个未来产业集群之一。随着“济南一号”“泉城一号”成功发射,济南已全面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2023年,全市83家空天信息产业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4.06亿元,强力带动产业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齐鲁卫星发射升空
9月10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起吊,位于济南的空天信息大学建设工程项目二期一批次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空天信息大学由山东省政府主办,纳入教育部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是全国第一所以“空天信息”命名的高等院校。未来,空天信息大学将涵盖空天信息技术全领域、产业全链条,为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同时,济南市积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联动。持续深化与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合作,集聚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等8家重点科研院所。组织实施“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极卫星项目”等90余项国家、省级课题研究,推动高校院所、优质企业联合共建山东大学——中航和辉轻量化航空构件成形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低空监测网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设备共享、联合研发、技术入股、定制化培养等方式激活人才集聚创新乘数效应。
截至目前,全市空天信息产业初步形成由吴一戎、潘建伟、沈荣骏3位院士领衔,1400余名各类高层次人才的人才队伍,济南空天信息山东省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全市已打造空天信息产业领域各类创新平台87个,持续推动北斗高精准导航定位、高分遥感等空天信息前沿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提升全省空天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
“构建‘四链’融合新优势,资金的稳健运作不可或缺。它如同‘四链’融合的血液,为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等各链条提供源源不断的氧气。”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空天信息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风险高,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的特点。针对空天信息产业特点,在资金扶持上,济南创新打造了适合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市财政全额出资设立7.5亿元规模的空天信息产业引导资金,目前已向13个重点项目投入资金1.2亿元。联合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行,成立“中信银行济南分行空天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为不同阶段空天领域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努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基金群,形成统筹调配的产业资金池。引导省市基金公司在已成立2支规模13亿元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基础上,推动组建3支规模9.45亿元创投基金、项目基金,逐步健全人才创新全链条资本支持体系。9月21日,在第一届空天信息技术大会开幕式上,济南市空天产业金融服务生态圈、济南市空天产业基金群正式启动成立。
在人才共引共用方面,和济南大学首创“校企合作提需求+校企携手引人才+校企共同配政策+校企联合做考核”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联合引进优秀中青年博士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6人。搭建产业人才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建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征集发布机制,联合省会经济圈城市征集发布人才需求目录,精准对接引进高层次人才。
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推动山东大学获批省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3个,支持济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建设市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5个;支持山东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驻济高校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已累计培养博士72名、硕士382名;围绕济南市四大主导产业和十大重点产业链群,推动各高校调整专业160个,新建市级以上现代产业学院30个。
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方面,首批94个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在济转化科研成果180多项、孵化企业330多家,新增授权专利近3700件(项)。鼓励支持重点企业牵头,联合优势力量组成创新联合体,2023年共发布“高端风电核心零部件形性一体化成形及控制技术”等20项榜单,吸引山东大学等14所高校、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6家科研院所、北京巴塔科技有限公司等36家科技型企业、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组成53个创新联合体联合揭榜,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